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室詩為四明薛子熙賦
明經(jīng)舊署鄭公鄉(xiāng),南渡衣冠歲月長。
野火不驚焦處士,山云常護魯靈光。
藤交瀑下窗猶暗,菊散霜前徑未荒。
奇字祇今鄰禹穴,高樓還儗并梅梁。
明經(jīng)舊署鄭公鄉(xiāng),南渡衣冠歲月長。
野火不驚焦處士,山云常護魯靈光。
藤交瀑下窗猶暗,菊散霜前徑未荒。
奇字祇今鄰禹穴,高樓還儗并梅梁。
通曉經(jīng)術(shù)的舊地是鄭公鄉(xiāng),南渡的士族已歷經(jīng)漫長歲月。野火不會驚動如焦處士般的隱士,山云常守護著似魯靈光殿的古跡。藤蔓交錯在瀑布下,窗戶仍顯幽暗;菊花在霜前綻放,小徑未顯荒涼。如今奇字毗鄰禹穴,高樓還將與梅梁并立。
明經(jīng):通曉儒家經(jīng)典。
鄭公鄉(xiāng):漢代鄭玄的故鄉(xiāng),代指文化昌明之地。
南渡:指宋室南渡,中原士族南遷。
衣冠:代指士大夫階層。
焦處士:泛指隱士,此處喻薛子熙安于隱逸。
魯靈光:出自《魯靈光殿賦》,喻指歷經(jīng)滄桑而留存的珍貴事物。
藤交:藤蔓交錯纏繞。
菊散:菊花綻放。
禹穴:傳說大禹葬地(會稽山),或指古代藏書處。
梅梁:傳說禹廟的梅木梁,夜化為龍,喻奇異建筑。
此詩為四明(今浙江寧波)薛子熙的‘瑞室’題詠,約作于宋末元初。詩中‘南渡’呼應(yīng)宋室南遷背景,通過描繪薛子熙居所的環(huán)境與文化底蘊,突出其‘瑞’的特質(zhì),反映當(dāng)時士人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全詩以‘瑞室’為核心,結(jié)合歷史典故與自然景物,既顯居所清幽雅致,又彰文化傳承厚重,語言典雅,用典精妙,是贊譽友人品格與居所的佳作。
十家九室廚無煙,兒夫仆后妻僵前。
米珠薪桂肉如玉,野無青草飛烏鳶。
手持空券向何許,官司有印儂無錢。
嗚呼六歌兮歌愈悲,天下太平竟何時。
蛙浮成出字,雨點作圓紋。
荷葉多于草,炊煙遠(yuǎn)似云。
水清魚可數(shù),村近鴨成群。
何日營茅屋,來茲避世紛。
當(dāng)春一脈生生意,直到如今始潔齊。
千樹向榮知靖節(jié),一庭交翠見濂溪。
柳塘花塢心應(yīng)懶,葵扇桃笙手自攜。
猶自清和未蒸溽,可人日日竹亭西。
憂患薰心兩鬢絲,倚欄瘦影卻斜暉。
凄其十載不儒服,老矣一生猶布衣。
未信此身長坎坷,細(xì)看造物實玄微。
五更風(fēng)雨自秋至,不見蚊蠅跋扈飛。
二十四番花信風(fēng),到頭誰白又誰紅。
尋春不用苦多感,有酒且須時一中。
吾輩于人長落落,浮生雖夢亦匆匆。
未知今歲滄浯上,握手論心幾度同。
深谷籠幽色,超然味更長。
薰人先欲醉,對客漫斟嘗。
初觸來歌席,猶疑撲酒觴。
主人困坐久,寂寂不聞香。
出愛前村景,歸穿薄暮煙。
鳥飛虛碧里,人在落紅邊。
近晚山容淡,新晴稻色鮮。
殷勤一溪水,清到院門前。
發(fā)軔功名髪未華,轉(zhuǎn)頭世事已堪嗟。
晚栽栗里歸田菊,早看長安得意花。
空憶去鴻留爪跡,祇今舊燕傍誰家。
重尋陳跡真如夢,疏柳殘煙噪暮鴉。
相見盡言貧,能貧得幾人。
文成休送鬼,錢乏那通神。
形瘦何妨鶴,衣懸一任鶉。
饑來眠仰屋,鼻息撼梁塵。
穆穆朱夫子,于道集大成。嗟予亦私淑,奧義終難明。
退翁獨何幸,而乃同鄉(xiāng)生。雖后百余載,玄機若親承。
斯人幸未墜,載道來桐城。平生疑惑處,喜得相考評。
秋風(fēng)吹庭樹,忽然作離聲。吾儕各衰老,何時重合并。
愿言且少住,勿棄斯文盟。圣賢千萬語,只在知與行。
前修倘可企,勗哉共修程。
一年又朱夏,殘生如白鷗。
未須愁熱去,且得及清游。
數(shù)點雨初下,千溝水盡流。
誰家田萬頃,綠到海西頭。
茅齋人語寂,清坐獨巑岏。
有興憑詩遣,無聊把劍看。
香殘金鴨冷,膏盡玉蟲寒。
出見庭無月,方知夜色闌。
一枝筇竹度年華,自愛藤陰夾雨涯。
野叟笑予衣落魄,牧童見客手交叉。
染成眾綠桑初椹,落盡千紅楝始花。
步至橋西水窮處,卻隨黃犢還吾家。
一別又一載,相思入夢頻。
以予拙生計,知子不為貧。
鼠跡陶瓶粟,蛛絲范甑塵。
莫將憔悴意,說與得時人。
癡坐書窗待曉鐘,背燈無語意無窮。
一家骨肉正愁絕,四海弟兄如夢同。
西舍東鄰今日別,北魚南雁幾時通。
行行忍見御溝水,流出滿江花片紅。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