祀灶夜宣南寓齋即事
爆竹一城沸,鐙花獨夜寒。
客愁催臘鼓,鄉味入春盤。
積雪窗光皎,堅冰屐響乾。
頗聞烽火息,不惜酒杯寬。
爆竹一城沸,鐙花獨夜寒。
客愁催臘鼓,鄉味入春盤。
積雪窗光皎,堅冰屐響乾。
頗聞烽火息,不惜酒杯寬。
全城都在放爆竹,響聲沸騰,我獨自在夜里對著燈花,感覺陣陣寒意。客居的愁緒隨著臘月的鼓聲更濃,家鄉的風味融入了春盤中。積雪讓窗外的光線皎潔明亮,堅實的冰層上木屐踩踏聲清脆干爽。聽說戰火已經平息,我便盡情地舉杯暢飲。
鐙花:燈花。
臘鼓:臘月里的鼓聲,常與過年相關。
春盤:古代習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餅餌等裝盤,饋贈親友,稱春盤。
屐:木屐,一種木底鞋。
烽火息:指戰爭結束。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未明確,但從‘祀灶夜’可知是在祭灶的夜晚。詩人客居宣南寓所,當時社會可能處于有戰爭的背景下,從‘頗聞烽火息’能推測。在過年時節,詩人獨自客居,引發了諸多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客居愁緒和對家鄉的思念,同時體現了對和平的期盼。其特點是通過環境和節日場景描寫來烘托情感,語言平實卻情感真摯,在反映當時文人客居心境方面有一定價值。
星軺初駐五云端,
夜宿山房紫霧寒。
夢里拂衣聞躍馬,
此身猶自愧黃冠。
帝憫龍鐘許放還,夢魂尚記侍威顏。
難陪貢禹王陽后,猶在申公轅固間。
昔領群仙上蓬島,今為居士老香山。
癡年八十官三品,不欠浮名只欠閑。
薙草誅茅地數弓,連町茅栗郁蔥蔥。挽車勞勚徒思婦,作約殷勤每課童。
鴉嘴泥黏朝雨后,鴨頭水挹晚塘中。從來機事生機械,抱甕猶存上古風。
閉門種菜當生涯,戴月鋤云趣益賒。方宅陰濃陶令柳,平畦綠蔓邵侯瓜。
引泉堤外培菰首,插棘籬邊護筍芽。不是西南城一角,客來錯認作山家。
一徑穿林谷,垂條罥角巾。
小亭浮樹杪,古木臥溪濱。
花氣能留客,泉聲解送人。
匆匆理歸棹,落日滿城闉。
金猊春守簾兒暗,
一點舊魂飛不起,
幾分影夢難飄斷。
醒時惱見小紅樓,
朦朧更怕青青岸,
薇風漲滿花階院。
思古幽情盛海東。風流晁監幾人同。泱泱大國衍宗風。
詠罷鹡鸰驚雪鬢,歌殘金縷看蒼穹。舊愁消向酒杯中。
才酌東堂下,云生江外峰。
咽蟬催暮柳,殘雨引疏鐘。
夜色余歸意,苔痕著客蹤。
酒懷那可恃,遮莫此愁濃。
粥香可愛貧方覺,
睡味無窮老始知。
要識放翁真受用,
大冠長劍只成癡。
紅橋通綠水,畫舫瀾銀沙。人識尋源客,春回犯斗槎。
傷心前日柳,莫問后庭花。醉上長堤望,香車滿狹斜。
草迷蝴蝶夢,日麗鷓鴣天。江練搖歌扇,沙鷗近酒船。
豪華看往事,光景惜流年。吾愛菖蒲□,蘭橈莫更前。
梅花時節屢開樽,
欲贈梅花欠可人。
今日有人梅樣好,
逢君同賞雪中春。
南山起云,北山下雨。
老僧更為震雷聲,助發威光令遠布。
打馬燃時月已沉,
一枝動費十馀金。
縱然蓮炬難相擬,
卻勝松脂與竹心。
枝亞野橋斜,香暗巖扉迥。
瘦出花南幾尺山,一塢蒼苔靜。
夢老石生芝,開眼皆奇景。
大好青山玉樹埋,明月前身影。
曲徑高齋凈不塵,
百花紅紫雨中新。
相看自笑門如水,
猶有園亭富貴春。
俞生絕調太縱橫,
不數杭州蘇老兵。
博得如皋輕一笑,
當筵親拜女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