偈頌一百零二首 其一○四
學道如學射,
久久自中的。
一句透天關,
萬機俱喪跡。
學道如學射,
久久自中的。
一句透天關,
萬機俱喪跡。
學習佛法就像學習射箭,時間久了自然能射中目標。若有一句話能參透關鍵,所有的機巧都會消失不見。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
中的(dì):射中靶心。
透天關:參透關鍵、奧秘。
萬機:各種機巧、心機。
此偈頌可能是作者在參禪悟道過程中,為了向學道之人傳達學道的方法和感悟而創作。在當時的佛教修行環境中,人們追求對佛法的領悟,作者以這種形象的方式來引導修行者。
這首偈頌主旨是勸人學道要堅持不懈,一旦參透關鍵便能放下機巧。其特點是用比喻說理,簡單易懂。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起到了傳播教義、啟發修行者的作用。
斗室百空虛,中涵萬卷書。
琴棋聊與共,貧病若相于。
退處生人后,追維造物初。
馬牛呼不管,吾自愛吾廬。
扶病尋溪友,忘憂泛釣槎。
渚寒無宿鷺,月白有啼鴉。
敗壁青燈暗,幽窗稚子嘩。
無生未暇說,且復議桑麻。
端辰長至歲朝春,六度重逢到八旬。古諺尚傳難遇日,遐齡猶是未歸人。百年似箭時光速,四大如毬世變新。且喜重闈稱慶日,荷花香里聚天倫。
茫茫身世嘆行藏,滄海曾經兩鬢蒼。老去祇慚名過實,年來差幸壽而康。離懷梅嶺新詩卷,歸思蓉江舊草堂。敢向蒼天無厭請,一門五代聚家鄉。
低鬟十八云初約,春衫剪就輕容薄。
彈作墨痕飛,折枝花滿衣。
羅裙百子褶,翠似新荷葉。
小立斂風才,移時吹又開。
名城猶憶少年游,此日寒煙朔雁秋。
桑柘依然憐故苑,河山無恙壯邢州。
一身生死孤兒在,千古艱難國士酬。
唐相豐碑遙可望,西風蕭瑟起松楸。
放逐諳時態,惟侯意味長。
醴為狂客設,羹許老人嘗。
南國留棠舍,西郊閉草堂。
臨岐先作惡,未可倚剛腸。
塞雁乘春又北飛,越人何事未南歸。十年館閣虛糜祿,三月庭闈阻換衣。
樹背時時勞夕夢,草心寸寸戀春暉。幾回喜懼交并處,屈指親年近古稀。
百計思歸未得歸,夢魂夜夜到庭闈。愁心苦似丸和膽,淚點多如線在衣。
愛日每憐駒易過,臨風卻羨雁能飛。朝來聞報高涼捷,萬一歸程或可幾。
蕊珠翠結,密簇柔梢,細看來疑葉。花師昨夜,都咒變、春暖忽堆晴雪。弄簫人去,還留得、女銀香潔。料蕃釐舊觀開時,無此碎瓊稠疊。
分明似玉玲瓏,但綵線同心,猶未穿揭。團團素影,渾不見、粉樣幾雙棲蝶。良宵十五。映天上、纖阿宮闕。傍清池照水俱圓,難認一丸真月。
一覺湯餅睡,幾轉庭花陰。
不作八翼夢,以無富貴心。
東家朝鳴玉,西家暮橫金。
芭蕉大蔽牛,不柰霜風侵。
何如老忘得,曲肱滋味深。
習靜尋山寺,息心戒浪游。
云藏嵩岳樹,水泛孟津舟。
聽梵來龍母,鳴鐘靜石樓。
佛奴好相伴,來往入高秋。
年來家計稍嬴余,筑室貽謀可自娛。
有耳不聞當是事,安心只讀古人書。
床頭快置消憂酒,門外常回問字車。
都道天生忠厚派,善良獲福話非虛。
珠韉錫御恩猶在,玉輦親扶事已空。
竹枝苦怨怨何人,
夜靜山空歇又聞。
蠻兒巴女齊聲唱,
愁殺江樓病使君。
松竹青原剎,香燈七祖簽。
窮通非所問,風雨暫成淹。
要作山中宿,悵無林下期。
摩挲魯公字,咀嚼豫章詩。
畫圖影里放船行,雨過村村囀亂鶯。
港口忽迷高柳臥,山腰欲截嫩云生。
粥魚敲破十年夢,詩篋吟殘三月程。
為問老僧仍種菊,重來應許摘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