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王越卿司法置酒要客始約登武安之塔為游人所先已過圓通晚更集于彥博之居越卿醉后作畫其先大夫公亦能畫云作詩二首 其一
登高有約乃相違,故遣村船逆上溪。
寺與松篁元不隔,路經蓬藋卻成迷。
數君放逸仍懷古,老我悲涼況哭妻。
鄭重莫逃雞黍社,又隨新月共扶藜。
登高有約乃相違,故遣村船逆上溪。
寺與松篁元不隔,路經蓬藋卻成迷。
數君放逸仍懷古,老我悲涼況哭妻。
鄭重莫逃雞黍社,又隨新月共扶藜。
原本約定好一同登高,卻未能成行,所以派人駕著村船逆流而上到溪邊。寺廟與松竹其實并不相隔甚遠,但路過蓬蒿野草之地卻迷失了道路。你們幾位瀟灑自在又心懷古意,而我年老又遭遇喪妻之痛,心情悲涼。鄭重地希望不要逃避這雞黍之約的聚會,讓我們又能在新月之下相互扶持著漫步。
相違:違背約定。
逆上溪:逆流而上溪中。
元:原本。
蓬藋(diào):蓬蒿野草。
放逸:瀟灑自在。
雞黍社:指農家的聚會,典出《論語·微子》中“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
扶藜:拄著藜杖行走。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老我悲涼況哭妻”可知,此詩創作于詩人喪妻之后。當時友人王越卿置酒邀客,原本約好登高,后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聚會過程中發生一系列事,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聚會中的遺憾與個人的哀傷情感。特點是情感真摯,將自然之景與個人心境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生活情境下的真實情感。
方今天子急賢時,不信王通愿已違。
梅福九江雖好遁,陶公八翮亦難飛。
世排韓愈為文僻,客顧揚生載酒稀。
多謝好詩來贈我,曉齋歌誦暮而歸。
十載交情義有余,離群還嘆索然居。
一番思我須成夢,每度人來定寄書。
此日相從尤款密,他時何處覓迂疏。
回來徑哭青墩墓,莫向南城問舊廬。
一別三千里,俱為六十翁。
日中多俗事,枕上憶清風。
聞子生雙鳳,看書快兩瞳。
以囊仍貯果,寄我厥苞紅。
平蕪十頃綠含煙,勝事興衰已百年。
島榭漫隨民意樂,溪山應喜主人賢。
點粧野趣灘邊鷺,仿佛妖容水上蓮。
日日流風轉謠俗,棹歌長在釣魚船。
楚人相喚守河梁,鳴角樓前駐畫檣。
未肯放船來北渚,且教載酒去東堂。
傾城和氣傳芳草,沿路清風配綠楊。
見說新班名玉筍,赤墀登對待馮唐。
所居有本能行義,此去無人不戀恩。
情似綠波長送棹,夢如飛絮忽隨軒。
帳前舊學千余子,橐里新文數萬言。
何日從君溫故業,待操幾杖問淵源。
兩人外跡本相疏,何故孤孤為病夫。
未報已慙公面目,有情顧入我肌膚。
將身荷負嫌軀小,引臂鐫镕要骨麤。
盡力吟哦吟不盡,此時寒雨滿淮湖。
皎皎仙姿脈脈情,絳羅仙萼裹瑤英。
色侔姑射無雙白,香比酴醾一倍清。
臘后春前芳信密,水邊林下曉妝明。
故應不屬東君管,冷艷孤芳取次成。
枝上疏疏花啟房,輕綃重錦迭為裳。
更分深淺兩般色,不作尋常一面妝。
蕣有紅華須鬬艷,蘭雖清節亦交香。
吟翁未暢先投筆,為與東君詠海棠。
不須騎鳳跨鯨鰲,來訪蓬宮是我曹。
玉笈著書金簡重,碧牌題字紫垣高。
因思大道閑閑意,頓覺浮生事事勞。
一榻清風曾晝臥,略無塵夢及三刀。
手持報簡人歸后,足步回廊角住聲。
但恐舟行隨早晚,此時秋色半陰晴。
明朝路向云邊望,今夜詩須枕上成。
四壁無燈窗有月,直無老夢到三更。
汾上儒生又續詩,陽春巴調本相違。
聊因扣角攄深憤,安得摩天逞快飛。
陶氏弄琴乖俗甚,井丹持刺出門稀。
有時入市謀甘脆,懷橘攜壺即便歸。
東南未回客,行樂又經年。
吳市花朝酒,松江月夜船。
窮閻無屋住,廣殿有詩傳。
若論平生事,無如任自然。
蘆葉啣來逢北雁,筠筒信斷候南風。
看回白馬殘陽后,吟盡閑云落月中。
酌水何時尋陸子,寄裙前日為梁鴻。
孟光多謝閨房秀,醉酒亡繒是我翁。
我曹初作彩衣郎,白纻先生正擅場。
大筆可堪專簿領,遠圖終恐用文章。
清淮絕唱新盈卷,綠髪奇篇舊滿囊。
此去功名都未測,公年方永力方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