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疏寮高秘書同常博王省元見過
友生朱與葛,月旦說疏寮。老錫思投越,春江夢趁潮。句新哦易熟,燈喜剪難消。聞道搴旗鼓,山林不寂寥。
不縱青云步,行間著得么。官居最華要,吟似老頭陁。行輩今差少,聲名早厭多。猶將三萬軸,清夜答弦歌。
友生朱與葛,月旦說疏寮。老錫思投越,春江夢趁潮。句新哦易熟,燈喜剪難消。聞道搴旗鼓,山林不寂寥。
不縱青云步,行間著得么。官居最華要,吟似老頭陁。行輩今差少,聲名早厭多。猶將三萬軸,清夜答弦歌。
友人朱某與葛某,常以月旦評說疏寮。年老思退欲往越地,春江上夢隨潮水。詩句新穎易記誦,燈芯喜剪卻難消。聞說你們如拔旗擊鼓,山林不再寂寥。不慕青云仕途,行伍間豈能容身?官職最為顯要,吟詩卻似老僧人。同輩如今漸少,聲名早已厭多。仍有三萬卷書,清夜以詩答弦歌。
月旦:指每月初一品評人物,后泛指對人物的評論。
老錫:年老退隱,錫通“賜”,指賜告退休。
搴旗鼓:比喻在事業或文壇上有所建樹,如拔旗擊鼓般振奮。
老頭陁(tuó):指年老的僧人或淡泊的老者,此處形容吟詩的閑適狀態。
三萬軸:指大量書籍,軸為古代書卷的裝裱單位。
弦歌:原指以琴瑟伴奏歌唱,此處代指詩歌唱和。
此詩應為作者晚年退隱時所作。疏寮、高秘書、王省元等友人來訪,作者感其情誼,故賦詩致謝。詩中“老錫思投越”“山林不寂寥”等句,反映其退隱后的生活狀態及與友人相交的慰藉。
全詩圍繞友人來訪展開,既贊友人之才,又表自身淡泊之志,通過日常場景與書卷生活的描寫,體現隱者的精神富足,語言平實而情感真摯,是宋代文人酬贈詩的典型之作。
虛齋坐岑寂,幽懷曠難任。美人久不諧,紆郁傷我心。
出門愛春熙,灌木鳴珍禽。輕舟溯長川,弭棹楓江潯。
高扉俯流水,山樹蔭成陰。山堂愜良晤,載聆金玉音。
韋布分樗散,幸茲挹華簪。芳筵晃銀燭,暢飲樂且耽。
悠然寫馀興,嘯詠鑒璆琳。啟戶夜何其,天漢回箕參。
職思慎毋荒,先哲有遺箴。枕籍甫云覺,晨雞徹云林。
秋窗點滴兩連綿,
也似思親淚未乾。
一夜蕉梧聲斷續,
教人輾轉不成眠。
老樹妍于丑,新花不斷生。
疏枝宜冷艷,勁氣發春榮。
柔冶愁風雨,山川見性靈。
廣平能作賦,鐵干有菁英。
要今年、沈醉到湘累,更番酹觴蒲。甚騷心滿紙,蘭衰蕙變,章句荒蕪。照眼丹榴依舊,霜鬢與花疏。陳似三年艾,人意何如。
湘水無情誰吊,又凄涼節物,流恨江魚。笑南風不競,奪得錦標無。問辟兵、赤靈誰畫,剩小窗、兒女鬧釵符。
■■■,■■■■,■■■■。
秋水澄澄樹絕風,冰輪苒苒上遙空。閑思今夜供吟景,冷色清光幾處同。
寒光皎皎映平湖,水色天形兩不殊。學道未能同罔象,也于深處見圓珠。
種樹風煙長,移花歲月深。
稍添春爛漫,渾忘老侵尋。
閱世成流水,何時返故林。
便開松菊徑,共葆雪霜心。
大紅門外草菲菲,萬騎傳呼看打圍。
他日射聲環御仗,祗今羽血上弓衣。
鶯啼廢苑春無主,馬落平蕪雪正肥。
莫說清時忘講武,五陵佳氣尚塵飛。
莫問系鈴人解鈴,清剛直上自亭亭。
何虞謗毀銷金鼎,不藉文章翻水瓶。
潮落錢江帆影凈,云歸鷲嶺柳煙冥。
遙知悟徹閒中趣,門外吳山別樣青。
何處佳人玉笛吹,
春風已過落梅時。
行云不動殘陽下,
歡樂悲愁各自知。
仰面穿針不見天,低頭拾芥不見地。
天地針芥無處安,堂堂面目眼中翳。
君不見諦當未徹在,齪人趁大彩。
娶婦山中不肯留,
會朝山下萬諸侯。
古人辛苦今誰信,
只見清淮入海流。
年開節軟凈朝暉,衡泌棲遲可樂饑。
簡竹盈車青未刷,筆花入夢玉常霏。
二三小婦陳椒頌,六七孫孩挽荔衣。
共說春光遲五日,后園桃李已芳菲。
鳴蛙恰恰地底鳴,池泉深澈池草青。
秧田正枯須水活,龍骨車翻蛙不驚。
在池固合憂涸鮒,鼓吹未妨明月步。
可憐強聒將何為,到底官私不關汝。
靈洲秋色凈無煙,水匝山隅浪匝天。
落日客尋江上寺,出林僧放月中船。
漁依別港燈侵閣,鶴宿高巢影在泉。
欲與故人同夢到,夜來吟詠不曾眠。
風景蒼茫地,人家遠近煙。
云低長礙樹,江闊欲吞天。
白日消棋局,青山落釣船。
平生蕭散意,對此轉堪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