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苧 早秋飲蘧庵先生宅隔墻聞弦索聲
淡銀河,映缸面,紅鱗微白。蕉軒梧徑,雅稱秋晴寂歷。更蒙茸、幽花雜卉遍狼籍。快意盡樽前,休苦問、戰旗消息。
日沒杯闌,再向空階布席。有萬斛西風,把小墀都拭。
疑惑。幾層薜荔,一帶繚垣,何來遞響,高下玲瓏之極。久知是隔院,檀槽低摘。
凄凄四座,似蘆花楓葉,潯陽夜舶。惹得今宵,無數吟蛩,墻下于邑。并入哀絲,倍作涼飆激。
淡銀河,映缸面,紅鱗微白。蕉軒梧徑,雅稱秋晴寂歷。更蒙茸、幽花雜卉遍狼籍。快意盡樽前,休苦問、戰旗消息。
日沒杯闌,再向空階布席。有萬斛西風,把小墀都拭。
疑惑。幾層薜荔,一帶繚垣,何來遞響,高下玲瓏之極。久知是隔院,檀槽低摘。
凄凄四座,似蘆花楓葉,潯陽夜舶。惹得今宵,無數吟蛩,墻下于邑。并入哀絲,倍作涼飆激。
淡淡的銀河,映照在酒缸表面,泛起微微的紅白色波紋。芭蕉軒外,梧桐徑邊,正與這秋日晴好的寂靜氛圍相襯。更有那茂密的野花雜草,零亂地鋪了一地。盡可以在酒樽前暢飲快意,不必再苦苦打聽那戰亂的消息。夕陽西沉,杯盞將盡,又在空蕩的臺階上鋪設坐席。千萬斛的西風,把小小的庭院都擦拭得清爽。令人疑惑的是:層層薜荔,環繞的墻垣,為何會有樂聲傳來,高低起伏,清脆玲瓏到極點?許久才知是隔院有人輕撥琵琶。凄切的樂聲感染四座,仿佛當年潯陽江頭夜泊時,蘆花楓葉間傳來的琵琶聲。引得今夜無數蟋蟀,在墻下低聲嗚咽。這蟲鳴與哀傷的弦樂交織,更像是被涼風激揚起的悲音。
缸面:指新釀未濾的酒,表面浮有酒渣,此處形容酒液反光。
寂歷:寂靜,冷清。
蒙茸:草木茂密的樣子。
檀槽:琵琶等弦樂器上架弦的槽格,因用檀木制成,故代指樂器。
吟蛩(qióng):鳴叫的蟋蟀。
于邑(wū yè):同“嗚咽”,低聲哭泣。
哀絲:指悲哀的弦樂聲。
涼飆(biāo):涼風。
此詞約作于清初,作者與友人蘧庵先生(或指冒襄,號蘧庵)于早秋時節相聚飲酒。時值戰亂稍息,文人雅集之際,隔墻忽聞弦索之聲,觸發作者對當下閑適與往事動蕩的復雜感慨,遂成此篇。
全詞以“早秋飲酒”為背景,由視覺的秋景轉向聽覺的弦樂,通過細膩的場景描寫與情感流動,展現清初文人在戰亂后尋求片刻安寧的心理,語言精妙,意境幽遠,是陳維崧(或同時期詞人)描寫生活雅趣與內心微妙的代表作之一。
越女新妝出鏡心,
自知明艷更沈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
一曲菱歌敵萬金。
參寥燈一點,不審是誰傳。晚識綱書記,元來在汝邊。
詩愁誰道酒能寬,得句多于飯顆山。莫使移文誚長往,工夫那取片時閑。
去年醉月曲江頭,
綠酒紅牙記勝游。
今夜中秋形對影,
故人還復上南樓。
萬槊森然老更成,
要將馀韻斗僧清。
道傍誰識凌云操,
只有詩人著眼明。
斗酒雙柑逸興深,
春游攜得一張琴。
應知花鳥聲歌里,
譜出高山流水心。
瑤琴不復理,
空馀山水情。
棄置石床上,
風來時一鳴。
夕景延澹陰,微曛射林屋。無營見道真,塵紛悟蕉鹿。此意幾人知,沈吟俯修竹。
西風吹雨收,竹屋云陰散。酒醒心亦清,忘言玩爻彖。老鶴劃然鳴,月上青山半。
高齋臨曲沼,云澹微雨余。悟靜愜沖素,泛觀莊老書。微言苦未解,日暮將何如。
免使從前業浪奔,
直入圓音普眼門。
賓主歷然誰委悉,
不是通方莫與論。
煙波萬頃鏡湖秋,
清嘯雖聞不可求。
自是世間知者少,
山林何代乏巢由。
瓦橋關下陣云陰,鑿浸屯田計畫深。
地險幾同榆葉塞,詩人偏賞蓼花吟。
貔貅亭障殊非昔,蜃蛤萑蒲利至今。
若為畿南籌水利,陂塘阡陌兩銷沈。
覓句真成小技
知音定須絕弦
景公有馬千駟
伯夷垂名萬年
逸品蕭郎畫劇工
尋秋曾為寫秋容
更將宰相風流意
圖向生徒女樂中
六十得一兒,命名曰老子。頭大趾亦方,眉秀目頗美。唇齒紅且白,鬢腳垂兩耳。肌膚更堅實,神色一秋水。憶昔學行時,匪跌即跛倚。腳根一有力,疾走竟不止。出入有所見,歷歷用手指。有時牽我衣,一步一回視。及其漸學語,小鳥鳴花里。舌尖澀且艱,句句帶渣滓。一朝語忽明,輕清真可喜。飯熟叫我食,天明呼我起。客來方揖罷,報我幾倒屣。張拱學侍立,差可成人比。見我看書時,拉取憑小幾。而也而也誦,指字直到底。有時見作書,彼則強索紙。把筆信糊涂,殆若歸鴉比。
歲時或祀先,我跽彼亦跽。我口方致詞,彼口亦云爾。老夫見乖覺,自慶得蘭茝。夫何香不永,遽逐蕭艾死。爾死我何堪,哭聲徹閭里。坐臥欲發狂,動作自委靡。有時夢中見,血淚流未巳。
千載猶傳有伯通
如今誰暇問諸傭
解從紙上尋高隱
廡下梁鴻老貸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