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靈一上人初歸云門寺
寒山白云里,法侶自招攜。
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遙看處,秋風是會稽。
寒山白云里,法侶自招攜。
竹徑通城下,松門隔水西。
方同沃洲去,不作武陵迷。
仿佛遙看處,秋風是會稽。
靈一上人在那寒山白云深處,與同道相互邀約結伴。竹林小徑通向城下,松木門在溪水西邊。正要像去沃洲山一樣前往云門寺,不會像武陵人那樣迷失。遠遠望去,秋風中的地方仿佛就是會稽。
靈一上人:唐代詩僧。云門寺:在今浙江紹興。
法侶:指僧友。招攜:邀約。
沃洲:山名,在今浙江新昌,為晉代高僧支遁等隱居之地。
武陵迷:用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武陵人誤入桃花源后迷路的典故。
會稽:郡名,治所在今浙江紹興。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佛教盛行,文人與僧人交往頻繁。詩人可能聽聞靈一上人初歸云門寺,便寫下此詩表達對其歸寺的關注和對那種清凈修行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靈一上人歸寺的向往和對清凈生活的傾慕。其特點是意境清幽,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文人與僧人交往及對佛教文化的喜愛。
今日有心還有累,當來無窄亦無寬。
難將世事眉雙皺,盡付塵緣指一彈。
煩惱不從生處有,應酬都向夢中看。
不知向去寬多少,萬里秋空孤月寒。
相會不幾日,相別又經時。
居然感我懷,何以寫所思。
舉目皆我友,我心知者誰。
知心而久離,此情悲不悲。
自笑謀生拙,多應涉世疎。
為貧趨斗祿,因病試方書。
榕葉寒侵戶,梅花深結廬。
焚香坐清夜,吟到曉鐘初。
石徑盤千折,林楓大十圍。
山如昌化縣,水似弋陽溪。
樓閣層層畫,田園種種宜。
惜非鄉國遠,有意卜幽棲。
江湖詩境闊,終不似樓居。
老怕吟氈冷,生來酒興疎。
愛閑隨有鶴,因病出無馿。
莫笑柴扉窄,猶堪長者車。
老天動是一年晴,怪底游人不出城。
湖上幾時無好況,堤邊近日少吟聲。
草深盍放牛羊牧,水涸難尋鷗鷺盟。
但得孤山梅不死,其他風物弗關情。
吏塵飛不到,官況盡凄涼。
實貨歸周府,虛名屬晉堂。
日移槐影轉,風細荔花香。
若問公私事,閑蛙話最長。
瓣香三舞蹈,咫尺是天顏。
雨露涵濡下,風云際會間。
寸心瞻北闕,萬壽祝南山。
可是儒氈冷,堪陪玉筍班。
醉將濃墨寫烏絲,湖海相逢彼一時。
洗竹僅留墻外筍,買花空揀擔頭枝。
白鷗早已寒前約,青鳥誰知誤后期。
惆悵玉簫聲已斷,倚闌重省寄來詩。
明發占雞唱,停驂數暝鴉。
半生多在路,十日九懷家。
照水芙蓉色,滿園蕎麥花。
歸田何日是,對客話桑麻。
男兒重意氣,咄咄寧書空。
笑人愧鄧禹,抵掌隨臧宮。
信是心如珠,有物蒙其中。
非珠亦非物,點雪付爐紅。
兩崖蒼蒼峭天柱,停策崖邊喚舟渡。
青巾羽客打舟來,驚起靈蛇絕溪去。
千年神漿不自惜,萬里晴天安得雨。
但見飛流落半空,空中此水來何處。
巖下猶涵太古泉,安知上不通銀浦。
蒼藤半濕苔蘚昏,石罅無根迸孤樹。
洞門一隙僅通人,可惜鑿空開洞府。
乾坤明晦自有時,突然棟宇那非數。
開辟豈無人到來,巖崖尚絕猿猱路。
先生朝昏息丹巖,萬壑歸心心不語。
瑤磬一聲天壁寒,白云紫霧驚相顧。
半月陪杖屨,此別情詎忘。
平生兩知心,蹤跡長相望。
茲游天相之,簷雨對夜床。
旅行得心朋,在客如家鄉。
如何遽此去,泛彼天臺航。
知君愛奇觀,赤城有霞光。
儻逢五百尊,問我今行藏。
詩骨瘦未改,雙鬢塵已蒼。
山人猶未去,空使山猿驚。
迎風坐枯藤,吟作長短聲。
山猿汝何知,亦有故舊情。
人兮不如猿,冷暖隨時生。
不見求友鶑,喬木長嚶嚶。
春事都無十日留,何妨款段出城游。
榴花不入詩人眼,柳絮偏供客子愁。
枝上五禽言似訴,籠中二鼠去如流。
斜風細雨湖山路,一片花飛人倚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