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八十七首 其四十九
熱喝粗拳,佛來也打。
臨濟德山,一時擒下。
熱喝粗拳,佛來也打。
臨濟德山,一時擒下。
大聲呵斥、揮舞粗拳,就算佛來了也要打。臨濟義玄和德山宣鑒這樣的高僧,也能一下子將他們制服。
熱喝粗拳:大聲呵斥、揮舞拳頭,形容行為激烈。
臨濟:指臨濟義玄,唐代禪宗高僧,臨濟宗創始人,以“棒喝”的方式接引學人。
德山:指德山宣鑒,唐代禪宗高僧,常以棒打方式教導弟子。
禪宗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了一些修行者過于拘泥于形式和權威的情況。此偈頌可能是作者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倡導修行者要直探本心、不拘泥于外在形式而創作,鼓勵人們以更勇猛的姿態追求真正的覺悟。
這首偈頌主旨是打破對權威的迷信,強調內心的自主覺悟。其特點是語言直白、態度激進。在禪宗文學中,它體現了禪宗不拘一格、大膽創新的精神,對后世禪宗思想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晚景寒鴉集,秋聲旅雁歸。
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飛。
洲白蘆花吐,園紅柿葉稀。
長沙卑濕地,九月未成衣。
見說孤帆去,東南到會稽。
春云剡溪口,殘月鏡湖西。
水鶴沙邊立,山鼯竹里啼。
謝家曾住處,煙洞入應迷。
迢迢山上路,病客獨行遲。
況此分手處,當君失意時。
寒林遠路驛,晚燒過荒陂。
別后空回首,相逢未有期。
由來病根淺,易見藥功成。
曉日杵臼靜,涼風衣服輕。
猶疑少氣力,漸覺有心情。
獨倚紅藤杖,時時階上行。
寒山白云里,法侶自招攜。
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遙看處,秋風是會稽。
旌旆過湘潭,幽奇得遍探。
莎城百越北,行路九疑南。
有地多生桂,無時不養蠶。
聽歌疑似曲,風俗自相諳。
閑園多好風,不意在街東。
早早詩名遠,長長酒性同。
竹香新雨后,鶯語落花中。
莫遣經過少,年光漸覺空。
出郭見落日,別君臨古津。
遠程無野寺,宿處問何人。
原色不分路,錫聲遙隔塵。
山陰到家節,猶及蕙蘭春。
秋塞雪初下,將軍遠出師。
分營長記火,放馬不收旗。
月冷邊帳濕,沙昏夜探遲。
征人皆白首,誰見滅胡時。
雨中愁不出,陰黑盡連宵。
屋濕唯添漏,泥深未放朝。
無芻憐馬瘦,少食信兒嬌。
聞道韓夫子,還同此寂寥。
翩翩出上京,幾日到邊城。
漸覺風沙起,還將弓箭行。
席箕侵路暗,野馬見人驚。
軍府知歸慶,應教數騎迎。
日日望鄉國,空歌白苧詞。
長因送人處,憶得別家時。
失意還獨語,多愁只自知。
客亭門外柳,折盡向南枝。
古寺客堂空,開簾四面風。
移床動棲鶴,停燭聚飛蟲。
閑臥逐涼處,遠愁生靜中。
林西微月色,思與寧家同。
黃綬在腰下,知君非旅行。
將書報舊里,留褐與諸生。
贈別盡沽酒,惜歡多出城。
春風濟水上,候吏聽車聲。
苦行長不出,清羸最少年。
持齋唯一食,講律豈曾眠。
避草每移徑,濾蟲還入泉。
從來天竺法,到此幾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