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瓏四犯 欄影
涼月西斜,拓卐字疏疏,飛白低認。半掩回廊,何似曉來平正。
剛是側倚春人,只里外、兩邊誰省。靠粉墻、送得燈來,端的玉鉤愁損。
矮枝紅葉疑飄盡,漸周遮翠桐移近。重重不礙弓鞋步,無奈玲瓏難憑。
圍著水上紅橋,浸入雙行凄冷。問碧城多遠,應一樣朦朧影。
涼月西斜,拓卐字疏疏,飛白低認。半掩回廊,何似曉來平正。
剛是側倚春人,只里外、兩邊誰省。靠粉墻、送得燈來,端的玉鉤愁損。
矮枝紅葉疑飄盡,漸周遮翠桐移近。重重不礙弓鞋步,無奈玲瓏難憑。
圍著水上紅橋,浸入雙行凄冷。問碧城多遠,應一樣朦朧影。
清涼的月亮向西傾斜,欄桿的影子如卐字般稀疏,在地上投下淡白的光影,讓人從低處辨認。它半掩著回廊,哪像早晨時那么平整。恰似斜靠著佳人,可里外兩邊的情形又有誰能明白。靠著粉墻,燈光映照過來,真讓這如玉的欄桿惹人愁緒。矮枝上的紅葉好像都飄盡了,漸漸看到翠綠的桐樹移到近前。層層欄桿不妨礙腳步移動,無奈這玲瓏的欄桿難以倚靠。它圍繞著水上紅橋,倒映在水中顯得凄冷。想問那仙人居住的碧城有多遠,想來也和這欄桿影子一樣朦朧。
拓:投射。卐字:形容欄桿影子的形狀。
飛白:指欄桿影子淡白的光影。
春人:佳人。
端的:真的,的確。
周遮:遮護,環繞。
弓鞋:舊時女子所穿的弓形鞋子,這里代指女子腳步。
碧城:仙人居住的地方。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從詞的意境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清冷的夜晚,詩人或許在經歷一些人生起伏后,觸景生情,借欄桿之景抒發內心的孤寂與感慨。
這首詞以欄桿影子為線索,描繪了一幅清冷、朦朧的畫面。主旨在于抒發孤寂愁緒,其特色是意象豐富、意境幽遠,在文學上展現了詞人細膩的情感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四篇詩得褭蹄金,妙旨初臨法語尋。
要我盡除兒子氣,知公全用老婆心。
平章許事真難可,付囑斯文豈易任。
感激面東垂涕泗,高山從此少知音。
君不見齊城城西范公泉,曾照當年范公影。
范公一去不復返,異時此地成佳景。
先賢口澤氣尚存,甘棠遺愛誰能并。
貌公遺像龕公泉,千年恒對佗山嶺。
惟有此山見此公,后樂不廢林泉景。
古來豪杰宦轍經,山川草木皆引領。
不獨照耀翰墨光,抑且品題丹青炳。
顧予昔忝宗伯省,諧世無術傷骨鯁。
一年謫官此羈棲,數向寒泉挽修綆。
冰壺日日潄瓊液,涓滴解使心常醒。
平生頗味海內水,此與金山可并鶚。
膏澤定有鬼神護,清流自與乾坤永。
忽復飄然當去茲,泉聲引韻若為哽。
坎漥詎測源流深,鳥鵲空噪梧桐冷。
君不見古人飲水必廉泉,臨流洗耳須清潁。
嗟哉此水可洗心,往來祠下宜深省。
千秋北固舊知名,想見禪房掩晝扃。
坐上休論失匕筯,定中那復駭雷霆。
圖書遮榻青燈暗,鐘鼓喧江白浪腥。
天外樓臺近浮玉,與誰飛錫過南??。
坎??中年坐廢人,老來貂鼎視埃塵。
鐵霜帶面惟憂國,機穽當前不為身。
發廩已康諸縣命,蠲逋一洗幾年貧。
歸來又掃寬民奏,慚愧毫端爾許春。
礎潤雨欲作,好風每相先。
蕭蕭清入簾,令我心灑然。
閉門倦永夏,枕書日昏眠。
快此風雨余,端如濯飛泉。
盆山有佳趣,草木更幽妍。
井華養文石,香篆橫云煙。
俯仰方丈間,勝事亦可憐。
永懷觸熱子,我勞良獨賢。
我若自贊,云居羅漢。
我若自毀,無主餓鬼。
贊之不欣,毀之不嗔。
毀譽不動,東魯西秦。
芳物及時難,良辰曠野歡。
古園荒草莽,秋雨禿闌干。
香桂風流減,紅萸氣味單。
書紳懲淡飲,活取宿根寒。
誰云相知好,相知亦吾累。一夕不在眼,青燈已無寐。
晚定李鄧交,付托足心地。嶷然諸儒中,百馬逢一驥。
對我懷抱豁,軒眉得深意。昨朝分手出,冠帶修人事。
淹留久未返,終夕念乖異。搖落庭樹秋,虛窗發清吹。
坐起無一歡,出門屢瞻跂。歸鼓朱絲弦,復理黃卷字。
弦誦雖曰樂,其如心不遂。欻欲往從君,念無晨風翅。
掃地焚香坐,聊以待君至。
俛仰塞境斷,追隨春事幽。
碧山朝曳屐,白浪晚維舟。
鐘鼓鳴江渚,煙云暗郡樓。
下簾煮新茗,聊為道人留。
偶煩孔方兄,聘此高妙姿。
粲然顧我笑,佳哉今何時。
維摩初不病,坐獲大奇勝。
便拈楖栗來,祖師有律令。
楊花初生時,出在楊樹枝。春風一飄蕩,忽與枝柯離。
去去辭本根,日月逝無期。欲南而反北,焉得定東西。
忽然驚飆起,吹我云間飛。春風無定度,卻送下污泥。
寄謝枝與葉,邂逅復何時。我愿為樹葉,復恐秋風吹我令黃萎。
我愿為樹枝,復恐斧斤斫我為椽榱。只愿為樹根,生死長相依。
王孫我輩人,著身一云壑。
五斗炊官倉,糟丘初不惡。
天公亦好奇,與著尋山屫。
大笑杜陵翁,不嗔驢失腳。
一來看都梁,幾見胡鴈泊。
我昔邊頭歸,淮南秋水落。
白魚能許肥,宿昔鲙葉薄。
棖香已思儂,吳虀真可作。
誰言會面初,晤語如有昨。
丹青可盡年,此事要商略。
都梁日日招吾人,梅花已復矜小春。
胡為要隨白鴈去,莫起此念僧伽嗔。
彈琴幾時鬢毛脫,端是天教個中活。
僧伽初不負先生,久辦淮山作衣缽。
玉露中秋夜,亭亭月正圓。
一霄當皎潔,萬象共澄解。
送別高臺上,添愁野帳前。
無因駐清景,歌舞入明年。
枕邊夢事忽蘧蘧,起著青鞋喚竹輿。
投老惟堪聽齋鼓,此生端愧坐儒書。
十年枵腹猶堪在,一缽連床便有余。
驀直從來大舟路,橫擔拄杖正憐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