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莊吊王中丞三善
重圍親解貴陽城,
手剪蠻奴十萬兵。
虎子不擒空入穴,
豹皮雖死尚留名。
降人輕信悲文偉,
烈士無援恨進明。
一卷黔書論成敗,
平反苛論仗鄒生。
重圍親解貴陽城,
手剪蠻奴十萬兵。
虎子不擒空入穴,
豹皮雖死尚留名。
降人輕信悲文偉,
烈士無援恨進明。
一卷黔書論成敗,
平反苛論仗鄒生。
您親自解除了貴陽城的重重包圍,親手殲滅了十萬叛亂的敵軍。未能擒獲首惡如同空入虎穴,您雖犧牲卻如豹死留皮英名長存。因輕信降人導致悲劇(如文偉般),忠烈之士孤立無援令人痛恨(如進明不援)。一卷《黔書》評說成敗,為您平反苛責之論全賴鄒生。
王中丞三善:王三善,字彭伯,明代官員,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天啟年間率軍解貴陽之圍,后因輕敵冒進戰死。
蠻奴:對當時貴州叛亂少數民族武裝的蔑稱。
虎子不擒空入穴:反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典故,指王三善雖深入敵境卻未擒獲首惡。
豹皮雖死尚留名:化用“豹死留皮”成語,比喻王三善雖犧牲仍留英名。
文偉:可能借指輕信降將導致失誤的歷史人物,此處代指王三善輕信叛軍詐降。
進明:可能借指不救援的將領(如唐代房進明),此處指王三善孤軍無援。
黔書:記載貴州歷史的書籍,此處指記錄王三善事跡的史書。
鄒生:可能指為其平反的士人(如鄒元標),代指為其正名者。
王三善在天啟二年(1622年)率軍解貴陽之圍,后因急功冒進,輕信叛軍詐降,于天啟四年(1624年)遭伏擊戰死。時人對其評價多有爭議,作者在內莊憑吊時,結合《黔書》等史料,認為需為其平反,故作此詩。
此詩以吊唁為引,先贊王三善解貴陽、殲叛軍的功績,再嘆其因輕信降人、孤立無援而敗亡,最后肯定歷史對其的公正評價。全詩客觀評價歷史人物,既彰其功,又憫其失,體現了對忠烈之士的深切追思。
雨既止,百谷復。筑場壤,治囷簏。為酒醴,伐豚羔。舞長袖,擊鳴鼉,匪以報兮。
天局形兮心我操。奴于物兮徒勞。居有室兮禽有巢。補葺缺兮風飄飖。
敏甚五行下,豪釐恥不知。千人揮筆陣,萬卷納須彌。有夏傳追蠡,先秦拾斷碑。鄴侯書插架,分付稱家兒。憂國言多切,回天力有馀。眾推真學士,上念老尚書。直道終難進,高懷只遂初。梁溪釣游處,此意竟何如。舊學方登用,公來領從臣。末光依日月,聽履上星辰。共政將圖舊,騰章屢乞身。甘盤終罔顯,雨露未沾新。北面愿師承,東臺拜老成。忘年容末至,敘契若平生。風月吟千首,雷霆寄一名。送車無路到,寒涕為君傾。
此日成長別,茫茫度幾秋。湘潭今夜月,惆悵獨登樓。
短短桃身盡著花,微風細雨響蘆芽。一晴眼底皆新物,蛺蝶成群聚淺沙。
宮門咫尺隔紅橋,一片蒼煙夜未消。處處岡巒如畫里,飛泉萬點逐風飄。
際春光澹蕩,忽回夢,過杭州。正高柳層層,圓荷柄柄,湖上清游。誰收,蘋漁艷唱,趁行云都幻作離愁。裙屐招邀甚處,鶯花歷亂江頭。休休難喚舊風流,空典鹔鹴裘。看萬翠封庵,千紅障艇,結想前秋。閑漚,倘來問訊,道家山念破怕遲留。煙水凄迷腸斷,斜陽猶戀南樓。
斑斑竹,繞舍弄云梢。風度似調瑤瑟韻,雨來疑送楚江潮。靜對讀離騷。
化城開石壁,鐙火出林微。不見乘杯渡,還看卓錫歸。閒云埋土室,古佛釣漁磯。怪底經行處,天花片片飛。
日夜霜風急,東西客路昏。詩方學蠻語,病昔似文園。俯上轅門謁,愁干節制尊。頑疏寧自昧,剪拂望深恩。
年來多病少歡愉,離得繩床若夢蘇。理鬢漫將塵鏡拂,添香猶倩小鬟扶。懶收紅葉題銀管,愛折黃花插玉壺。惆悵寒窗風雨夜,書幃照影一鐙孤。
雪葉霜花二月天,春風知不到三邊。寒威直射重裘里,白發征人未拆綿。彗星夜見卜何祥,寶劍磨成雜耿光。不分匈奴長犯塞,誓心擒滅左賢王。丹心戀主歲華驚,鏡里飄飖白發生。誰為畫成憂國恨,關西一片月長明。
幸自十分,畫出一半。我便是渠,略無思算。無思算處妙難傳,忿怒那吒吃痛拳。道不是道,禪不是禪。星馳電掣,漢語胡言。驀地揭起腦蓋,依前舌拄梵天。咄,是甚么面目,可憐只有些兒栗棘金圈,盡底分付常山林泉。
天上波濤彭蠡湖,豫章颯颯赤楓孤。相思寫入丹青里,不數滕王蛺蝶圖。
竟日迷清興,登茲遂所求。人閒初厭雨,樓曠久矜秋。倚石孤云動,憑軒百象浮。如蠅看市響,歌管一聲收。全出秋顏色,初如客性情。前峰經掌削,環郭漸鱗生。暮靄相回互,寒煙各縱橫。久看非不美,勞心畏遠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