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滕至剛韻兼簡頂玄極長老二首
落落星懸曉,依依柏傲林。文章千古事,湖海十年心。一別巴川遠,重逢歲月深。舊交誰在眼,惟子最知音。
叢林清譽重,湖海慣遨游。翠竹存吾道,黃花映毳裘。談玄風穴輩,達理大顛流。欲效留衣別,容予入社不。
落落星懸曉,依依柏傲林。文章千古事,湖海十年心。一別巴川遠,重逢歲月深。舊交誰在眼,惟子最知音。
叢林清譽重,湖海慣遨游。翠竹存吾道,黃花映毳裘。談玄風穴輩,達理大顛流。欲效留衣別,容予入社不。
第一首:稀疏的星辰懸掛在破曉的天空,依依的柏樹傲立在山林間。文章是千古流傳的事業,江湖漂泊十年的情懷。自從在巴川一別,如今重逢已歲月深沉。舊日的朋友誰還在眼前,只有你最是我的知音。第二首:叢林中清譽聲望很高,慣于在江湖間遨游。翠竹之中留存著我的道心,黃花映照出僧人的袈裟。談論玄學如同風穴禪師之輩,通達佛理可比大顛禪師一流。想要效仿留衣作別的典故,能否允許我加入詩社呢?
落落:稀疏、零落的樣子。
依依:形容柏樹茂盛、輕柔的姿態。
巴川:指巴水流域,或代指某一具體地名,此處指與友人分別之地。
毳(cuì)裘:毛制的衣服,此處指僧人穿的袈裟。
風穴輩:指風穴延沼禪師,五代禪宗高僧,此處代指精通玄學的禪門人物。
大顛流:指大顛寶通禪師,唐代禪宗僧人,與韓愈有交,此處代指通達佛理的高僧。
留衣別:可能化用禪宗典故(如達摩留衣傳法),指以衣物為念的離別方式。
此詩為唱和之作,作者與滕至剛、頂玄極長老為舊交。詩中提及'一別巴川遠,重逢歲月深',推測創作于與友人久別重逢之際。作者通過和韻形式,既抒舊友之情,又借禪林意象(如翠竹、談玄)表達對禪門生活的認同,反映了當時文人與僧道交游的文化背景。
全詩以重逢為引,前首側重友情之深,后首轉向禪林之趣,將人事感慨與精神追求結合。語言自然,用典貼切,既展現文人對'千古文章'的執著,又流露對禪意生活的向往,是一首情、景、理交融的唱和佳作。
陽羨之山,不產鉅株。陽羨之水,不育鉅魚。山水之秀鐘為儒。九重敷奏動天聽,片言激俗開蒙愚。天子置之螭坳鳳沼掌綸綍,襲以五色云霞文錦裾。紱麟之祥在今日,金樽玉醴來天廚。子房厭從赤松老,高冠長劍趨座隅。揮筆蛟龍走,舉勺鯤鯨呿。真陽燥吻不易潤,要將東海為盤盂。與君大酌三千載,醉美日月雙明珠。
秋清眾籟寂,華月耿遙夜。玉琴奏瑤席,逸響發高榭。微微風入林,稍稍泉出罅。關關黃鳥春,嘒嘒玄蟬夏。幽憂北酆語,赫怒西楚咤。初疑廣寒府,和鑾起仙駕。忽驚龍騰霄,雷電劈太華。凄涼漢宮女,萬里異國嫁。逍遙商山老,芝歌意閑暇。斯須變暄涼,要妙奪造化。終焉返淳樸,瑚璉在繅藉。鄭衛失其淫,儀秦失其詐?;⒗鞘渚穑瑸貘S失其嚇。大音信希聲,馀美甘如蔗。持此滌塵心,永與箏笛謝。
衰草凄凄塞日斜,春風得意出龍沙。南飛鴻雁三秋雪,東望關河萬里家。杯酌歧邊浮竹葉,角吹隴上弄梅花。征鞍迢遞中州道,淡淡長空點暮鴉。
白發阿翁老更狂,閑來只為口腸忙。仙山靈草誘人甚,為品名茶上鳳凰。
無家可耐異鄉何,怪底愁邊萬感多。今夜雨昏山月暗,淚痕元不減金波。
風袞瑤花撲面寒,沾泥點點鹿文斑。要呈臘瑞斗梅好,肯讓春容傍柳還。萬戶鬧添沽酒市,兩山窮聳索詩肩。使君寬得憂民念,麥隴青青一望間。
曾向吳山訓子衿,豈期貧病苦相侵。一身卒歲無衣褐,十口逢災罄橐金。載酒久無來問字,絕弦今已少知音。賢侯與我雖非舊,傾蓋相知意更深。
偶然片語出,卻拾寰中遺。歌罷還自賞,安用他人為。
君去我逾靜,我病君得知。如何便相遠,未有再見期。溪橋已春晚,紅紫久離披。初無一尊酒,慰君別后思。君才則甚長,所用無不宜。但當斂光芒,匣劍深藏之。初非擊刺用,肯顧庸人嗤。平生富事業,馀事尤長詩。當官倘見念,琢句敢嫌遲。上以寄難兄,下以愈我饑。
東虜南窺,聞曾此、狂屠吾族。千義士,血添波浪,海翻紅哭。何處鵑來憑吊骨,當時魚避橫飛肉。漸夜深、漁鬼火交明,悲風作。塵劫換,笙歌續;沿廢壘,馳香轂。滿月臺花榭,酒春人玉。拂鏡翩翩狐步舞,繞梁隱鳥樓曲。盡坐間、呼喝助寒潮,喧幺六。
幾年披發學垂綸,此日摳衣謁紫宸。莫以素心翻自詫,金門元有隱淪人。
危棟勢凌空,時有浮云度。應與樓中僧,去來本無住。
樂游園里覓芳菲,朵莫能全作片飛。開日未閒如已謝,見時無幾惜多違。香猶郁土亡妻葬,淚不成妝棄婦歸。正是使人追憶地,況來惹鬢復沾衣。
相逢鄰叟。道我容顏還似舊?;茧y余生。剩有冰心未染塵。同儕三五。大節平生齊出處。義不帝秦。東海相期矢此心。
使節光搖粵水濆,重陽風物有馀矄。榻懸峰頂情無限,帽落樽前興不群。詞客千秋分白雪,歸人三徑傍卿云。茱萸酒罷渾天凈,可但瀛城瑞色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