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
空壇深凈駁琉璃,禿發簪冠老導師。銅呇金涂秋草里,如今不似世宗時。
碧翁難道是無情,分合千年議不成。不得寧居天亦苦,古來多事是書生。
六年通籍濫儒紳,疋馬天街觸路塵。慚愧黃冠羽衣者,朱籠雙引亦呵人。
仙苑桃花朵朵香,曾于天上看霓裳。劉郎老去風情減,閒把音容問太常。
空壇深凈駁琉璃,禿發簪冠老導師。銅呇金涂秋草里,如今不似世宗時。
碧翁難道是無情,分合千年議不成。不得寧居天亦苦,古來多事是書生。
六年通籍濫儒紳,疋馬天街觸路塵。慚愧黃冠羽衣者,朱籠雙引亦呵人。
仙苑桃花朵朵香,曾于天上看霓裳。劉郎老去風情減,閒把音容問太常。
空蕩蕩的天壇潔凈如斑駁琉璃,頭發稀疏戴著冠帽的老導師在。銅器金飾埋沒在秋草里,如今已不像世宗在位那時。上天難道真的無情嗎,天地分合千年也難有定論。不能安寧居住上天也痛苦,從古以來多事的就是書生。我為官六年濫竽充數在儒紳之列,匹馬走在天街揚起路上灰塵。真慚愧那些道士,被朱籠雙雙引導還呵斥旁人。仙苑里桃花朵朵飄香,我曾在天上看過霓裳之舞。我如劉郎老去風情已減,閑來只能向太常詢問音容之事。
駁琉璃:形容天壇的景象如斑駁的琉璃。
呇(qǐ):古同“啟”,這里銅呇金涂指銅器金飾。
世宗:指明世宗朱厚熜。
通籍:指初作官,朝廷把姓名、年齡、身份等登記在門籍上,可以進出宮門。
疋馬:一匹馬。
黃冠羽衣者:指道士。
朱籠:紅色的籠子,這里可能指道士出行的儀仗。
劉郎:作者自比劉禹錫,劉禹錫曾寫《再游玄都觀》。
太常:古代掌管禮樂的官署。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可能創作于作者為官多年后,經歷了世事變遷。當時明朝社會或許已不復世宗時期的景象,詩人目睹天壇的變化,結合自身經歷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世事無常和自身境遇。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變化的思考和個人情感的抒發。
七年一云雨,常恨輝容隔。
天末又分襟,離憂鬢堪白。
顧回凌潮檝,且著登山屐。
共期羅浮秋,與子醉海色。
嶺日開寒霧,湖光蕩霽華。
風烏搖逕柳,水蝶戀幽花。
蜀國地西極,吳門天一涯。
輕舟欄下去,點點入湘霞。
慢態不能窮,繁姿曲向終。
低回蓮破浪,凌亂雪縈風。
墜珥時流盻,修裾欲溯空。
唯愁捉不住,飛去逐驚鴻。
得官殊未喜,失計是忘愁。
不是無心速,焉能有自由。
涼風盈夏扇,蜀茗半形甌。
笑向權門客,應難見道流。
高秋憑遠檻,萬里看新晴。
重霧披天急,千云觸石輕。
湖山四五點,湘雁兩三聲。
遙想潘園里,琴尊興轉清。
煙花零落過清明,異國光陰老客情。
云夢夕陽愁里色,洞庭春浪坐來聲。
天邊一與舊山別,江上幾看芳草生。
獨倚闌干意難寫,暮笳嗚咽調孤城。
一逕松梢踏石梯,步窮身在白云西。
日銜赤浪金車沒,天拂滄波翠幕低。
高鳥散飛驚大斾,長風萬里卷秋鼙。
玉鉤掛海笙歌合,珠履三千半似泥。
近得云中路,門長侵早開。
到時猶有雪,行處已無苔。
勸酒客初醉,留茶僧未來。
每逢晴暖日,惟見乞花栽。
翠煙如鈿柳如環,晴倚南樓獨看山。
江國草花三月暮,帝城塵夢一年間。
虛舟尚嘆縈難解,飛鳥空慚倦未還。
何似不羈詹父伴,睡煙歌月老潺潺。
新正圓月夜,尤重看燈時。
累塔嫌沙細,成文訝筆遲。
歸牛疑燧落,過鴈悮書遲。
生惜蘭膏燼,還為隔歲期。
門不當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從餐后出,多是夜深歸。
開篋收詩卷,掃床移臥衣。
幾時同買宅,相送有柴扉。
桂檝木蘭舟,楓江竹箭流。
故人從此去,望遠不勝愁。
落日低帆影,歸風引櫂謳。
思君折楊柳,淚盡武昌樓。
朝?華堂暮未休,幾人偏得謝公留。
風傳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樓。
賓館盡開徐孺榻,客帆空戀李膺舟。
謾夸書劒無歸處,水遠山長步步愁。
舉燭光才起,揮毫勢競分。
點時驚墜石,挑處接崩云。
辭異秦丞相,銘非竇冠軍。
唯愁殘焰落,逢玉亦俱焚。
樹色川光向晚晴,舊曾游處事分明。
鼠穿月榭荊榛合,草掩花園畦垅平。
跡陷黃沙仍未寤,罪標青簡竟何名。
傷心谷口東流水,猶噴當時寒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