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警四首
圣道綿邈,如流趨壑。孰知其源,孰返其璞。玉石渾殽,競用攻錯。鏤飾難□,其德匪若。
璞則既真,攻之惟人。其頑其塊,孰圭如紳。如彼四子,何必兼身。文之禮樂,亦可成人。
小子弗類,日中始慧。荏苒衰頹,憂心如醉。肇允不雕,可用為佩。知非已晚,斯吝斯悔。
矢其自茲,是攻是治。慎爾威儀,修爾言辭。前言往行,是效是師。潛神滌慮,母遂爾非。
圣道綿邈,如流趨壑。孰知其源,孰返其璞。玉石渾殽,競用攻錯。鏤飾難□,其德匪若。
璞則既真,攻之惟人。其頑其塊,孰圭如紳。如彼四子,何必兼身。文之禮樂,亦可成人。
小子弗類,日中始慧。荏苒衰頹,憂心如醉。肇允不雕,可用為佩。知非已晚,斯吝斯悔。
矢其自茲,是攻是治。慎爾威儀,修爾言辭。前言往行,是效是師。潛神滌慮,母遂爾非。
圣人之道深遠難測,就像水流向溝壑。誰能知曉它的源頭,誰能回歸到本真。玉石混雜在一起,都爭著相互切磋。過分雕琢修飾難以盡言,那樣的品德并不好。璞玉既然是真的,雕琢它全靠人。那些頑石和土塊,誰能把它變成美玉般的賢士。就像那四位賢人,不一定要集于一身。用禮樂來修養,也能成就人。我這小子不成器,到中年才聰慧。時光流逝漸衰老,憂愁的心像喝醉了一樣。開始時質樸不加雕琢,還可以作為佩飾。知道自己的過錯已經晚了,又吝嗇又后悔。發誓從此開始,要自我打磨和修正。謹慎你的舉止,修養你的言辭。前人的言行,要學習效仿。潛心思考清除雜念,不要放任自己的錯誤。
圣道:圣人之道。綿邈:遙遠。
返其璞:回歸本真。璞,未經雕琢的玉。
渾殽:混雜。攻錯:本指加工玉石等,這里指相互切磋。
鏤飾:雕琢修飾。
圭如紳:指成為賢士。圭,古代玉制禮器;紳,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
四子:未明確所指,推測為賢人。
小子:作者自謙。弗類:不成器。
荏苒:時光漸漸過去。
肇允:開始。不雕:不加雕琢。
矢:發誓。
潛神滌慮:潛心思考清除雜念。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能看出作者在經歷了一定的人生歷程后,對自身的成長和品德修養進行反思。可能當時社會風氣較為浮躁,人們追求外在的雕琢而忽視內在的本真,作者借此詩自我警醒。
這首詩主旨是自我警醒,強調回歸本真、修養品德。其特點是哲理深刻,通過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傳達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作者對道德修養的重視和追求。
曾見操觚試棘闈,少年文采似君稀。秋來應有梯云夢,桂子吹香墮綠衣。
頻年載筆侍明光,慚愧清時少諫章。空有丹心似孤鶴,時時飛繞海天長。
危樓凌碧落,俯眺萬山秋。
明月樽前過,銀河檻外流。
高歌振林木,清夢落滄洲。
夜半聞笙鶴,翻疑霄漢游。
瑟瑟輕羅澹澹妝,
柳梢鶯語乍調簧。
烏云應拂春山小,
紅蕊初含夜雨香。
鴛水毓靈多鮑謝,
蠅頭妙楷逼鐘王。
夢回猶記殷勤別,
幾欲箋詩燕子忙。
青林蔽日明為晦,
紺宇生風暑亦秋。
滿樹紅霞點絳衣,山門處處襲馀暉。董仙堂下煙初散,司馬祠前雨正霏。啼鳥遠從旗市轉,疏鐘偏逐藥船歸。北鄰喜見南枝早,共引牙盤酌翠微。
露下危檣曙色開,吳歌遙傍櫓聲來。疏鐘淡月孤舟曉,遠水幽篁獨鳥催。人語渡頭喧羽楫,龍吟風外助霞杯。濟川未問商巖事,且趁風清過曲隈。
廿八年來未遇時,
每逢文戰強驅馳。
何妨老至居人下,
但恨才疏悟道遲。
身似野僧歸退院,
學如山繭作新絲。
應將德業追先正,
莫復詞章斗巧辭。
不晴不雨釀春寒,萬里歸承膝下歡。親侍羅浮萬年杖,湖山無恙故鄉看。
近約山村作近游,看山今始快登樓。停欄忽動飛熊感,西望長安渭水流。
裹頭極草草,
掠鬢不菶菶。
未見桃花面皮,
漫作杏子眼孔。
不是為農也在田
此生祇合主林泉
偶因小步來荒澗
又對韶光憶去年
碧草舒鉤才醒夢
青蟲化蝶擬升仙
詩中寓畫吾何敢
莫道山村似輞川
暮林棲鳥各深枝,
燕子知巢觸幔飛。
倘有三椽今已去,
不關五斗解忘歸。
從來青海少人煙,
一片荒山野地連。
閑坐壟邊時極目,
白云何處故鄉天。
唐虞千載道重光,
奕奕元臣任贊襄。
謝傅風流冠江左,
晉公威譽比汾陽。
折沖曾不勞聲色,
輔政惟先振紀綱。
天意高高誰可問,
坐令邦國嘆云亡。
早聞楊仆領樓船,十萬旌旗曉色鮮。南粵東夷俱授首,斗來金印出甘泉。
大江春祖甲光寒,匣里吳鉤醉里彈。幕下三千文武士,可無書記禮馮驩。
釵墮香云委一盤
紅蕤軟貼媚霞丹
為羞謔浪頭難起
忽夢歡場淚暗彈
熏麝擁眠窺月到
啼鶯喚覺惜春殘
由來留與才人共
只戀雙棲不耐單
春愁難遣。搖飏東風軟。午夢醒來簾不捲。底事新添慵懶。
難消脈脈閑情。晝長弄筆窗楹。卻被雪衣娘子,花前細聽吟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