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王屋山時朝廷遣官特祀 其二
星軺初駐五云端,
夜宿山房紫霧寒。
夢里拂衣聞躍馬,
此身猶自愧黃冠。
星軺初駐五云端,
夜宿山房紫霧寒。
夢里拂衣聞躍馬,
此身猶自愧黃冠。
使者的車駕剛剛停在五彩云端,夜晚住在山間房舍,紫色霧氣透著寒意。夢中我拂動衣衫聽到躍馬之聲,而我自己仍對道士身份感到慚愧。
星軺:使者所乘的車,亦借指使者。
五云:五彩云,這里指王屋山高處。
黃冠:道士的帽子,借指道士。
此詩創作于朝廷派遣官員到王屋山進行祭祀之時。當時社會可能有尊崇道教、重視祭祀的風氣。詩人身處王屋山,在這樣的氛圍下,結合自身經歷與心境創作此詩。
主旨是詩人借夜宿王屋山的經歷,抒發內心感慨。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含蓄。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特定時期文人在宗教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情感。
上人忤世祇好游,蹴蹋空翠凌清秋。時人問之寂無語,明月在天惟點頭。吳山越嶠皆明月,桂樹相隨渡東浙。煩師問訊吾故居,山近瓊臺瞰雙闕。
游山誰可游,子明與浮丘。疊嶺礙河漢,連峰橫斗牛。汪生面北阜,池館清且幽。我來感意氣,搥炰列珍羞。掃石待歸月,開池漲寒流。酒酣益爽氣,為樂不知秋。
旱魃為妖殄歲功,田疇龜坼遍污隆。無多過雨才鳴葉,不定行云又逐風。蔓草荒煙秋社迥,黃沙白葦暮江空。愁來漫憶淳于祝,卻愧靈祗享祀豐。
往事今如此,前途巳可知。但求身健在,屢遇歲豐期。自分為人拙,誰來問我癡。朝回高枕臥,夢見孝文時。
俯看人世,一漚起滅。失腳來游,夢入蟻穴。前身后身,獨臨兩境。左右見之,不雜其影。眉目秀發,嫩木含春。風度凝遠,霽月洗云。葉屋花房,玉堂金宇。我視睨睨,渠方栩栩。
天臺萬丈下靈光,便合乘旗翳鳳凰。身在金臺天北闕,手提銅柱地南荒。一生許國心如鐵,萬里封侯鬢未霜。別駕小淹元不惡,公來私得海沂康。
汎汎崇蘭,在彼空谷。以芬以芳,達于平陸。達于平陸,大國之香。薄言掇之,以遺明王。以遺明王,疇適逢世。歲月行暮,芬芳將逝。芬芳爰逝,羌不可留。忡忡我心,曷維其憂。
欲買貂裘慚壯句,悤悤雁滿關山。斷腸弦柱不堪彈。舊情寒月在,后約錦書殘。萬里云羅千尺浪,絳河凍合無端。他生夢里更眉彎。有情輸蠟燭,欲寄淚痕難。
詩書元帥,風流人物,看取方瞳如漆。銅駝陌上若相逢,當一笑、摩挲金狄。相門事業,中書考第,未數汾陽功績。若將六十壽行年,才數得、百分之一。
樊素、阿蠻皆已出,使君應作玉箏歌。可憐病士西窗下,一夜丹田手自摩。
我本無心山上山,隨風聊復過滄灣。等閑償了為霖愿,卻斂神功紫翠間。
初日照我書,我書在東牖。赫矣先圣言,天地相永久。秦火雖燎原,其灰為世壽。人文待茲成,老死學敢后。
頸若瓊鉤淺曲,股如碧管深翹。湖上水禽無數,其誰似汝風標。
露垂蘭葉光,風翻藕花影。灘前白鷺睡,夜半莫搖艇。
化形腐草復何求,飛去飛來得自由。松徑黑時青燐出,村塘密處火星流。露華不濕輝輝夜,月色那欺點點秋。群聚沙囊光可燭,茅齋空費讀書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