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雪
松門堆復積,埋石亦埋莎。
為瑞還難得,居貧莫厭多。
聽憐終夜落,吟惜一年過。
誰在江樓望,漫漫墮綠波。
松門堆復積,埋石亦埋莎。
為瑞還難得,居貧莫厭多。
聽憐終夜落,吟惜一年過。
誰在江樓望,漫漫墮綠波。
松門前的雪堆積了一層又一層,把石頭和野草都掩埋了。這雪雖能帶來祥瑞卻也難得一見,我雖貧寒也不要厭煩它下得太多。我整夜聆聽著雪落下的聲音心生愛憐,吟詩感嘆一年又匆匆過去。不知是誰在江樓上眺望,只見大雪紛紛揚揚地落入碧綠的江波之中。
松門:松樹掩映的門。
莎:莎草,一種野草。
為瑞:帶來祥瑞,古人認為冬雪預示著來年豐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居貧”可推測詩人生活較為清苦。當時可能處于冬季,大雪紛飛,詩人在貧寒的生活中看到這難得的雪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雪景展開,表達了詩人對雪的情感和對時光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質樸的語言營造出獨特意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在平凡生活中的細膩情感。
桂花香處麝臍破,楓葉丹時錦帳開。
天遣年華隨水去,山將野色入簾來。
鑷殘白發愁無跡,割盡黃云酒有材。
不負小園佳景致,乘閑與客共徘徊。
靈根鬰三素,一氣同氤氳。
冉冉霄上游,永離囂塵熏。
空體含五華,霞貫泥丸君。
镮剛爾何神,攝身混祥云。
寺以仁義名,當求仁義實。
祇在毫厘間,遂分儒與釋。
千載幾萬言,未能合為一。
大笑出門去,莫問成陳跡。
明時容我老山林,病骨那禁歲月侵。
破屋僅存容膝地,短檠喚起讀書心。
三生習氣磨難盡,一餉榮華去莫尋。
苦學吟詩終不近,信知前輩用工深。
天圣陰功天下母,慶源重此毓英豪。
政區賢否澄冰鑒,詩得江山妙線毫。
已使列城歌既醉,可無眾口賦崧高。
油幢誰道容溫席,行從君王宴碧桃。
雞鳴霜葉下,月在紙窗寒。
客路千家曉,山居一枕安。
秫收催歲釀,韮種接春盤。
縱有少年夢,其如心事闌。
不把升沉掛舌端,排空劍氣逼人寒。
竟鋤卉服功良易,及試花封事轉難。
病骨欲從閑里過,長身仍作夢中看。
醒庵文獻知多少,一子雍容尚耐官。
鼓樓岡上舊墳頭,又有山靈獻寢邱。
萬里歸來生處樂,一心甘向死前休。
盡捐世事兼家事,但把嬉游當宦游。
糲飯藜羹而辦得,吾衰此外更何求。
古郡荒涼象跡新,君行況是去裝貧。
此愁欲別柳邊雨,明日初程桂外人。
從古不多如意事,加餐宜惜未歸身。
春風未必天涯盡,木槲花開瘴水深。
二十余年不入山,重來疑是夢魂間。
薰爐已冷燈猶在,經卷才收磬自閑。
寂寂禪關人罕到,茫茫人世事多艱。
朅來細說無生話,穩坐蒲團不忍還。
蕭散不耐事,常甘賓客疎。
不見葉夫子,我心卻躊躇。
愿勿寒前盟,相從帶經鋤。
羲黃未埃塵,周孔不丘墟。
清泉白石故依然,俚語當時已浪傳。
千里歸來尋舊約,一生鞅掌任前緣。
身強只欠登山屐,老去何須負郭田。
金石舊交半淪謝,新松嫩竹是忘年。
五桂堂深處,霜萱竟不春。
獨從前崦路,重見道山人。
檢點哀詞眾,推尋碑事真。
應言嫁時物,縱在亦為塵。
飄然投紱臥云林,一片平生鐵石心。
不是遺文能動我,誰令吊古便沾襟。
身同逝水幾寒暑,名在空山無古今。
仰止高風琴床下,還教三嘆薄朝簪。
幽意靜中見,春風處處通。
層階生暈碧,罅瓦落飄紅。
禪語關詩趣,寒陰出酒功。
人家社日近,翠餌搗香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