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子丹將入吳,倚此為贈
黯秋山,數聲啼宇,落紅又送行舟。甚竹外桃花全放,水邊紅豆都生。峭寒未收。春江曲曲東流。
拾翠漫尋南浦,折梅好下西洲。待揀取蘋花,殷勤贈與,草香波嫩,路綿天晚,惟余側帽依依望遠,含情脈脈登樓。莫勾留。歸時翠梧報秋。
黯秋山,數聲啼宇,落紅又送行舟。甚竹外桃花全放,水邊紅豆都生。峭寒未收。春江曲曲東流。
拾翠漫尋南浦,折梅好下西洲。待揀取蘋花,殷勤贈與,草香波嫩,路綿天晚,惟余側帽依依望遠,含情脈脈登樓。莫勾留。歸時翠梧報秋。
秋山籠罩著黯淡的霧氣,幾聲鳥鳴在天空回蕩,飄落的花瓣又為行舟送別。看那竹外桃花已全部綻放,水邊的紅豆也都長出新芽。料峭的寒意還未完全消散。春江曲曲折折向東流去。本想在南浦邊漫步拾翠,卻更想折枝梅花寄往西洲。待我采下那蘋花,鄭重地贈予你,此時草色清香、水波柔嫩,前路綿長、天色漸晚,只剩我斜戴帽子深情遠望,含著脈脈溫情登上高樓。不要在此多作逗留。等你歸來時,翠綠的梧桐會報知秋訊。
黯:暗淡,此處形容秋山籠罩的朦朧霧氣。
啼宇:鳥鳴于空中。宇,指天空。
落紅:飄落的花瓣,代指暮春景象。
峭寒:料峭的寒意,指春寒未消。
拾翠:拾取翠羽,代指春日郊游賞景的雅事。
南浦:南面的水濱,古典詩詞中常指送別之地(出自《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西洲:代指思念或寄情之地(化用《西洲曲》“憶梅下西洲”的意象)。
蘋花:浮萍的花,古人常以蘋花贈別,象征思念(如柳惲《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落江南春”)。
側帽:帽子微斜,形容專注遠望的姿態。
脈脈:凝視不語,形容含情之態。
勾留:逗留、耽擱。
翠梧:翠綠的梧桐樹,古人認為梧桐報秋(如《禮記》“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
此詞為送友人子丹前往吳地時所作。從“竹外桃花全放”“水邊紅豆都生”可知創作于春寒未消的暮春時節。友人即將遠行,作者觸景生情,以細膩筆觸描繪送別場景,暗含對友人行程的關切與歸期的期盼。
全詞以送別為核心,融合春景的生機與離別的悵惘,通過傳統意象與細節刻畫,將不舍與期待之情層層鋪展,語言婉轉而含蓄,是一首典型的文人贈別詞,展現了古典詩詞“一切景語皆情語”的藝術特色。
御史在前執法后,先生飲酒不濡口。脫巾露頂兩腳赤,先生飲酒不論石。
試問先生飲何如,舉手指腹此誰測。東家閉門強偪仄,刻骨膠筋束形跡。
一生寂寞養聲光,誰肯回頭顧枯魄。南鄰矜夸尚馳騖,平明跨馬朝天去。
車從導騎如云屯,謗辱丘山盈后路。賜銅鑄錢終餓死,深居巷內還逢虎。
高天蒼蒼地茫茫,與君舉首望八荒。人生優游本無事,自置冰炭毒肺腸。
鵬飛鷃躍何高卑,菌短椿壽何彭殤。百年倏忽不再得,爭奪紛紛世界仄。
渾沌不鑿人不死,但知飲酒志愿畢。東方明星高,西山江水流。
明星卻回江不斷,與君常醉消白頭。
黃塵隨馬染征衣,十里江皋送客暉。
廢井草荒蛙黽怒,下田沙漲芋魁肥。
解纓拂樹弄清淺,橫榻掃云飛翠微。
人生事事不如意,終日念歸何日歸。
夔人耕山灰作土,散火滿山龜卜雨。春日不知秋有饑,下種計粒手中數。
七月八月旱天紅,日腳散血龍似鼠。污邪甌窶高下荒,草根木皮何甘苦。
蠻商奸利乘人急,緣江轉米貿兒女,己身死重別離輕。
歸州州南神有靈,歸人刲羊求山神。驅風灑潤應香火,飛點不到巫山村。
巫山縣南也伐鼓,不告歸神告神女。江心黑氣卷江流,雷車載鬼云中語。
太守身作勸農官,子粒今朝多貸汝。春種須作三年計,上滿隆原下水滸。
他時更勉后來人,老去子孫無莽鹵。
風露已凄凄,郊原百草腓。
負樵山木下,轉粟戍人歸。
野曠羊牛遠,場荒鳥雀稀。
南山經月雨,猶有亂云飛。
中春雨收霽,與子登叢臺。形勝宛然在,太行西北來。
無情百尺土,千載未摧頹。四顧發悲嘯,凄風振頤頦。
凌高氣象變,似不容徘徊。下出破禪剎,斷碑生紫苔。
嚴公賦懷古,復使后人哀。西尋王氏園,一徑趨城隈。
老竹未萌筍,繁花如雪開。惠然丘少年,逸躅欣攀陪。
小榭羅醼豆,開簾按俳詼。招呼緲縹人,晚鏡催妝梅。
水調唱金縷,云罍浮玉醅。傾觴敢惜醉,忘著接?回。
明日遂分首,舊游安在哉。我為東徐官,客鬢棲塵埃。
君調南康吏,江山役清才。西風吹去雁,尺紙為君裁。
我已困摧辱,壯心如濕灰。行將隠名姓,采藥孫登嵬。
異日儻相過,衡門翦蒿萊。
駕馬出北門,徒御何遲遲。日氣方洶涌,霜陰亦紛披。
役夫前驅行,少婦痛不隨。分攜仰天哭,聲盡有余悲。
雖非遠行邁,要之為別離。顧我豈無家,從公難遂私。
且懷二三友,缺此文酒期。臨分各有贈,婉思見乎詞。
吟諷一回首,煙林失城池。相思肯相過,斗黍為君炊。
密樹煙深綠映門,入門清絕隔囂塵。
須知澤畔行吟客,便是林間散發人。
山色滿樓何處盡,花香過酒逐番新。
東風時引閑云到,留作輕陰欲駐春。
旬浹走千里,塵埃如有緣。
慙無季子印,可換洛陽田。
廣澤雁行去,荒山雨腳懸。
長亭猶未見,疲馬不勝鞭。
禁籞開清曉,宸心喜豫游。
鳴鸞迎霽日,嘉谷茂高秋。
秀穎晴光爛,雕輿睿鑒留。
晨光照金粟,喜色動珠旒。
綠野勤農力,青編藹帝猷。
周人豳頌在,王業起耕疇。
東坡有田誰料理,黧面蒼毛潘氏子。
結茅題榜亦顏齋,農隙把書聊自喜。
潘乎潘乎信是顏之徒,終日何所論難真如愚。
世無孔父四科友,猶辦簞食瓢飲陋巷環墻居。
百畝之收粒可數,天南有待東坡主。
更輸什一補官倉,余勺幾何供雀鼠。
會須不改其樂媚而翁,力田水旱由天公。
大勝心跡相違阮校尉,東西南北哭途窮。
膳夫縛三雞,二雌先就烹。
一雄置機上,不廢知時鳴。
有客見之嘆,人情猶物情。
寧昌言即死,何噤口偷生。
愚聞此客言,退思因竊評。
雞實鼎俎資,殺身非罪聲。
人忘樞機誡,鼓舌為禍萌。
宜念千金軀,與雞何重輕。
早年放樂五云鄉,遠笑垣東俠少場。
憲也但貧猶未病,公乎非酒自能狂。
塵埃輦路春游散,燈火僧窗夜話長。
后日相思枉緘幅,茱萸灣北付漁郎。
露草蔓前庭,微蟲思明月。宵分耿不寐,懷我友生別。
舟師望箕宿,綴幔須明發。蠲首托歸風,安知川路闊。
夫君青云士,行奉紫宸謁。一鶚抉塵籠,騫軒應霜節。
仰追鸞鶴駕,肯顧狐兔穴。越客寓荒城,卑棲慕鳩拙。
衰遲積尪弊,未死人事缺。嬾制一緘書,寄聲彼朝列。
方今百廢舉,袞職補何闕。每自幸余齡,江湖傲華發。
躬耕固難強,五斗代薇蕨。摩腹溯南薰,蒼生解煩暍。
夔州城高樓崔嵬,浮空繞檻云徘徊。
百川東會大江出,群山中斷三峽開。
關塞最與荊楚近,舟帆遠自吳越來。
雄心乘險爭割據,功業俯仰歸塵埃。
東西南北閱光陰,邊意蕭條老境侵。
四府飛書慚過譽,數疇廢壤媿初心。
傾懷敢望時情合,論事須思后計深。
髀肉久消筋力倦,但能操筆謝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