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五十一首 其五
今日中秋節,拄杖為人切。
撥開千嶂云,放出一輪月。
光未生時薦得親,依然眼里重添屑。
今日中秋節,拄杖為人切。
撥開千嶂云,放出一輪月。
光未生時薦得親,依然眼里重添屑。
今天是中秋節,我拄著拐杖真誠地為眾人說法。就像撥開層層山巒上的云霧,讓一輪明月顯現出來。要是在月光還未產生時就去領悟所謂的真諦,那依舊是在自己眼里又添了塵屑。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也泛指佛教徒所唱的歌訣。
薦得:領悟、理解。
屑:這里比喻多余的、不必要的東西,即對佛法的執著、妄念。
此詩可能創作于中秋佳節,佛教修行者常借節日等特殊時刻說法布道。作者或許是看到眾人被世俗觀念和妄念所蒙蔽,難以領悟佛法真諦,便借此機會以詩偈的形式進行開導。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教的修行理念,強調去除妄念、直悟真理。其特點是用形象的自然景象闡述抽象的佛理,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的代表性,有助于引導信徒修行。
君不見池中魚,君不見澤中蛇,一朝羽翼起煙霧,向時頭角盤泥沙。神物舒卷各有時,男子豈得常在家。君今年才四十馀,雙?駟馬高蓋車。手中持文符,腰下佩轆轤。登山采球琳,涉水采珊瑚。吁嗟至寶今豈無,莫使和氏空號呼。
七里城南路,齋祠宿下房。遠煙晨燎地,斜日夕牲場。
丈夫結發志功名,大事真當以死爭。我昔駐車籌筆驛,孔明千載尚如生。曾攜一劍遠從戎,秦趙關河顧盼中。老去功名無復夢,凌煙分付黑頭公。四十從軍渭水邊,功名無命氣猶全。白頭爛醉東吳市,自拔長刀割彘肩。西塞山前吹笛聲,曲終已過雒陽城。君能洗盡世間念,何處樓臺無月明。萬里風中寄斷蓬,古來虛死幾英雄。拔山力與回天勢,不滿先生一笑中。風霜九月冷颼飗,湖海飄然一布裘。親見伏羲初畫卦,轉頭三十萬春秋。
鷓鴣雞。為誰啼殺夕陽西。一聲聲迸思鄉淚,沾灑香泥。茫茫客路迷。煙樹千重蔽。魂夢三春滯。花休艷艷,草莫萋萋。
晻澹洲煙白,籬篩日腳紅。江喧過云雨,船泊打頭風。艇子收魚市,鴉兒噪荻叢。不堪堤上立,滿眼是蚊蟲。
殘年如寄讓先歸,少待黃泉有見時。歲歲相望艱一面,只將死別當生離。
長松千尺倚華軒,軒外松陰五畝園。睡鴨未醒云滿地,主人相對酒盈尊。香浮碧落紅塵遠,影射虛窗白晝昏。欲向徂徠訪仙跡,試將丹訣就君論。
影落松林初散漫,陰浮野水暫稀微。時來天上從龍去,五色祥光夾日飛。
執籥持羽初終曲,朱干玉戚始分行。七德九功咸已暢,明靈降福具穰穰。
烏龍山下曉風輕,白鷺洲前暮靄凝。今日可能如昨日,廬陵還解似嚴陵。
荒霧懸旌,冷風臥鼓,蚩尤宵墮平野。一疊嚴霜,連天曉奏,吹散胡群牧馬。多少清商怨,借兜勒、烏烏共寫。輪臺昨夜軍聲,老兵驚起愁話。長是悠揚壯峭。催卷甲疾驅,弓折難把。幕府琵琶,龜茲觱栗,不共別情閒冶。余響歸鐃外,聽斛律、牛羊來下。自恁單衣,南山留扣修夜。
黃檗三度打臨濟,睦州合吃棒三千。乾坤儱侗無今古,猛將不來邊上眠。
曉來疋馬度洋河,颯颯秋風起白波。普度橋傾人病涉,西望碑古我摩挲。風沙不動思鄉念,道路長懷遣使歌。行過邊城無一警,只聞邊將欲投戈。
突出娑婆世界,一枚真個村頭。行腳都無用處,推倒只好做牛。釘雙角,插條尾,綠楊芳草春風里。可殺有力會耕田,賣與閻王還飯錢。不然掣電幾先吃,痛拳無明業識幢。豎起漫天黑,一句不相當。拳頭飛霹靂,咦,老婆心切血滴滴。
昔別江頭看曉暉,君從江北望余歸。瓊海迢迢音信稀,思而不見重依依。見君紙上是耶非,須眉欲動韻霏霏。迫而叩之聲息希,無言無語自按徽。如何覿面乃相違,徙倚沈吟興遄飛。七弦在手倩君揮。君如顧我笑微微,我已潸然淚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