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書興
繡床書軸斗精嚴,
寂坐紅閨夜已淹。
山子數聲如咒月,
風姨一笑正褰簾。
椒蘭無氣香將燼,
巾舄生潮露暗沾。
擬把簪花三寸管,
盡收清景入毫尖。
繡床書軸斗精嚴,
寂坐紅閨夜已淹。
山子數聲如咒月,
風姨一笑正褰簾。
椒蘭無氣香將燼,
巾舄生潮露暗沾。
擬把簪花三寸管,
盡收清景入毫尖。
繡床邊書軸排列得精致整齊,我靜坐在閨房中,夜色已深。山間鳥雀數聲啼叫,像是對著月亮呢喃;風如仙子輕笑,正掀起簾幕。椒蘭香料的香氣即將燃盡消散,頭巾和鞋子已被夜露悄悄打濕。我打算拿起這細巧的簪花小筆,把這秋夜的清美景色都收進筆端。
斗精嚴:爭相比著精致整齊。
淹:深,指夜已深。
山子:代指山間小鳥,或指類似山雀的禽鳥。
風姨:風的擬人化稱呼,古代神話中司風之神。
褰(qiān)簾:掀起簾子。
椒蘭:椒與蘭,均為香料,此處指燃香。
燼(jìn):燒盡。
巾舄(xì):巾,頭巾;舄,鞋子。
簪花三寸管:指細巧的毛筆,形容筆身短小精致。
此詩當創作于秋夜,詩人獨處閨中,面對書軸、繡具等日常物件,耳聞鳥鳴、風動,目見香燼、露重,由景生情,提筆記錄秋夜清景以抒雅興。
全詩圍繞‘秋夜書興’主題,細膩描繪閨中夜景,通過對物候、器物、動作的捕捉,展現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敏感與雅趣。語言工整雅致,情感含蓄自然,是一首典型的閨閣秋夜即景之作。
風似生毛日似鱗,
俛看人世失緇磷。
海綿忽作天花散,
釀出千巖萬壑春。
昨日天津有報書,
鯉魚風起病相如。
非關憐婿偏忘母,
急棹歸來類絕裾。
塵喧俗鬧漫悠悠,把舌深藏便罷休。人以是非來問我,一場鶻突但搔頭。
把舌深藏萬事休,放開白眼看云浮。是非當面從人問,斷不搖頭與點頭。
朝亦運百甓,暮亦運百甓。欲清中原還致力。
古人陰惜寸,今人時擲尺。欲清中原先惜日。
陶士行,真名臣,神機魏武忠孔明。陸遜陸抗非其偷,
前年擊杜韜,今年殺蘇峻。君不見元規枉自受顧命,賊來亦拜陶士行。
竹垣花架,四面陰陰堪結夏。
手捉松枝,君是前身鶴阿師。
楞伽堆案,欲話無生誰是伴。
久斷知聞,一縷茶煙裊作云。
輕云薄霧。
散作催花雨。
兄弟對舉杯。
老夫愛此黃金蕊,兒子須將白酒賒。直到殘陽下天去,更添燈火照欹斜。
遮莫鄰家酒已無,教兒更往遠村沽。老夫強健如平日,醉過三更不要扶。
只今何處無黃菊,醉著茅茨有幾人?賢婦稍能知此意,殺雞為黍莫辭貧。
縱道今年杼軸貧,乃翁才力不超群。明朝若賣《長門賦》,還爾黃金一百斤。
地已兼旬住,樓孤百尺登。
誰與同我適,政爾待君曾。
韓杜愁來讀,西南樂得朋。
仲春新雨霽,山遠水波興。
春來驅馬出燕京,本擬西江取道行。
時局休談王景略,鄉園愁賦庾蘭成。
但逢險阻心宜壯,得免流亡愿已平。
三月舟車遍游歷,筍輿前去又山程。
寶篆煙微香細細,繡馀閑倚銀屏。郎來帶到月華明。海棠枝上,一半碧云橫。
相對吟詩詩未穩,窗前花影亭亭。隔墻何處度歌聲。簾兒下了,還恐峭寒生。
千葉團團一尺馀,揚州絕品舊應無。
賞傳莒國遷鐘虡,移憶胡僧置缽盂。
叢底留連傾鑿落,瓶中捧擁照浮屠。
強將絳蠟封紅萼,憔悴無言損玉膚。
極目楚天迥,南還趣不稀。
晚山殘雨歇,春水片帆歸。
客路鶯花老,家林筍蕨肥。
故人?酒過,為爾浣征衣。
錦帆十幅,牙檣百萬,連江滉漾波清。蜃市乍收,驪宮正滿,一輪火齊初晴。風定暮潮平。早山樓水閣,齊上華燈。銀甲彈箏,金魚貰酒喚娉婷。
無端觸忤愁生。自騎羊仙去,碧漢無情。翠羽暗銷,素馨零落,花田一片青青。往事已消凝,剩幾行珠淚,鮫帕盈盈。那更春江花滿,重聽蜑歌聲。
去若丘山重,
來如一羽輕。
去來無別路,
傾蓋白頭新。
持經寄宿似靈臺,祇樹林中一徑開。
白醴醲■緣客設,銀鞍沾濕為君催。
他鄉留寓秦川遠,羈宦風塵洛下來。
飄薄況逢秋雨里,不妨沉醉夜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