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參戎孺嘉都閫瀘川 其二
食椹鴟鸮未革音,長城暫借備滇黔。
三嚴自足收三捷,七縱何煩更七擒。
肘下獅懸闐國玉,簪前蟬鑄武威金。
遙聞拊髀勞明主,誰為臚傳梁父吟。
食椹鴟鸮未革音,長城暫借備滇黔。
三嚴自足收三捷,七縱何煩更七擒。
肘下獅懸闐國玉,簪前蟬鑄武威金。
遙聞拊髀勞明主,誰為臚傳梁父吟。
吃了桑椹的鴟鸮叫聲仍未改變,暫時借助像長城一樣的你去防備滇黔之地。你治軍嚴謹自然能多次獲勝,何須像諸葛亮七擒孟獲那樣大費周折。你肘下懸掛著闐國美玉般的獅形配飾,帽簪前有武威金鑄造的蟬形裝飾。遠聽說君主為此事焦慮不安,誰來為你傳達像《梁父吟》那樣的賢才之音呢。
食椹鴟鸮未革音:鴟鸮,貓頭鷹,這里可能指惡人。食椹,傳說鴟鸮吃桑椹后聲音會改變,但這里說未革音,指惡人本性難改。
長城:比喻能抵御外敵的重要人物,這里指茅參戎。
三嚴:指治軍嚴謹。三捷:多次獲勝。
七縱七擒:出自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典故,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肘下獅懸闐國玉:闐國,可能指于闐國,以產美玉聞名。獅懸,可能是指佩戴的獅形配飾。
簪前蟬鑄武威金:蟬鑄,可能是帽簪上蟬形的裝飾。武威金,武威是地名,這里可能指武威所產的金。
拊髀:拍大腿,形容焦慮、惋惜等。
臚傳:傳告。梁父吟:古樂府曲名,相傳諸葛亮好為《梁父吟》,這里可能代指賢才之音。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備滇黔”可推測當時滇黔地區可能存在軍事威脅或動蕩局勢,朝廷派遣茅參戎前往防御。詩人可能是在關注邊疆軍事動態,有感于茅參戎的軍事才能和肩負的重任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茅參戎的軍事才能,關注邊疆局勢。其突出特點是運用典故豐富內涵,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軍事情況和文人對軍事人才的態度。
華亭多勝概,此去幾時還。古寺寒林外,荒城野水間。地靈偏有鶴,海近絕無山。龐老知音者,相看必破顏。
門外汀莎映倚欄,百年生事五湖寬。煙蓑夜掛芙蓉雨,荻月寒浮翡翠竿。半醉漁歌花里聽,清秋鶴發鏡中看。天家近日多征稅,祗有滄浪臥尚安。
收藏家譜恐人尋,雨笠煙蓑自稱心。夜踏月華三徑小,曉耕秋色一犁深。庭園縱窄猶栽藥,活計雖貧不賣琴。應笑區區未名客,九衢塵土滿衣襟。
吳郡名山第一山,翠微心在碧霄間。林泉瀟灑煙嵐秀,直擬結廬終老閑。
幾度相思慵借問,落拓青衫,舊為尋詩困。夢覺柔腸剛一寸,奈他千萬離愁恨。眼底落紅紛陣陣,無據前歡,后約知誰分。又是一年芳意盡,人間何地埋孤憤。
歷亂鳴雞夜未闌,客程何處不加餐。擔頭書卷風時墮,馬首桃花云并殘。望國望鄉春思雜,中寒中暑客衣難。河間正是班班地,衰鬢朱簾懶向看。
萬里驅馳第一程,浙中山水舊經行。江船正好安眠去,又作迎潮夜半驚。
祈禱精誠空自許。得勢豐隆,肯聽風排去。薪米經營誰得住。舟行卻是人行路。時事關心朝復暮。禹甸茫茫,不見栽秧處。蛛網低垂紛亂緒。梁間燕子都無語。
綵筆何人動藻旒,南郊儀禮若為優。明時鼎鼎風云會,載籍茫茫煙海浮。璧水育材須妙選,鐘山應制豈凡流。德星聚處還知否,別有風流陳太丘。
沾露含煙葉未乾,婆娑梢影送微寒。直心虛節堪為伴,秀色清肌當可餐。霜壓神凝青不改,風欺身仄韌能彈。裁君一截凌云骨,留作他年扶老竿。
匆匆車馬未言還,因病深居未得閑。更為故人留一夏,稍移行李過東山。
人愛吾廬吾亦愛,秋原風物帶晴川。蘭甘幽約宜階下,竹助清虛要水邊。只好蔭茅同背郭,何須蓄石慕平泉。苦吟自覺多新病,華發時籠煮藥煙。
穴墻薜荔根株懸,倒架蒲萄藤蔓牽。非無洛下先生屋,須得邛州錄事錢。鴻雁天高青不雨,鹡鸰沙晚白生煙。松云隱屋結搆未?何日書來解榻眠?
吳楚江山闊,巴陵水國遙。江流分九派,山勢控三苗。卉服通州里,蠻方翊圣朝。每希常道泰,飲啄老漁樵。
許國丹心苦,唐天春日低。蹇驢應借得,吟過瀼溪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