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黃希剛有作
知君情不淺,攜我興何長。
獨下云邊榻,同斟月下觴。
秋吟看菊好,夕飲醉粳香。
坐久忘歸去,衣沾湖上霜。
知君情不淺,攜我興何長。
獨下云邊榻,同斟月下觴。
秋吟看菊好,夕飲醉粳香。
坐久忘歸去,衣沾湖上霜。
深知你情誼深厚不淺,帶我同游興致多么悠長。獨自下到云邊的床榻,一起在月下共斟酒觴。秋日吟詩賞菊正美,傍晚飲酒沉醉粳米香。久坐竟忘了要歸去,衣裳已沾惹湖上秋霜。
榻:床榻,此處指休息之處。
觴:古代飲酒的器具。
粳:粳稻,其米稱粳米,此處指用粳米釀造的酒或飯的香氣。
沾:因接觸而附著上。
此詩或為詩人秋日探訪友人黃希剛時所作,記錄了二人相聚飲酒、賞菊的雅事,反映了當時文人交游的閑適生活。
全詩通過對與友人相聚場景的細致描繪,展現了深厚的友情。從“攜我興何長”的興致到“坐久忘歸去”的流連,情感逐層遞進,情景交融,讀來親切自然。
相逢便拜十年兄,自此交游得盡情。
草紙抄書傳遁甲,竹筩沽酒命添丁。
他時結屋期來往,今日登門隔死生。
從此苕溪明月夜,小舟不復為君停。
盡日度僊霞,西風吹鬢華。
乍寒拋白苧,臨晚見黃花。
山險全無路,溪晴半是沙。
嶺頭逢宿處,斜月帶棲鴉。
封章字少納忠多,袖疏前陳無柰何。
但得中天行日月,不愁平地起風波。
臺官論罪終投筆,山賊聞名亦倒戈。
惆悵脊梁如鐵硬,天胡忍使閟山河。
三年抱恙多閉門,祇得兩度敲禪扃。
道人問我緣底出,為送鄉城兩史君。
阛中暑濕如炊甑,山寺陰涼百僧定。
往年過此苦怱怱,今日海山看古鏡。
伊誰一念飯行人,至今規矩猶如新。
可嘆延平小書舍,虛致雩橋風月夜。
云月是同,溪山各異。
拽新羅與占波闘額,跛腳阿師猶落第二。
東西南北,甚處得來。
好是明明說,從教鴨聽雷。
文脈紹云龕,儒酸味轉甘。
一官人謂晚,三邑政無慚。
身健歸何早,孤賢道飽參。
淵明生自祭,揮淚聽佳談。
昭陵永閟千年跡,定武相傳幾樣碑。
此是中原舊時本,石今焉往落東夷。
君家何處得此紙,刻畫爛然猶可喜。
六丁神物好護持,更有諸君題姓字。
新年佛法,一切成現。
明去暗來,三頭兩面。
靈利衲僧,猶隔一線。
更問如何,腦后拔箭。
近來唯一食,樹下掩禪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
白須長更剃,青靄遠還歸。
仍說游南岳,經行是息機。
積善門逢八十春,慈兄蘊德復溫醇。
舊恩未報乾坤大,新渥仍霑雨露勻。
博洽始能為國計,清忠方不負廷紳。
我今衰病知何用,訪有書來訪海滣。
一官難換北山薇,結屋栽花度四時。
果熟不妨禽摘盡,酒香惟恐客來遲。
小蘋低唱花間曲,阿廣高吟李下詩。
客久辦心分半隠,尚嫌風骨欠仙姿。
自昔經明岱岳間,于今君獨得淵源。
力扶正學人知懼,撥去浮言道自存。
講貫一堂常奪席,異同諸子謾專門。
懷奇莫嘆無知己,會見經幃待討論。
客枕眠僧舍,巍然鶴發翁。
事如前日異,心與少年同。
一夜送春雨,五更臨曉風。
夢回思往事,愁在不言中。
寂寞梁朝寺,深廊十數閑。
碑存知殿古,香冷覺僧殘。
斷岸舟橫浦,平坡樹補山。
休文如好在,依舊帶圍寬。
小樓終日脫冠巾,白發蕭疎不受塵。
雖是客身猶足樂,苦無世累未為貧。
家書遠寄憑游子,邸報頻看念故人。
自嘆此心清似水,為他閑事惱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