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華山
秋云靜處見林扉,何必桃源世與違。
巖畔石人風共語,屏前仙女月同歸。
時看馴鹿眠花影,遠聽啼猿出翠微。
浪跡欲尋塵外侶,此中長掛薜蘿衣。
秋云靜處見林扉,何必桃源世與違。
巖畔石人風共語,屏前仙女月同歸。
時看馴鹿眠花影,遠聽啼猿出翠微。
浪跡欲尋塵外侶,此中長掛薜蘿衣。
在秋云寧靜之處看到山林中的柴門,何必像桃花源那樣與世隔絕呢。山巖旁的石人像在和清風交談,屏風般的山峰前仙女仿佛與明月一同歸來。不時看到溫順的鹿在花影中沉睡,遠遠能聽到猿猴的啼叫從青翠的山林中傳出。我浪跡天涯想尋覓塵世之外的伴侶,愿意在此長久地隱居。
林扉:山林中的柴門。
桃源:桃花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指與世隔絕的地方。
馴鹿:溫順的鹿。
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山。
薜蘿衣:以薜荔、女蘿為衣,指隱士的服裝。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在游歷過程中來到仙華山,被其美景所吸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或許詩人對塵世生活有所厭倦,向往寧靜的隱居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仙華山的喜愛和隱居之意。其特點是景色描寫生動,意境清幽。在文學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隱居生活的追求。
繁陰清影下黃鸝,
想見虛堂晝寂時。
試撥吏文危膝坐,
篆香無與細風吹。
不見太師橋下柳,綠陰搖蕩雕甍。朱門甲第管弦聲。沙堤十里,香絮滾春晴。
驚起胡塵青眼瞇,秋風禾黍神京。嬌枝嫩葉嘆飄零。夜深荒址,時見度流螢。
北風吹空沙礫起,勞農笳笛聞邊里。
學童騰踔如飛狼,虎皮先生寒作羊。
嘶聲傳語且歸沐,燕趙佳人美如玉。
成均六代音已衰,伶簫倡舞亦可為。
詩中曹劉真老兵,新朝鼓吹宜蛙鳴。
冒頓英靈頭曼朽,物寄瓶中更何有。
朅來舉幡稱攘奸,須臾佻達城闕間。
慶卿圖窮終現匕,敢為錐刀爭一死。
焚書坑儒信有人,未必陳吳為報秦。
裁得虬枝匯畫圖,
迎薰錦蓋翠云鋪。
相看各具參天意,
老干矜矜勢未孤。
天語琳瑯,曾比汝、殿前之柳。今老矣、漫云才子,居然聱叟。
三弄笛吹桓子野,雙丸髻挽王曇首。盡數來、作達昔人多,如君否。
腳有鬼,還叉手。舌尚在,終開口。肯車中閉置,學他新婦。
曲道士為盤內舞,銅將軍侑花前酒。對董龍、半醉語喃喃,何雞狗。
詞人重惜別,把餞入嚴更。
忽動江鱸思,逾深越鳥情。
揚帆冰乍合,倚劍雁初聲。
誰念緇塵客,投簪計未成。
故人應白發,今我尚華顛。舊約鷗能記,新詩雁不傳。功名畫地餅,歲月下江船。回首題詩處,凄涼已去年。
昨偕趙居士,同宿贊公房。樹暗朝疑雨,山寒夜得霜。經營煉丹地,拂拭坐禪床。忽忽紅塵里,深慚缽飯香。
哲宗怒常立,時宰罵林自。
暝色馳驅山正深,
投裝安問有無衾。
解衣雖荷主人眷,
寧慰風霜永夜心。
珠簾半窗月,修竹一簾風。
何事今宵景,無人解與同。
萬方安堵樂康寧。
九域同仁荷圣明。
千年撫運承天命。
露垂甘,河獻清。見雙岐秀麥連莖。
喜雪隨冬應。睹祥云拂曙生。
神與化,并運同行。
劍閣西頭般若開,亂峰如畫擁禪臺。
幡搖落日無鴉過,門掩寒天有客來。
煮茗齋廚通活水,燒香爐火熱殘灰。
山僧也解談今古,漫笑姜維不是才。
節也少孤露,得師良獨艱。
弱冠事簡岸,聞道饑忘還。
論文惟先生,深寧于文山。
生平北面拜,至今非人間。
喜看沙鳥迎人立,
怕見山猿連臂來。
聞道三聲催客淚,
此中客淚不須催。
渺然客子魂,
倏鑠川上暉。
還云慘知暮,
九月仍未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