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秋興十首 其九
江空木落片云高
獨立蒼茫首重搔
故里幸分原憲粟
良朋空贈呂虔刀
窺人狎鳥時時下
抱葉寒蟬日日號
且向桂叢攬秋色
幽香深處讀離騷
江空木落片云高
獨立蒼茫首重搔
故里幸分原憲粟
良朋空贈呂虔刀
窺人狎鳥時時下
抱葉寒蟬日日號
且向桂叢攬秋色
幽香深處讀離騷
江天空闊,樹葉飄落,片云高高懸掛;我獨自站在蒼茫秋景中,頻頻搔首。幸得家鄉分來如原憲般清苦的口糧,好友贈我呂虔刀卻空有其物。親近人的小鳥不時飛下窺探,抱葉的寒蟬每日哀鳴。暫且走向桂樹叢中攬取秋色,在幽香深處誦讀《離騷》。
原憲粟:原憲為孔子弟子,安貧樂道,《莊子·讓王》載其居窮巷,褐衣蔬食。此處指家鄉分得的清苦口糧。
呂虔刀:典出《晉書·王祥傳》,呂虔有佩刀,相者言當位至三公者可佩,后贈王祥。此處指友人贈物而自己未展其用。
狎鳥:親近人的小鳥。
抱葉寒蟬:秋寒中依附樹葉鳴叫的蟬。
離騷:屈原代表作,多抒發懷才不遇、忠貞不屈之情。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甲寅”為干支紀年,需結合作者生平考訂)。當為秋季觸景生情而作,反映詩人彼時漂泊或困頓的境遇,以及借古抒懷的文人情懷。
全詩通過秋景描繪與典故運用,展現漂泊中的生存狀態與未酬之志,末句“讀離騷”將個人感慨升華為對歷史悲情的共鳴,情感層次豐富,是典型的秋日抒懷之作。
亭亭畫架倚東墻,葉引芳條近綠楊。簾額低垂春晝永,一庭紅雪暖氣香。
伊昔曾相見,論詩一解顏。別來經歲月,望斷隔云山。撫事偏多感,逃名且自閒。葛峰多勝跡,那得共躋攀。
誰謂江湖居,而為虎豹宅?焚山豈不能,愛此千竿碧。湖上蕭蕭疏雨過,山頭靄靄暮云橫。陂塘水落荷將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天南天北兩冥冥,落木蕭蕭迸淚零。弟妹幾人誰問寢,關山何日復趨庭?白蘋海國牽歸夢,紅樹湘江送去舲。水碧沙明千萬里,斷鴻哀怨不堪聽。
鎮擁三邊重,銜兼八座榮。韜鈐臨玉障,仁義即金城。神武雖無敵,天威亦有征。塞煙烽里合,隴月笛中鳴。直應師方壯,恩驅命始輕。何云無上策,已見戢佳兵。虎豹爭為用,風云立可生。書隨飛箭去,檄至倒戈迎。百勝非天幸,諸戎不日平。橫行邊地拓,獨坐塞塵清。質子趨周道,降王詣漢京。歌鐘時自勞,戍鼓遂無驚。定遠元投筆,終軍枉請纓。不言防眾忌,求退為功成。但使龍庭滅,寧邀麟閣名。
豫章城下水如苔,風雨官河一棹開。山色遙連蕭寺暝,雁聲遙度楚云哀。霜凋遠樹寒燈見,鳥背孤帆極浦回。畫棟朱簾遺閣廢,荒基歲歲長蒿萊。
螺髻高一尺,蛾眉廣半額。王言出如絲,渙汗收不得。
亂灑寒檐已足誇,飛來燈夕更光華。天孫不記三陽候,青帝初裁五出花。消剩江波浮釣艇,潤馀田麥慰農家。呼童莫待金烏上,掃向梅窗夜煮茶。
艱難創業啟農工,薪盡火傳遍域中。六十年來靈未沫,崔巍殿宇仰紅宮。農運風開第一聲,紅旗漫卷海豐城。蚍蜉撼樹談何易,彭湃千秋不朽名。
為仙事總遙,作佛路仍滑。無空無無空,非法非非法。二者躡飛塵,一語不得泄。讀盡兩藏經,掩卷如鈍鐵。堪嘆釋迦愚,又笑老君拙。千言道不破,啟口反未脫。何如還聃文,且得謝口舌。我生未法中,抗志夢圣哲。幻身良不惜,隨恐法身絕。恢恢造化網,我體乃薄劣。彩筆如春花,不救病冷熱。無乃小兒權,翻欲弄豪杰。吾將斷巨鰲,以補穹蒼缺。
共抱王猷興,相將訪剡溪。五更千里雪,殘月滿城雞。戴笠人堪畫,移庖酒自攜。主人聞客至,應掃竹間泥。
若有人兮懷竹西,乃在鐘山之下秦淮之湄。十年道阻風浪惡,東望但恨歸來遲。當時種竹堂西畔,新綠扶疏出窗半。手招鸞鶴下風云,日送蛟龍上霄漢。豫章南游消息疏,卻眺鐘山思舊居。女墻月昏潮水落,萬玉濯濯今何如。憐君清修好風格,漂落經年歸未得。安得相攜招八公,載酒來游竹西宅。上元周禎吾故人,別來五見桃花春。昨朝卷中誦題句,使我感慨懷清真。我家珠林小江口,棄置頻年事奔走。亂馀斬伐叢竹廢,敗屋空馀數株柳。聞君竹堂心眼開,陶令何時歸去來。清泉白石有貞操,六代繁華安在哉。
念汝離群久,還山已換衣。夕猿添客淚,春草待人歸。花事紛將減,鶯聲半已稀。子荊愁絕處,零雨正霏霏。
風波涌地千漚發,創痏鉆皮百箭攻。藥裹關心防二豎,謗書盈篋忤三蟲。剖瓜女隸方求巧,結柳奴星也送窮。笑我平生持蟹手,未應咄咄左書空。
江湖未辭遠,乘興過吾廬。把酒心先怯,論文識不如。掇皮無掩飾,造膝至玄虛。月朗風恬夜,一如傾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