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法界才庵主
不動莖茅法界庵,庵中無物不同參。
一條白棒胡床角,穿卻從前五十三。
三腳驢兒腳踏天,恒河諸佛若為宣。
閻浮夜半人驚起,把得芒繩下鐵鞭。
不動莖茅法界庵,庵中無物不同參。
一條白棒胡床角,穿卻從前五十三。
三腳驢兒腳踏天,恒河諸佛若為宣。
閻浮夜半人驚起,把得芒繩下鐵鞭。
那如法界般的庵堂穩如不動的莖茅,庵中萬物皆可用來參悟佛法。一條白棒放在胡床角,它穿透了從前的種種經歷。像三腳驢兒腳踏天空般奇特,恒河諸佛也難以言說其境界。閻浮世界半夜有人驚醒,手持芒繩揮舞鐵鞭。
莖茅:指庵堂,形容庵堂穩固。
同參:共同參究佛法。
白棒:禪宗用以警醒學人的工具。
五十三:可能指代某種修行經歷或典故。
三腳驢兒:一種奇特的意象,象征獨特的境界或修行者。
恒河諸佛:恒河在佛教中是神圣之河,恒河諸佛指眾多佛。
閻?。洪惛√?,指我們所居的世界。
芒繩、鐵鞭:可能象征著對修行者的鞭策或警醒
此詩應創作于佛教禪宗發展時期,當時禪宗注重以獨特方式啟發學人領悟佛法。詩人可能在與法界才庵主交流或自身修行感悟中,以詩表達對佛法修行的見解和體悟。
這首詩主旨圍繞佛法修行,通過獨特意象和語言展現高深禪理。其突出特點是充滿禪意和象征,在禪宗詩歌中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后人了解禪宗的修行理念和表達方式。
塞外逢春春意生,江山風景最分明。半消殘雪騰寒氣,將泮流凘露水聲。壯志肯教孤寵眷,菲才何以佐承平。人生嘉會從來少,莫厭尊前酒再行。
自憐昏瞆度浮生,忽報春來覺漸明。雪壓亂山秦塞影,風傳刁斗戍樓聲。每懷南國愁無限,未滅西戎恨不平。淺薄將何報明德,愿騎驄馬謾巡行。
淡云汀芷翠相連,
攜李灣頭短棹聯。
白鳥狎人漁火靜,
錦鱗驚餌浪痕圓。
春來蓑帶吳涇雨,
月出綸收越浦煙。
笠澤鴟夷千古事,
欸歌今屬打魚船。
昨宵凍合水晶宮。鸚鵡嫌寒罵玉龍。鴛錦衾窩曉起慵。小窗封,雪在山茶樹上紅。
白蘋香里鷺鶿飛,一片青簾掛夕暉。江上西風客未歸,小蛾眉,倚遍闌干紫袖垂。
沙擁大江水
泥封函谷關
古來世上雄
宰木風雨寒
魯儒守一經
亦有澗谷槃
何事窮愁極
江南庾子山
俄見天邊字,
徒銷客里魂。
一書言不盡,
為我敘寒溫。
今年夏潦甚,
秋暑亦云劇。
豳霜屆授衣,
垢汗著單浴。
園渴困力灌,
井竭疲遠汲。
甲子似宜晴,
一雨竟三日。
□□□□僧,
溪漲渡欲隔。
頗復念幼子,
餅蔬誰與摘。
此地非我家,
暫到猶是客。
歸舟可上灘,
深湍沒巨石。
貲費殊未辦,
褐粟闕補糴。
空庭無來人,
爬癢看檐滴。
拈到屠蘇不占先
賞心樂事轉堪憐
誰知白發稱難老
未必青春定少年
洛下花開真率會
香山酒熱艷陽天
風流自是稱先輩
不到華巔總惘然
扁舟一葉泊溪彎
一雨初收篷未乾
風浪依然平帖后
漁翁□出把漁竿
河漢橫斜星宿稀,
臥看涼月入窗扉。
恍如北戍梁州日,
睡覺清霜滿鐵衣。
客云自孔氏
不覺喜逢迎
止宿見二子
孰云無世情
萬里陰云一戰收,
怪生和氣襲兼裘。
昆山龍過初銜燭,
旸谷烏飛不傍舟。
曝背爬搔疑挾纊,
凍軀傴僂快伸鉤。
老農扶杖閒相過,
一味豐年說不休。
千尺流泉百尺松,
白云丹嶂自從容。
偶同麋鹿游城市,
終覺鶢鶋厭鼓鐘。
句就煙霞頻出手,
醉馀磈壘肆填胸。
明朝便蠟尋山屐,
到處隨君躡舊蹤。
月黑村空夜半時,操戈暴客苦相追。也知不但因胠篋,欲乞蕭蕭暮雨詩。
窗外梅花惱客眠,偷兒橫索賃舂錢。王家舊物休將去,留取青青一片氈。
亭亭絕巘結蕭齋,
高峙龍門百尺階。
蘇晉堂前宜繡佛,
馬融帳后有金釵。
凄涼歌板憐君僻,
磊落文章與世乖。
愛我巴歌長擊節,
汝南月旦愧《齊諧》。
劉郎年少何翩翩?
誦詩喜我羅浮篇。
我今蒼蒼已在鬢,但覺年少如神仙。
龍蛇出地星墜天,欲持劫運慚我孱。
羅浮燒丹尋稚川,仙丹九轉童我顏。
會當攜手出劫外,重話開明龍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