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驛
楊老驛前風送秋,
宜娘山外雨初收。
行人齊下聞猿淚,
一片重安水不流。
楊老驛前風送秋,
宜娘山外雨初收。
行人齊下聞猿淚,
一片重安水不流。
在楊老驛前秋風送來秋意,宜娘山外雨剛剛停住。路過的行人都不禁落下聽聞猿啼的淚水,重安江仿佛也因哀愁而凝滯不流。
楊老驛:地名。
宜娘山:山名。
重安:指重安江。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可能是作者在旅途經過楊老驛時,正值秋季,聽聞猿啼,有感而發。當時旅途或許充滿艱辛,行人的心境較為悲苦。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行人的哀傷之情。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景襯情,讓讀者深刻感受到哀愁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詩歌借景表意的常見手法。
秋日在長安,多悲對極歡。
栗疏肥木落,芡觜瘠池寒。
居室清樽健,羈人白石殫。
慚君過繾綣,扶病強盤桓。
冬來羈旅更迢迢,
撫枕燈殘百感饒。
饑鼠翻空疑有鬼,
驚烏誤曉尚中宵。
詩成與夢俱零落,
劍出低眉亦寂寥。
無分京華居老境,
江湖高隱幸相招。
同時先后避風塵,異縣相看意更親。
不武可知難陷陣,片文安得易容身。
游兵去喜添新恨,燕子來驚問故人。
何處有詩能自勝,賴君揖客賞陽春。
庾郎幾尺大腰圍,江北江南有好詩。
今日王孫渾得似,仍知漁父醉醒時。
為我高歌掩明鏡,上方涼簟鬼神悲。
我曹早有江湖興,風雨輕鷗細細隨。
君朝明光我圁洛,愁腸只有醉為期。
海外騎鯨消息斷,無窮飛絮解相思。
孤舟本要載西子,欲付此聲知有誰。
安西將軍元好事,紙背題來十襲之。
秋風雖云高,不到建章宮。
巨麗發妙思,翰墨爭豪雄。
移子范舟興,入此潘廬中。
詩成到誰手,蠒面絲發翁。
豈不憐此老,氣薾志亦窮。
聊以壯觀之,行潦落長虹。
低頭謾漠北,攘臂徒遼東。
自娛蓬蒿興,敢傍珪璧叢。
清時難但已,有感如霜鐘。
慎莫視蘇子,是更得家風。
素琴之堂虛且清,素琴之韻淪杳冥。神閑意定默自鳴,宮商不動誰與聽。
堂中道人骨不俗,貌龐形端顏瑩玉。我嘗見之醒心目,寧必絲桐弦斷續。
嗚乎靖節已死不復聞,成虧相半疑昭文。阮手鐘耳相吐吞,素琴之道詎可論。
道人道人聽我語,紛紛世俗誰師古。金徽玉軫方步武,虛堂榜名無自苦。
不肯喧喧奏子虛,
何心江上惜三余。
陸渾火但無家計,
宣榭災宜費圖書。
每恨血鱗能雨若,
何堪脫角去焚如。
知公輔弼關心處,
不比他人樂退居。
仕板三十年,罪籍乃十歲。妻兒嘆朝夕,欲免饑寒累。
爾來官南陬,長夏苦炎熾。自疑吾其魚,釡鬵方盡沸。
金石方流爍,況此病而悴。卻顧妻兒笑,聊取一嬉戲。
饑腸雖自鳴,寒凍非吾事。
祟鬼當年曾暫解,賦成今日永嘉祥。
無煩鑄鼎圖群象,可笑時儺逐畢方。
蕩滌辭源能澎濞,誅鋤筆陣更光芒。
此身強健余何事,枉是靈均嘆國殤。
官憎詩過好,人亦忌才多。
君子自如此,伊人其奈何。
單裘千日醉,短發百年歌。
漫納新愁淚,終慚帶女蘿。
僧衣換卻朝衣盡,
知悔知非恐不任。
磬韻應憐持課罷,
香銷當識坐禪深。
芭蕉庭下三身正,
蟋蟀床頭百慮侵。
憶我白蓮庵里士,
幾年消息亦沉沉。
命駕關東千里余,拂衣前去未勤渠。
自憐病客料秦虎,共學騷人憶郢閭。
賦就句奇輕惡道,詩成意遠欲閑居。
此生辛苦君能識,不向他人道看書。
長年何事不悲秋,今日天涯愁復愁。
故國老槐空寂寂,半天歸鴈自悠悠。
故知庾信多清淚,何事陶潛亦白頭。
前日家人帶楸葉,求身強健更何求。
春殘留幾日
越女笑蠶紅
江盡愁何盡
床空夢不空
燕多知近海
蝶少為饒風
底事吟詩健
吟詩正待窮
沈侯筆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吳淞江。
折流來此一尺枕,指麾巨鱷回濤瀧。
平生性不好長物,舉以遺我嗟無雙。
呼兒快取蘄笛簟,掃除塵榻移當窗。
隨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孫郎真枕水。
我生不出長安城,四十二年塵況耳。
領君此枕何瀟然,睡起醒心如一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