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古二十六首 其十一
婆婆不在五臺山,
平地行人作易難。
驀直坦然今古路,
區區卻過趙州關。
婆婆不在五臺山,
平地行人作易難。
驀直坦然今古路,
區區卻過趙州關。
老婆婆并不在五臺山,本是平坦之路,行人卻覺得艱難。一直沿著那坦蕩的古今大道前行,可有些人卻偏偏要去繞路經過趙州關。
婆婆:可能是禪門中特定指代的人物或形象。
五臺山:佛教圣地,常象征修行之地。
驀直:徑直、直接。
區區:形容人拘泥、迂腐。
趙州關:趙州和尚是禪宗高僧,趙州關有修行關卡之意。
這首詩是禪宗頌古詩,作者可能是看到修行者在追求佛法過程中,不懂得直心是道,舍近求遠、執著于外在形式而創作。當時禪宗發展,很多人在修行上陷入誤區,作者借此詩點醒眾人。
此詩主旨是勸誡人們在修行或生活中應直心而行,莫要自尋煩惱、舍本逐末。它以通俗語言闡述禪理,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價值,幫助修行者領悟正道。
曲曲溪流去復回,山花夾路石門開。老僧望見頻揮手,莫帶紅塵一點來。
竹杖隨身任我移,袈裟搭在矮松枝。青山處處容吾住,欲著茆檐便不宜。
居山元是此山人,似我山居日日新。莫笑浮生無定止,但逢好石足鄉鄰。
莫問西來路不同,何妨麋鹿得相從。山山到處看俱好,最愛溪南第四峰。
橫路枯松掛古藤,幾年踏雪到來曾。偶看虎跡間人跡,知是長眉赤腳僧。
一飽欣欣樂有馀,主人猶我我猶渠。翻思二十年前事,翠幕華堂是客居。
老大無家亦有筇,尋山山頂有高松。芒鞋常恐行來遍,一日排云到一峰。
杖頭到處是吾家,瓶缽都將掛樹椏。趺坐偶然盤石上,不須山鳥更銜花。
已過溪云幾十重,忽聞林外一聲鐘。欲尋人處無人問,滿地縱橫是虎蹤。
一宿僧堂即便行,主人留客客無情。磬聲只到山門止,一路猿啼共鳥鳴。
山花歷亂雜蒿萊,一度來尋一度開。猿狖不曾離舊處,笑予頻去又頻回。
一雙草履一邊瓢,一卷殘書伴寂寥。莫道無枝枝未穩,從今更不羨鷦鷯。
何處非吾得志時,山麋野雀共嬉嬉。獨行率意還同阮,但到窮途淚不垂。
半掩柴關一徑苔,山梨幾樹落堆堆。老僧定起開眸看,疑是山猿拾果來。
垂垂白發坐凄凄,盡日空山聽鳥啼。笑指巖松高百尺,入山時節與肩齊。
千峰寂寂待知音,人世紛紜那許尋。不是我來頻寄跡,孤他泉壑萬年心。
市跡才通便不清,深藏塞外不知名。中原無限佳山水,雜沓人來亦世情。
無如此地足幽棲,滿眼蒼青我亦迷。何處老猿來覓得,又扶筇竹過橋西。
閒踏荒萊見斷碑,依稀篆跡似唐時。此中或是唐朝寺,問著山人總不知。
采將山菜山柴煮,更汲山泉徹底清。野老自言年八十,年年食此不知名。
不淪鬼錄不登仙,
游戲杯觴近百年。
小市跨驢寒日里,
任教人作畫圖傳。
鼓吹江城落日懸,牙旗明發使君船。青牛一望函關外,黃鵠雙飛漢殿前。北極衣冠晨拜舞,西池環佩夜畹連。壚頭夙昔荊高輩,極目燕山共惘然。
燦爛明星墜轆轤,懸腰雙鍔并昆吾。千秋錄就呈金鏡,萬壽筵開送玉壺。飛蓋西園涼月滿,垂鞭南陌夏云徂。加餐何處頻相望,嘹嚦征鴻下太湖。
斧鉞中吳羨晝游,闔閭城下暮淹留。安期舄捧遙天外,博望查飛大海頭。北斗文章新氣象,南皮談謔舊風流。黃金臺殿三千尺,擊筑憑誰共酒籌。
椽筆翩翩賦頌裁,誕章晨捧入蓬萊。花前彩鹢飛吳甸,柳外青驪系越臺。長樂露華金掌下,建章云氣玉繩來。天顏尺五稱觴地,尚記吳公第一才。
碌碌復碌碌
世事安可卜
馬蹶輕四蹄
夔行矜一足
知守吾轍難
遑問羊腸曲
行行復何之
幽人在空谷
無地無兵燹,年年劫火來。
梅花紅雪里,猶帶血痕開。
草草酬君橫看圖,
春林霜葉墨榮枯。
墨甜鄉里留心否,
還有微馨入夢無。
海神擎日映波紅,
此去扶桑直向東。
鯨眼常明無月夜,
鱟身能使不帆風。
天書捧到恩應渥,
唐帕傳來語盡通。
想見中山迎使節,
踏歌齊擁紫髯翁。
百愁如百矢,無弦以心控。
一發還射心,愁矢妙百中。
噫嘻孤畸人,將鐙與影共。
有輪轉離腸,無膠續斷夢。
饑鼠動承塵,詎能答短諷。
治生無镃錤,諧世失要領。
宦學費五年,凡百啖畫餅。
苦勞阿?慈,凋發念溪嶺。
績鐙浪自光,面壁無兒影。
焉能摘船去,不日叩廳屏。
馬瘦隴坻回,輪摧邛坂曲。
未信盈尺地,捩眼看牾觸。
巡檐瓦碎頭,倚柱磶踠足。
德人履大方,末涂苦偪促。
誰能叱良御,爭道向棋局。
檐雨滴空廊,一滴惟一音。
羈人坐修夜,一坐非一心。
一心亡故懷,剩有愁相尋。
且披折綿衣,自奏明徽琴。
咄哉子野死,虞韶成衛淫。
斷送意懸懸
吳山楚水連
飛仙曾見否
故老豈虛傳
竹徑清鳴佩
苔階綠結錢
君歸多好事
新薺薦芳筵
似法陰爻呈六穗,
或符陽數效三岐。
落落星懸曉,依依柏傲林。文章千古事,湖海十年心。一別巴川遠,重逢歲月深。舊交誰在眼,惟子最知音。
叢林清譽重,湖海慣遨游。翠竹存吾道,黃花映毳裘。談玄風穴輩,達理大顛流。欲效留衣別,容予入社不。
人生當遺顯,每淡布衣交。
誰肯居臺閣,猶能念草茅。
朱輪來北闕,土室訪西郊。
古道今還在,淳風近有巢。
夜風吹醉舞,
庭戶對酣歌。
愁逐前年少,
歡迎今歲多。
奕葉貂蟬后,
宗姻樂靜間。
從夫登兩地,
看子入三山。
舊像瞻榆闕,
遺音想佩環。
百年川閱水,
不復更西還。
燒殘滟蠟,淚盡還心熱。夢化輕煙難熨帖。別后豐姿瘦盡,一點窺人澹黃月。
唾壺缺。哀歌更嗚噎。蘼蕪怨,付鶗鴂。又秋老、寒透流蘇結。萬種相思,天涯海角,暗共疏螢明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