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 其一一七 陳元方
如何百城內,
一一畫元方。
勸孝賢刺史,
觀風職所當。
如何百城內,
一一畫元方。
勸孝賢刺史,
觀風職所當。
為什么在這百座城邑之內,每一處都畫著陳元方的畫像呢?這是賢明的刺史為了勸勉人們行孝而做的,這也是他考察民風時職責所在。
百城:指眾多城邑。
元方:即陳紀,字元方,東漢時期官員、名士,以孝著稱。
刺史:古代官職名,負責監察地方。
觀風:觀察民風民俗。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是南宋時期詩人林同所作,旨在宣揚孝道。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重視儒家倫理道德,孝道是其中重要部分,詩人可能是看到賢明刺史以畫陳元方來勸孝的行為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孝道,通過描寫刺史畫陳元方像勸孝之事,體現了當時社會對孝道的推崇。其特點是語言簡潔,直抒胸臆,在宣揚孝道的文學作品中有一定代表性。
見說行逢對摺灣,相招取徑縱遐觀。
河山指罷仍留射,好似雩壇春服還。
平生愛讀龔勝傳,進退存亡斷得明。
范叔綈袍雖見意,大顛衣服莫留行。
此時要看英雄樣,好漢應無兒女情。
只愿諸賢扶世教,餓夫含笑死猶生。
綺窗春思入鐘山,
日日江云草樹間。
不覺東風吹酒醒,
寶香猶煖玉笙寒。
未有干戈地,能令棟宇全。乾坤馀壯觀,荊楚郁山川。
鶴唳寥天迥,江深禹廟前。舟檣控南北,節鎮此旬宣。
令尹乘時暇,使君同祖筵。炎蒸飄不到,虛爽境何偏。
乃繼登臨跡,空懷作者賢。風煙一回首,今古共凄然。
握手將安適,經秋未擬旋。迢迢沙際月,遙憶桂陽船。
風清覺時涼,
明月天色高。
佳人理寒服,
萬結砧杵勞。
酒冷天寒日,人去客愁中。數行鈿蟬柱雁,祖餞出城東。
衣上青天明月,馬上黃河飛雪,雁背染霜紅。如此作裝急,磊砢相桓公。
千斤椎,七寶轡,百石弓。從奴賓客,所過棧馬齧殘通。
定過淮陰祠下,更到望諸墓上,懷古颯悲風。若見蘇司業,言我鬢成翁。
紅玉誰家女,明艷奪青春。
羞人不得語,含笑卻成嚬。
生來便是放牛娃,真放牛時日已斜。
馬上戎衣天下事,牛旁稿薦牧夫家。
江山雨過牛鳴賞,人物風流笛奏夸。
蘇武牧羊牛我放,共憐芳草各天涯。
井梧翻葉響秋聲。玉階風露凄清。陰蟲無數草間鳴。泣盡殘更。
紅淚暗流寶蠟,碧峰冷浸銀屏。夢回簾外月華明。無限傷情。
死諫難爭戰勝驕,
沼吳千載恨難消。
東門雙眼如長在,
痛閱興亡又幾朝。
翅短林塘夢卻安,
紅蕖倒影碧波寒。
王孫已識能言意,
料得重來不敢彈。
七年石城下,猶記別時顏。
此日予重往,逢君應召還。
時艱知念切,道路閱頭斑。
且愜良辰賞,扁舟共采蘭。
禊事南海游,邈然謝士夫。獨與二三子,清明陟城隅。
含荑見高柳,刺水生新蒲。東風玄鳥來,萬象咸昭蘇。
昔賢當此時,風詠懷舞雩。一鬯浩蕩機,用祓舊染污。
京城無澄川,有水皆沮洳。江亭稍清淺,大與山陰殊。
春冰雖已泮,才沒葭中莩。諸子歌滄浪,而我和于于。
平生江海心,忽在弦誦馀。何時從坡公,南溪侶禽魚。
一賞薰風瞰水樓,
樓頭清興暫相留。
明朝知隔幾程驛,
綠樹人家記德州。
半生窮巷抱遺經,多謝諸公說姓名。
四十頭顱成底事,五更炊黍學將迎。
云幕初收未肯晴,又將風雨做清明。
陰沉天氣渾無賴,更兀籃輿夢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