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八十七首 其五十八
六月炎炎如火聚,
寂然不動于中住。
炎炎火聚卻清涼,
清涼卻是炎炎處。
等閑坐斷兩頭關,
撞墻撞壁通霄路。
六月炎炎如火聚,
寂然不動于中住。
炎炎火聚卻清涼,
清涼卻是炎炎處。
等閑坐斷兩頭關,
撞墻撞壁通霄路。
六月里炎熱得像火焰聚集,卻能安靜地待在那里。熾熱中卻能感受到清涼,清涼其實就在這熾熱之處。輕易地就能突破種種阻礙,撞破障礙一路暢通。
偈(jì):佛經中的唱詞。
炎炎:形容天氣酷熱。
等閑:輕易、隨便。
偈語常為禪宗僧人用來表達禪理。此偈可能創作于寺廟日常修行中,僧人在炎熱環境下,通過對心境的體悟創作此偈,以表達對禪理的理解。
這首偈語主旨是強調內心的平靜能超越外在困境,特點是語言質樸卻富含哲理,在禪宗偈語文學中體現了對心性修煉的重視。
入門似出門,莎畦布平遠。十畝蕃草龍,垂天棼鬘鬋。古根老巉石,涼蔭厚深巘。茫茫三夏云,有舒而無卷。分棟理孫枝,鑿泉通小畎。樹上酒提偏,波面流杯滿。榴花當觥籌,但訴花來緩。一呼百螺空,江河決平衍。流水成糟醨,鬢髭沾苔蘚。侍立盡酲顛,不辨杯與?。翹首望裈中,天地困沈沔。未覺七賢達,異乎三子撰。
守道宋高士,筑室齊東鄙。植竹看歲寒,種田助形委。束書捐古今,抱易究生死。不以外移內,不以行責止。九十留童顏,湖山飽清視。或顧先生云,時平可以起。先生本無求,棄置如敝屣。俄聞與物化,精一未嘗毀。汗簡書逸民,義風洗貪士。東望呈肺肝,遙瀉一卮水。
幽閨情脈脈,漏長宵寂寂。草螢飛夜戶,絲蟲繞秋壁。薄笑夫為欣,微歡還成戚。金簪鬢下垂,玉箸衣前滴。遙看云霧中,刻桷映丹紅。珠簾通曉日,金華拂夜風。欲知歌管處,來過安樂宮。季月雙桐井,新枝雜舊株。晚葉藏棲鳳,朝花拂曙烏。還看西子照,銀床系轆轤。
飛樓縹緲架黃流,滾滾波聲世界浮。遍倚闌干憶前事,功成四載幾經秋。
兩地參商夢,天涯又一秋。連年人怨別,屈指自知羞。聞笛愁欹枕,看花懶下樓。瞳瞳方寸月,終夜葉岡頭。
灞橋春色早,迢遞到窮年。韻落江城杳,香流古澗前。一峰新雪月,千里舊山川。翹首人間世,寥寥共遠天。
小店對長河,扁舟向晚過。那知南路遠,已覺北音多。鴻鵠投煙渚,牛羊下草坡。晚來聞鼓枻,誰向月中歌。
異端文字滿天飛,稱傲稱狂舍我誰。若使當年逢主席,一生軟硬始能知。
碌碌俯頭轅下,棲棲垂翅籠中。遮莫朝端巧宦,何如谷口愚公。
排蕩西風聲鶻鶻。獨出黃花,四顧神摧折。似此人生何逼仄,將心煅作無知鐵。南陌春光爭郁勃。猶記當年,雀躍兒童色。一瞬回思心暫熱,含肩愈覺秋寒烈。百日層冰封古壤。才有微溫,細草穿泥上。似為君來心蕩漾,啼鶯四野聲酣放。又見東風歸一晌。時過輕腰,婉轉生惆悵。留住東風無更往,為君日夜吹柔浪。
大雅久寂寥,落落為誰語。我欲友古人,參到無言處。
平楚蒼然萬里看,不堪秋思罷馮欄。三千自擁神仙宅,七十空傳圣帝壇。北極垂衣閶闔遠,中原回首夕陽寒。長馀一掬人間淚,來日風塵未敢彈。
七國紛龍戰,天運厄陽九。藉藉縱橫術,侯門競奔走。張儀猶有舌,蘇秦亦甚口。天地如瓦崩,寧云功在狗。秦皇令逐客,一怒駭群丑。惜用李斯言,仍為鼠狐藪。橫政無道揆,橫民無法守。在薛非居州,閉門惟泄柳。階亂靡有定,茍治何能久。卓哉信陵君,夷然飲醇酒。
出東門,臨大道。道上來往人,一行一回老。莫嫌相對貧,相對貧亦好。將進酒,強牽衣。云離山,幾歲歸。車輪未轉腸先轉,萬行涕下風吹斷。君去郊送歸郊迎,黃金斗印莫相輕。
官職牽人也可憐,老來那更問行年。渠儂解事無它語,道我慈親壽八千。今年見說也無錐,政坐談天泄密機。舉世近來憎直語,貴人剩許未為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