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三首 其五十三
生也不知,死也不會。
不知不會,逍遙自在。
南北東西,曾無掛礙。
露地白牛無覓處,火里蝍蟟飛上天。
生也不知,死也不會。
不知不會,逍遙自在。
南北東西,曾無掛礙。
露地白牛無覓處,火里蝍蟟飛上天。
生時不去刻意知曉,死時也不強行領會。不執著于知曉與領會,便能達到逍遙自在的境界。無論走向南北還是東西,從未有過牽掛阻礙。如同露地的白牛無處尋覓,又似火中的蟬兒飛上天際。
不知不會:不刻意分別、執著于認知或理解,體現禪宗‘無念’‘無住’的修行觀。
掛礙:牽掛阻礙,典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指破除對世俗事物的執著。
露地白牛:禪宗常用意象,比喻本自具足的佛性或清凈本心,‘無覓處’強調不可刻意尋求。
蝍(jí)蟟(liáo):方言稱蟬,‘火里蝍蟟飛上天’以反常意象喻示超越常規束縛的自在境界。
此偈為禪宗偈頌,或出自禪師開示弟子之作。禪宗主張‘明心見性’,破除對文字、概念的執著。創作背景當為禪師以通俗語言引導修行者放下對生死、方位等世俗分別的執著,體悟本自清凈的佛性。
全詩以‘不知不會’為核心,否定對生死、方位的執著,借‘露地白牛’‘火里蝍蟟’等反常意象,直指禪宗‘無住無執’的修行境界,語言質樸而禪機深蘊,是禪宗‘平常心是道’思想的生動體現。
薄薄紗廚望似空。簟紋如水浸芙蓉。起來嬌眼未惺憁。
強整羅衣抬皓腕,更將紈扇掩酥胸。羞郎何事面微紅。
我生已晚愿難償,
望古徒思爇瓣香。
愿學昔賢私淑意,
頻將詩律細評量。
舒造化,生意謝天工。
素殼晶瑩留舊夢,黑頭攢動醉春風。
辛苦種無窮。
水曲山崇地,群娛得自由。
虛亭能盡攬,靜宇亦長游。
風惠感和氣,竹脩臨激流。
永懷斯日盛,樂述此情幽。
晴花弄影拂虛檐,有客相過景色添。
物態從他情外幻,風光且得眼前拈。
柴門柳巷堪娛老,地僻林深可避炎。
下榻不驚溪畔鳥,聊憑水月話清廉。
平生未識愁,出入富平侯。
彊灌令人釂,居間倩客籌。
乘黃千里駟,狐白萬金裘。
厭說雕蟲技,梁園只浪游。
西出陽關十七年,
何期萬里一朝還!
雪山大漠多情思,
見慣蒼茫心自寬。
喜笑終難老一鄉,太平今是日重光。
年華疾隼投繁蔭,世味游蜂繞艷香。
豪侈近嫌南郡馬,風流遙憶潁川黃。
吏休小放東林騎,拚與山僧半日忙。
亂山深處。雪擁溪橋路。
曉日乍明催客去。驚起玉鴉翻樹。
翠衾香暖檀灰。一枝想見疏梅。
憑仗東風說與,畫眉人共春回。
戴起還同放下時,
好觀實際訪俱胝。
至今五百年來下,
一段風光付與誰。
向來爾祖在西都,掌監同聞誦子虛。
直與吠堯群類別,短屏寫影護琴書。
江山盤踞千年地,風雨崔嵬百尺臺。
搖落霜林秋籟發,參差云堞曉光開。
四愁多阻張衡望,九辨堪興宋玉哀。
望遠登高聊自遣,芳萸艷菊漫相催。
到此都成選佛才,
嵯峨高閣倚云開。
關東處處精藍布,
那得摩騰經卷來。
揉墨浪,闌格任欹邪。
紙響低沉風飐柳,夢痕零亂蟹行沙。
春蚓間秋蛇。
酷似高人王右丞,在官蕭散意如冰。
時名兄弟堪方駕,家學文章是一燈。
滄海乘槎曾獨到,越山懷古記同登。
南來新詠多如許,紙貴衡陽寫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