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田生讀書上方寺三首
嗜靜甘違俗,藏修合就僧。綠移開徑竹,寒掃護窗藤。殿閣秋陰下,琴書爽氣增。不須匡氏壁,常有玉蓮燈。
寺壓孤城斷,堂開積水圍。一僧當茗灶,群鷺狎荷衣。被酒時登塔,持書晚坐磯。鶴騰知客至,嗟汝詠而歸。
涼雨滿庭戶,冷然松桂幽。隔云清磬濕,向夜一燈留。螢火輝書幌,烏啼上佛樓。讓多今古意,先著宋春秋。
嗜靜甘違俗,藏修合就僧。綠移開徑竹,寒掃護窗藤。殿閣秋陰下,琴書爽氣增。不須匡氏壁,常有玉蓮燈。
寺壓孤城斷,堂開積水圍。一僧當茗灶,群鷺狎荷衣。被酒時登塔,持書晚坐磯。鶴騰知客至,嗟汝詠而歸。
涼雨滿庭戶,冷然松桂幽。隔云清磬濕,向夜一燈留。螢火輝書幌,烏啼上佛樓。讓多今古意,先著宋春秋。
第一首:喜愛寧靜甘愿違背世俗,隱居修行正適合與僧人相伴。新移來的竹子帶來綠意,掃去窗前寒藤的涼意。殿閣籠罩在秋陰之下,琴書相伴讓清爽之氣增添。不必有匡氏的石壁,這里常有如玉般的蓮燈。第二首:寺廟壓在孤城盡頭,殿堂被積水環繞。一位僧人守著煮茶的爐灶,群鷺親近著荷衣。醉酒時登上高塔,傍晚拿著書坐在石磯上。鶴飛起來知道有客人到,感嘆你詠詩而歸。第三首:涼雨灑滿庭院,松桂顯得格外清幽。隔著云傳來的清磬聲仿佛被雨打濕,夜里一盞燈長留。螢火的光映照著書窗,烏鴉啼叫著飛上佛樓。謙讓中蘊含著古今之意,你應先著述宋春秋。
嗜靜:喜愛安靜。藏修:隱居修行。合:應當。匡氏壁:指匡衡鑿壁偷光之事。玉蓮燈:指如蓮花般的燈光。孤城:孤立的城池。狎:親近。被酒:醉酒。磯:水邊突出的巖石。冷然:清涼的樣子。書幌:書窗。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送友人田生到上方寺讀書時所作。當時田生選擇在寺廟中隱居讀書,遠離世俗,詩人對此表示理解和贊賞,從而創作此詩。
這組詩描繪了上方寺清幽的環境和友人在寺中的讀書生活,展現了寧靜高雅的情趣。詩中體現出詩人對寧靜生活的追求和對友人的期許,在文學上以清新自然的語言和獨特的意境展現了一定的藝術價值。
南山一桂樹,
上有雙鴛鴦。
千年長交頸,
歡愛不相忘。
弱冠抱雄才,
如君近無兩。
幸茲一夕會,
慰我數年想。
喝月斗酒空,
彈琴眾山響。
何事能稱聞,
不羈乃吾黨。
絳蕊迎春五出齊
開時未識早鶯啼
不應盡占游人賞
留取馀芳付李蹊
禁漏迢迢傳夜永,
椒盤相對燭花明。
省郎多病經秋骨,
客鬢雙蓬萬里情。
凍葉庭深馀雪色,
哀鴻天澗帶春聲。
鄉關臘盡無消息,
回首蒼茫北斗城。
云開乍覺雨聲乾,
落日登臨望眼寬。
白發雙親應念我,
悔將書劍入長安。
楊郎畫菊只三本,千花萬草無顏色。
夏卿墨竹差可比,陶生桂樹何須得。
徐君向我誇所有,閣中攜此更攜酒。
翠幔披云出院遲,金杯映日憑闌久。
深黃秾紫雜煙皋,想見五色臨揮毫。
叢篁瑣碎白晝靜,錦石爛熳霜天高。
楚江茅堂若在眼,鳳闥彤闈對秋晚。
白葛飄零處士稀,朱弦寂寞佳人遠。
寒香晚節真可憐,惜哉楊郎不在前。
開窗為我拂絹素,落筆點綴黃金錢。
徐君徐君珍重此,君不見天寒歲暮百草死,綺羅無地看桃李。
斷橋潰岸數家村
雨少晴多減漲痕
雪白鵝兒綠楊柳
日高猶自掩柴門
西風和雨入長楊,
的的青燈伴夜長。
一紙鄉書三四讀,
不知清淚濕衣裳。
般若如大火聚,
著得一絲毫么。
一拳拳倒黃鶴樓,
一踢踢翻鸚鵡洲。
有意氣時添意氣,
不風流處也風流。
小兒求我第三筆
醉中言語不擇出
老懷空空無他腸
汝祖心事須當畢
牽牛望斷銀河岸。禁他一波似練。夜夜青天,年年白浪,留得佳期如線。春魂零亂。縱開遍桃花,那尋人面。狼藉東風,殘紅空自滿庭院。
云煙至今更幻。恁白衣蒼狗,須臾萬變。蝶夢未融,鷗盟忽背,幾日秋風團扇。彩云易散。翻輸與尋常鶯鶯燕燕。摺起羅衾,把鴛鴦懶看。
數行晴日照青鴛,春入屠蘇瀲滟樽。兒報山僧留刺去,未為無客到吾門。
黃絁五丈裁衫穩,黑黍三升作飯香。造物要教無愧怍,一身溫飽出耕桑。
南陌東阡自在身,耄年喜見歲華新。洛中九老非吾侶,且作山陰十老人。
晚涂初入長生運,新歲仍當大有年。剩與鄉鄰同覓醉,市樓酒賤不論錢。
去年迎客已蹣跚,今歲人扶出亦難。堪笑此翁衰到底,重裘絮帽尚言寒。
仁和館外列鹓行,憶送龍舟幸建康。舍北老人同甲子,相逢揮淚說高皇。
平生不解賦悲秋,
萬古乾坤入醉眸。
滿腹詩書糟粕子,
百年身世土饅頭。
青山泉石元無恙,
白發功名便合休。
卻憶故園新隱處,
繞籬菘菲長春柔。
榕葉陰陰又木棉。
芭蕉黃映一溪煙。
人家半在峽門邊。
蝦菜未殘三月市,
魚花爭上九春船。
愁同百丈盡情牽。
雪映山窗白,
竹爐殘葉灰。
寒垂紙帳低,
起坐百念催。
推枕理吾夢,
栩栩鼻如雷。
覺來神氣中,
平旦陽明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