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
搜攪微茫到物初,
解衣盤礴便扶疏。
歲寒節節曾參透,
不負剛明一寸虛。
搜攪微茫到物初,
解衣盤礴便扶疏。
歲寒節節曾參透,
不負剛明一寸虛。
深入探尋那幽微渺茫之境直至萬物初始,解開衣衫、不拘形跡地作畫,筆下竹子枝葉扶疏。在歲寒時節對竹子的氣節已參透領悟,絕不辜負竹子剛直明潔、中空有節的品質。
搜攪:深入探尋、思索。
微茫:幽微渺茫的境界。
物初:萬物的初始狀態。
解衣盤礴:指行為不拘禮節,形容畫家作畫時的自由灑脫狀態。
扶疏:形容竹子枝葉繁茂、錯落有致的樣子。
歲寒:指寒冷的冬天,常用來比喻困境、艱難的環境。
節節:既指竹子的竹節,也寓意著氣節。
剛明:剛直明潔。
一寸虛:指竹子中間是空的,象征著虛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對人生有了一定感悟,渴望堅守自身品格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些不良風氣,詩人借畫竹、贊竹來表明自己的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借竹言志,突出特點是以畫竹過程為線索,展現對竹子氣節的贊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傳統文人借物抒情、表達自我追求的創作風格。
紫洲洲上得詩筒,展誦青霞在眼中。白首漫郎應號叟,黑頭永叔早稱翁。人皆山斗瞻吏部,誰敢文章近左司。君看玉池金鯽句,盡刊腥腐帶仙姿。
觸熱當蟬噪,視陰憩佛堂。斷橋人罕渡,修竹鳳時翔。檀氣凝煙裊,泉聲趁午涼。蒲團行已滿,叱石頓成羊。
此竹數寸耳,而有千尋勢。神自大于身,區區名與位。
不因將軍打門驚,瓦釜何從得此聲。誰道枯腸三椀怯,能令俗骨一生清。鴻漸絕怕膏新絕,黨進那知雪水烹。從此客來真水厄,吾方正酒學泉明。
兩妹日長成,雙鬟將及人。已能持寶瑟,自解掩羅巾。念昔別時小,未知疏與親。今來識離恨,掩淚方殷勤。
觀君猶自有童心,無乃鐘情尚未深。若是果將奴鄭重,莫相調笑路旁金。
萬艇漁燈半晦明,稀微海角曉云輕。山連北固青迎眼,水激中泠白拂旌。盡望潮濤煙鳥影,終宵風雨蒻蓬聲。茫茫天塹分南北,不盡行人今古情。
上國中林老,先朝法從臣。道雖藏側翅,名已播批鱗。閉戶文章貴,開園花鳥新。惟邀賁丘者,芳酒共嘉辰。
失伴離群不憚勞,此心終不在蓬蒿。百年海內皆兄弟,萬里云間一羽毛。夜月相隨形影在,秋風獨立性情高。鹓行鷺序休相笑,朋黨何須似爾曹。
往事縈回寸寸心。流光彈指去來今。浮名漸覺焦中鹿,密意仍珍葉底禽。鮮荔子,熟林檎。兩般情味一般深。云羅萬里無消息,怪底樽前事苦吟。
漢主自臨河,金錢曷足數。人人皆抱薪,誰識徙薪苦。
牛頭天際碧凝嵐,王導無稽亦妄談。若指遠山為上闕,長安應合指終南。
江潭放既久,不復愛行吟。坐賞一帆靜,都忘三徑深。魚潛終值罟,山淺尚聞禽。故恐清才盡,風林托古音。
綠楊三月村,紅杏滿東園。晴鳥下喧樹,春風閒到門。露葵已堪折,醑酒復盈樽。復接南鄰叟,留連竟夕言。
燈火相親臭味同,來何太晚去匆匆。未曾箴我膏肓失,堪嘆康成道已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