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興公晝山水
古木蕭蕭蔭溪曲,滿山蒼翠飛林麓。
扶筇行過小橋西,隱隱書聲出茅屋。
山色蒼茫煙水深,小舟撐出綠溪陰。
一竿獨釣中流影,誰識悠悠隱者心。
古木蕭蕭蔭溪曲,滿山蒼翠飛林麓。
扶筇行過小橋西,隱隱書聲出茅屋。
山色蒼茫煙水深,小舟撐出綠溪陰。
一竿獨釣中流影,誰識悠悠隱者心。
古老的樹木枝葉稀疏,在曲折的溪邊投下陰涼,滿山的蒼翠之色在山林間飛揚。拄著竹杖走過小橋西邊,隱隱約約能聽到從茅屋中傳出的讀書聲。山色迷茫,煙霧和溪水顯得幽深,一艘小船從綠溪邊撐出。有一人獨自持竿在水流中央垂釣,誰能理解這悠然的隱者之心呢?
蕭蕭:形容樹木枝葉稀疏。
蔭:遮蔽。
溪曲:溪流彎曲處。
扶筇:拄著竹杖。
蒼茫:空闊遼遠,沒有邊際。
綠溪陰:綠色的溪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在游覽山水時,看到這樣寧靜的隱居場景,聯想到隱者的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著一些動蕩或世俗紛擾,使得詩人對這種隱居生活充滿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隱者的生活,突出特點是描繪出了優美寧靜的山水畫面,富有意境美。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隱居生活的追求和審美情趣。
分飛南渡春風晚,
卻返家林事業空。
無限離情似楊柳,
萬條垂向楚江東。
京洛先生三尺墳,
陰風慘慘土和云。
從來有感君皆哭,
今日無君誰哭君。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
后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靈沼疑河漢,蕭條見斗牛。
煙生知岸近,水凈覺天秋。
落月低前樹,清輝滿去舟。
興因孤嶼起,心為白蘋留。
曉吹兼漁笛,閑云伴客愁。
龍津如可上,長嘯且乘流。
九皋霜氣勁,翔隼下初晴。
風動閑云卷,星馳白草平。
棱棱方厲疾,肅肅自縱橫。
掠地秋毫迥,投身逸翮輕。
高墉全失影,逐雀作飛聲。
薄暮寒郊外,悠悠萬里情。
渺渺飛霜夜,寥寥遠岫鐘。
出云疑斷續,入戶乍舂容。
度枕頻驚夢,隨風幾韻松。
悠揚來不已,杳靄去何從。
仿佛煙嵐隔,依俙巖嶠重。
此時聊一聽,余響繞千峰。
寒桂秋風動,蕭蕭自一枝。
方將擊林變,不假舞松移。
散翠幽花落,搖青密葉離。
哀猿驚助褭,花露滴爭垂。
遺韻連波聚,流音萬木隨。
常聞小山里,逋客最先知。
厚地生芳桂,遙林聳干長。
葉開風里色,花吐月中光。
曙鳥啼余翠,幽人愛早芳。
動時垂露滴,攀處拂衣香。
古調聲猶苦,孤高力自強。
一枝終是折,榮耀在東堂。
帝德方多澤,莓莓井徑同。
八方甘雨布,四遠報年豐。
廒慶千廂在,山流萬壑通。
候時勤稼穡,擊壤樂農功。
畎畝人無惰,田廬歲不空。
何須憂伏臘,千載賀堯風。
蕭颯清風至,悠然發思端。
入林翻別葉,繞樹敗紅蘭。
曉拂輕霜度,宵分遠籟攢。
稍依簾隙靜,遍覺座隅寒。
乍逐驚蓬振,偏催急漏殘。
遙知洞庭水,此夕起波瀾。
河畔雖同色,南宮淑景先。
微開曳履處,常對講經前。
得地風塵隔,依林雨露偏。
已逢霜候改,初寄日華妍。
影與叢蘭雜,榮將眾卉連。
哲人如不薙,生意在芳年。
秋盡北風去,律移寒氣肅。
淅瀝降繁霜,離披委殘菊。
華滋尚照灼,幽氣含紛郁。
的的冒空園,萋萋被幽谷。
騷人有遺詠,陶令曾盈掬。
儻使懷袖中,猶堪襲余馥。
胎化呈仙質,長鳴在九皋。
排空散清唳,映日委霜毛。
萬里思寥廓,千山望郁陶。
香凝光不見,風積韻彌高。
鳳侶攀何及,雞群思忽勞。
升天如有應,飛舞出蓬蒿。
今主臨前殿,懲奢??異裘。
忽看陽焰發,如睹吉光流。
麗彩辭宸扆,余香在御樓。
火隨余燼滅,氣逐遠煙浮。
素樸回風變,雕華逐志休。
永垂恭儉德,千古揖皇猷。
年久還求變,今來有所從。
得名當是鯉,無點可成龍。
備歷艱難遍,因期造化容。
泥沙寧不阻,釣餌莫相逢。
擊浪因成勢,纖鱗莫繼蹤。
若令搖尾去,雨露此時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