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家
不盡凄凄芳草,無端片片冥鴻。
黃花漸新團露,白柳依舊吹風。
且歸來乎長鋏,我心寫兮梧桐。
入門莫嗟垂橐,問寢正喜高舂。
不盡凄凄芳草,無端片片冥鴻。
黃花漸新團露,白柳依舊吹風。
且歸來乎長鋏,我心寫兮梧桐。
入門莫嗟垂橐,問寢正喜高舂。
萋萋芳草望不盡,天際飛鴻片片無由。新開的菊花上還凝著露珠,白柳依舊在風中輕搖。且歸來吧,彈鋏而歌;我的心啊,如梧桐般舒展。入門莫要嘆息行囊空,問候長輩正喜夕陽高掛。
冥鴻:高飛的鴻雁,常喻指遠走高飛的人或隱逸之士。
黃花:指菊花。
長鋏:指劍,《戰國策》中馮諼彈鋏而歌求改善待遇,此處用典表歸鄉之愿。
垂橐(tuó):空的袋子,指行李簡單或財物不多。
高舂(chōng):指傍晚時分,太陽西斜如舂米時的高度。
此詩當為詩人在外漂泊后歸鄉所作,創作于抵家之際,反映了歸鄉途中的所見所感與到家時的真實心境,既有旅途的感慨,亦有與家人團聚的喜悅。
此詩寫歸鄉抵家之情,前兩聯以芳草、冥鴻、黃花、白柳等意象渲染歸程景致,后兩聯直抒歸心與到家的欣慰,語言質樸中見細膩,情感真摯自然。
前朝之名臣,承平之王孫。
筆妙而跋真,一旦而并臻。
此蓋不特適千里而喜似人也。
有意聽疏砧。悠悠客思深。笑年來、每逐征塵。千里家山清夜夢,天際月,最關情。
金粟認前身。心如秋水明。繞東籬、戲撲流螢。漫擪玉簫吹古怨,驚宿鳥,振雙翎。
浦口燈明滅,
帆前山遠近。
唯聞欸乃聲,
去覓秦時隱。
幾度尋君不見君,門前高樹掛斜曛。
踏春馬向誰家去,一鳥空啼滿地云。
玉帳河魁失上游,前軍夜半大星投。
明知死地無生氣,直決長圍奮短矛。
馬革身甘酬壯志,鳳毛天與顯貽謀。
武侯廟貌同千古,野老懷恩哭未休。
春氣侵脾久在床,開門桃李著泥香。
牛鳴頗覺西湖近,鳳去長憐北榭荒。
欲出老人無伴侶,退歸諸子解農桑。
南鄰約賣千竿竹,拄杖穿林看筍長。
峰勢長江矗,濤飛天外聲。
潛虬能護法,徵士獨留名。
塔宇金山寺,人家鐵甕城。
憑高一聳目,東望海云平。
客有來從東越,示余滿把瓊瑤。萬壑千巖鐘秀,故知多士翹翹。
雪解松筠振色,氣回蘭蕙含芳。興動剡溪吟客,夢先歸鳥飛翔。
出海濤雷方震,橫江雪陣如山。一葉舟輕飛燕,飄然掠水東還。
鳳咮山含暮靄,西陵月破黃昏。慣作江湖離別,未應當此銷魂。
兩山突兀擁嚴關,
海國金湯豈等閒。
落日荒濤望天末,
不堪回首是臺灣。
唐時胡馬入長安,
下馬胡兒倚馬鞍。
今日升平無此物,
樽前聊寫畫圖看。
不上江樓又兩春,
人間到處略知津。
勞君置酒仍呼客,
快語端能洗劫塵。
一疏曾聞薦馬周,江干握手艤仙舟。
雞林敢詡詩增價,猿臂深慚相不侯。
海外有人詢軾轍,山中容我伴巢由。
送君心逐南飛雁,五字河梁地爪留。
悶來彈雀,又攪破、一簾花影。謾試著春衫,還思纖手,熏徹金爐燼冷。動是愁多如何向,但怪得、新來多病。想舊日沈腰,而今潘鬢,不堪臨鏡。
重省。別時淚滴,羅衣猶凝。料為我厭厭,日高慵起,長托春酲未醒。雁翼不來,馬蹄輕駐,門閉一庭芳景。空佇立,盡日闌干倚遍,晝長人靜。
魏王銅雀妓,
日暮管弦清。
一見西陵樹,
悲心舞不成。
匡廬歸路不盈旬,嶺外山川久寄身。
一嘆未忘投筆日,十年長作曳裾人。
篇章每奪詞流氣,甲子唯書酒國春。
生歲同君馀亦似,少來多難老來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