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州歌頭 春霽寄興
連朝陰雨,愁煞嫩寒馀。今晨起,驚霽色,晃階除。上人裾。
盥罷抽書讀,哦騷易,翻莊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須。
試聽春禽碎語,低頭想、有個僧廬。翠畦恰半畝,旁用竹闌扶。樹影蕭疏。著花初。
又前村外,斜橋畔,煙冪?,徑紆徐。挑酒旆,搖歌扇,喚提壺。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綠水,匝平蕪。念此樂,真忘死,擲吾書。
叔子固云佳耳,較雀臺、諸伎何如。一生幾兩屐,彼歌者誰歟。且往觀乎。
連朝陰雨,愁煞嫩寒馀。今晨起,驚霽色,晃階除。上人裾。
盥罷抽書讀,哦騷易,翻莊老,才散帙,旋掩卷,撚吟須。
試聽春禽碎語,低頭想、有個僧廬。翠畦恰半畝,旁用竹闌扶。樹影蕭疏。著花初。
又前村外,斜橋畔,煙冪?,徑紆徐。挑酒旆,搖歌扇,喚提壺。小花奴。
正接天裙幄,沿綠水,匝平蕪。念此樂,真忘死,擲吾書。
叔子固云佳耳,較雀臺、諸伎何如。一生幾兩屐,彼歌者誰歟。且往觀乎。
連日陰雨不斷,殘留的微寒讓人愁悶。今日晨起,驚喜于放晴的天色,陽光照亮臺階,灑落在人的衣襟上。洗漱后取出書來閱讀,時而吟誦《離騷》《周易》,時而翻閱《莊子》《老子》,剛打開書冊,又很快合上,捻著胡須思考作詩。聽那春鳥細碎的鳴唱,低頭暗想,不遠處或許有座僧舍。翠綠的菜畦恰好半畝,旁邊用竹欄相圍。樹影稀疏,花兒剛剛綻放。再看前村之外,斜橋旁邊,煙霧彌漫,小路曲折徐行。酒旗高挑,歌扇搖晃,呼喚著提壺飲酒的人,還有活潑的小僮。那連接天際的帳幕如裙,沿著綠水延伸,環繞平坦的草地。想著這般樂趣,真讓人忘記生死,將書拋擲一旁。羊叔子雖曾說過這樣的樂事很好,但與銅雀臺的歌舞相比又如何?人生能穿幾雙木屐,那些歌唱的人是誰呢?且去觀賞一番吧。
霽色:雨后放晴的天色。
階除:臺階。
盥:洗手。
騷易:《離騷》與《周易》的并稱。
莊老:《莊子》與《老子》的并稱。
散帙(zhì):打開書冊。
撚吟須:捻著胡須思考作詩,古人作詩時的習慣動作。
冪?(mì mèi):煙霧彌漫的樣子。
酒旆(pèi):酒旗,酒店的招牌。
提壺:指提壺鳥,其鳴叫聲似“提壺”;也代指酒。
裙幄(wò):像裙幕一樣的帳幔。
匝(zā)平蕪:環繞著平坦的草地。
叔子:指晉代羊祜(字叔子),曾言“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雀臺:銅雀臺,曹操所建,代指歌舞宴樂之地。
一生幾兩屐:用典,《世說新語》載阮孚“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喻人生短暫,應及時行樂。
此詞當創作于春日雨后,作者或為閑適文人。詞中描繪的“盥罷抽書”“翠畦竹闌”“挑酒搖扇”等場景,反映了宋代文人雅趣與田園生活的結合。可能作于作者閑居期間,借雨后初晴的所見所感,抒發對平凡生活中細微之美的珍視。
全詞以“春霽”為線索,串聯陰雨轉晴的天氣變化、讀書閑適的雅趣、田園生機的景致與村外宴樂的熱鬧,展現了多維度的生活畫面。情感上由“愁”轉“喜”,最終落腳于對生活之樂的沉醉,語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氣息,是一首描繪春日閑趣的佳作。
圣主憂三蜀,中丞憲府開。
西南全勝地,經濟出群才。
節鉞辭楓陛,風霜動柏臺。
鷺車應早發,聞有御中催。
吾讀楚騷詞,
紉蘭還結茝。
何似坐茲亭,
長與芳菲對。
詞苑容臺久擅名,東風奏績上宸京。
浪花滾滾催行色,煙柳絲絲系別情。
粉署郎君思侍教,木天仙侶喜尋盟。
好將胸次經綸策,宣室從容啟圣明。
方寸中涵一太虛,操存須用養工夫。
瑩然鏡凈無纖翳,一性融明萬理俱。
才是貪他便著他,
其間半露又全遮。
只今誰是傍觀者,
一笑何勞掛齒牙。
野有芳草,幽露漙兮。爰彼君子,哀以婉之。
野有芳草,塵莫穢兮。爰彼君子,紉以佩之。
野有芳草,時弗珍兮。爰彼君子,縑以存之。
感激東風逐積寒。暫攜午夢去長安。冶條嬌小露初乾。
雪減一分晴更好,鴉藏千縷地常寬。赤欄橋畔系征鞍。
江頭青放柳千條,
知有東風送畫橈。
但喜二分春色到,
百花生日在今朝。
爾也今為溧水丞。春洲芳草暖煙生。縣衙相近石頭城。
老去扶吾惟藥裹,興來相伴只鷗盟。題詩憐爾廿年情。
鶴珠潭深水澄碧,下有層瀾幾千尺。
泥沙安得蛟龍蟠,云日時看魚鳥閒。
茅屋人家水西曲,門前綠草眠黃犢。
好風肯便掛征帆,陵山載酒游仙巖。
久無清興入詩懷,
到晚茶煙飏小齋。
淡月微星新雨后,
一池秋水亂鳴哇。
心外何曾別有天,吾心和處即昭然。昭然莫向穹蒼覓,帝所清都在目前。
地上空虛總是天,此中那復計中邊。好將天體為心體,體得純全自浩然。
總是冰霜地,非關我獨寒。
一身蹲雪底,雙眼向云端。
索句從朝起,燒泉到夜闌。
此時兼此地,猶得共團圞。
太乙空空寂寂時,倚門何望轉來期。
家貧款客宜炊黍,月落馀燈尚抽絲。
誰料南山猶有盡,那知東海亦將移。
幾回問天天無對,太乙空空寂寂時。
搜攪微茫到物初,
解衣盤礴便扶疏。
歲寒節節曾參透,
不負剛明一寸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