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瀆神
燭樹蠟煙微。
花袍白馬來時。
天吳移海綠塵飛。
日夕靈風滿旗。
濕霧冥冥斑竹院。
野鴉如陣回旋。
帝子不歸秋晚。
單衾沈夢銅輦。
燭樹蠟煙微。
花袍白馬來時。
天吳移海綠塵飛。
日夕靈風滿旗。
濕霧冥冥斑竹院。
野鴉如陣回旋。
帝子不歸秋晚。
單衾沈夢銅輦。
燭樹的蠟煙輕輕飄動。穿花袍的人騎著白馬到來。水神天吳翻動大海,綠塵飛揚。傍晚時分,靈風灌滿了旗幟。潮濕的霧氣籠罩著斑竹院,野鴉像軍陣般盤旋。帝子(湘妃)秋日已晚仍未歸來,蓋著薄被在夢中見到帝王的銅輦。
天吳:古代神話中的水神,《山海經·海外東經》載其“八首人面,八足八尾,背青黃”。
靈風:神靈所乘之清風,或指祭祀時感應的神風。
斑竹院:斑竹即湘妃竹,傳說舜妃娥皇、女英哭舜于九嶷山,淚染竹成斑,故斑竹常與湘妃傳說關聯。
帝子:指堯女娥皇、女英,后嫁舜為妃,此處代指湘妃。
銅輦:帝王所乘的車駕,此處或指夢中所見的神駕。
《河瀆神》為唐教坊曲名,原與祭祀河神的儀式相關。此詞或通過描繪祭祀場景,結合湘妃傳說,反映唐代民間對河神的崇拜,或作者借古題抒懷。
全詞以祭祀河神為背景,融合神話與現實,通過細膩的場景描寫與典故運用,傳遞出朦朧的悵惘之情,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是晚唐五代詞中典型的詠物抒懷之作。
窠居過后更何人,傳得如來法印真。
昨日祝融峰下見,草衣便是雪山□。
萬里扶搖去,一笑偶相逢。友朋劉關周鄧,落筆起飄風。
老海平生汗漫,虎步西洋東海,妒煞米南宮。八三正年少,銘管笑司空。
書壓架,畫滿篋,酒盈盅。桂林山水,留得意氣著騰虹。
剪取漓江青黛,妝點神州新貌,新句記游蹤。愿約伏波至,共醉月明峰。
掀天吹浪九夷東,維錯分珍意倍濃。
越井戲沙形酷似,秦囊遺算墨猶封。
色欺金嫩三江鱭,實比瓊酥十丈松。
珍重故人勞問遺,為言耕隴正勤農。
綺歲飛騰事遠征,白頭躩鑠喜橫行。
馬歸往日麟曾畫,兔盡多年狗未烹。
歌驥心長頻起舞,插貂發短尚談兵。
欲因杯酒乞骸骨,其奈龍精老更鳴。
謫仙昔者號無敵,
侯喜中間還有聲。
后五百年無繼者,
得渠一句便堪聽。
青花一片瑩寒泉,中有毅魄嫠蒼天。
大宋河山滄桑改,孤臣心事金石堅。
當年賣卜建陽市,麻衣血洗流成淵。
吞炭不復容三擊,下簾何曾索一錢。
裯父宋父吊鴝鵒,東川西川泣杜鵑。
豈知歷劫冰霜后,尚留人世文字緣。
辰陽太守亦可憐,老抱石兄喜欲顛。
三年膜拜憫忠寺,萬里攜將書畫船。
書生癡絕例如此,稱先道古口流涎。
不如堯桀兩忘去,日摩頑石支頭眠。
朱弦不具錦囊盛,幾度空攜月下行。
天水斷紋看有影,嶧陽焦尾聽無聲。
竹邊每恨徽金冷,石上空懷漱玉清。
只恐茂陵多病后,那能一曲寄鐘情。
海岱惟吾土,生才每不群。承明今謁帝,意氣始知君。
叔度陂千頃,簫韶奏九聞。仍看作者志,直欲繼斯文。
闕下初心醉,堂中共目成。映尊梅未盡,承步草新生。
白雪聽歌郢,甘泉見賦京。吾承騷雅后,何限慰交情。
昔我吹簫地,臨岐約略論。
夕陽荒寺夢,古塔舊巢痕。
梁廡空顏色,胥門亂曉昏。
寄聲浣紗女,能有未歸魂。
花事渾如夢,韶光日暗馳。
殘霞烘遠樹,香霧匝新枝。
小院鶯啼后,高樓簾卷時。
將飛猶戀戀,欲落故遲遲。
新漲碧于染,濃陰綠漸滋。
風吹依細草,雨急點芳池。
春色三分盡,秾華一夕衰。
江南有孤客,繞樹獨吟詩。
今日中秋節,拄杖為人切。
撥開千嶂云,放出一輪月。
光未生時薦得親,依然眼里重添屑。
六龍西走入崦嵫,
寂寂華堂漏轉時。
一寸丹心如見用,
便為灰燼亦無辭。
曙光東向欲昽明,漁艇縱橫映遠汀。
濤面白煙昏落月,嶺頭殘燒混疏星。
鳴榔莫觸蛟龍睡,舉網時聞魚鱉腥。
我實宦游無況者,擬來隨爾帶笭箵。
三水口,合雙江。
畫輪踏踏碾輕航。
舶趠小風來舵尾。
長年喜。
白日攤錢波浪里。
為倩疏枝系落暉。黯愁眉。
津亭攀折思依依。惜銜卮。
回首白云千萬疊。魂欲絕。
含情江水碧參差。兩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