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丁鳳儀見贈二首
曾見操觚試棘闈,少年文采似君稀。秋來應有梯云夢,桂子吹香墮綠衣。
頻年載筆侍明光,慚愧清時少諫章。空有丹心似孤鶴,時時飛繞海天長。
曾見操觚試棘闈,少年文采似君稀。秋來應有梯云夢,桂子吹香墮綠衣。
頻年載筆侍明光,慚愧清時少諫章。空有丹心似孤鶴,時時飛繞海天長。
其一:曾見你揮筆參加科舉考試,少年文采像你這樣的實在稀少。秋日里應有登科的好夢,桂子飄香落滿你的綠衣。其二:多年持筆侍奉朝廷,慚愧在清明時世缺少諫章。空有一片丹心如孤鶴,時時飛翔環繞在海天之上。
操觚(gū):指寫文章,觚為古代寫字用的木簡。
棘闈(wéi):科舉考場,因周圍插荊棘防作弊得名。
梯云:比喻科舉登第,如攀登云梯直上云霄。
桂子:桂樹果實,科舉中榜稱“折桂”,此處喻指考試成功。
綠衣:古代學子或低級官員的服飾,代指丁鳳儀。
載筆:攜帶文具,指在朝為官。
明光:漢代宮殿名,此處代指朝廷。
諫章:向皇帝進諫的奏章。
孤鶴:比喻高潔的情懷或未酬的壯志。
此詩為作者題贈友人丁鳳儀之作。結合“棘闈”“侍明光”等詞推測,或作于丁鳳儀科舉前后,作者時在朝為官。詩中既贊友人少年才名,亦述自身在朝的反思,反映了當時文人交游與仕途感慨的背景。
全詩分兩首,首篇盛贊丁鳳儀少年文采與科舉前程,次篇自陳在朝慚于少諫、丹心未泯。兩詩緊扣“見贈”主題,既表友情,又顯士人對功名與責任的思考,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
日暮歸來雨濕衣,涼風千樹綵云飛。渚宮只在秋江上,何事襄王夢到稀?
映綠芰荷亭榭。搖青楊柳樓臺。當年池角獨徘徊。半露桃花粉面。為訪臺城消息,劉郎今又重來。舊時窗井依然開。只是那人不見。
一瓣香難致,官亭促去舟。船窗應作夢,清淚早先流。
早過長信報平安,晚向昭陽效合歡。天上只誇頻送喜,不知雙翅落金丸。
抱琴日行野,綺囊不一解。只恐荷蕢人,亦是知音者。
平生奔走風塵慣,何日不飄搖。少年意氣,縱橫捭闔,回首無聊。至今潦倒,雄心壯志,全部都消。安排黃發,棲遲故里,終老漁樵。
紫罽軿車從六龍,盡隨仙曲度青空。蒼山樓闕旃林里,赤羽旌麾野廟中。百姓未忘周大賚,成都元有漢遺風。流鶯不管傷春恨,沖落桃花滿樹紅。王氣凌虛散曉霞,虎闈麟閣靜煙花。中天日月迂黃道,滄海風云冷翠華。望帝神游夔子國,烏衣夢隔野人家。當時舉目山河異,豈但紅顏泣塞笳。周南風俗漢衣冠,五色云中憶駐鑾。瓔珞檜高藏白獸,蕊珠花發降文鸞。河通織女機絲濕,雨歇巫娥翠黛寒。滿地吳山誰灑淚,一江春水獨憑闌。日華初動袞衣明,劍佩千官隱繡楹。五色黼函開玉座,九重湯藥下銀罌。書題鳳尾仙曹喜,恩浹螭坳學士榮。文化有馀戎事略,銅駝草露不勝情。瑤池青鳥集觚棱,白塔金鳧閟夜燈。云母帳虛星采動,水晶宮冷露華凝。驪山草暗墟周業,郿塢花繁失漢陵。白馬素車江海上,依然潮汐撼西興。金爵觚棱月向低,泠泠清磬萬松西。五門曙色開龍尾,十日春寒健馬蹄。紅霧不收花氣合,綠波初漲柳條齊。遺民暗憶名都會,尚繞湖漘唱《大堤》。
百計無方打疊春,滄桑不敢憶銷魂。君如碧海千尋水,我是青天一片云。燈酒逝,語容分。十年漠漠獨行人。且同月待清秋日,報答黃花見證恩。
休說登山與繞溪,林間曾見入檐低。盡開花去渾如雪,忽有香來即是題。九客不容同氣味,六宮回首隔云泥。策勛商鼎何愁晚,幽意分明在短藜。
累歲陰云黯弗彰,疾風未擾灌壇疆。不緣澤國驚波險,誰識山城化日長。新息生男皆字賈,道州有子悉稱陽。群呼莫謂謳歌細,巳聽歡聲徹帝鄉。
久積丘園思,春深始出城。水添幽澗滿,花發舊枝明。野哭聞修祭,田炊見餉耕。年光隨眼過,幾度得閒行。
錫爵啟封,皇則悼之。嗣德象賢,天實報之。
兩兩筠籃濕暖煙,窄衫短鬢裊行肩。到門迎著郎來早,待向街頭賣海鮮。
誰長更得非中圣,自愛惟知是上尊。只許飛瓊歌白雪,緩歌催捲玉昆崙。
歡樂滌除煩惱。清靜自無塵惱。真氣遍三田,結聚琉璃瑪瑙。瑪瑙。瑪瑙。自是還金補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