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道人歸西林,求題院額,作此送之
昔從岐陽狩,簪纓滿翠微。
十年勞我夢,今日送師歸。
曳尾龜應樂,乘軒鶴謾肥。
含情題小篆,將去掛巖扉。
昔從岐陽狩,簪纓滿翠微。
十年勞我夢,今日送師歸。
曳尾龜應樂,乘軒鶴謾肥。
含情題小篆,將去掛巖扉。
往昔我隨皇帝在岐陽狩獵,達官顯貴們布滿山林。十年來這景象常常在我夢中出現,如今送你回歸西林。像曳尾泥涂的烏龜應該是快樂的,那乘軒的鶴徒有肥胖的外表。我滿懷深情題寫小篆,你拿去掛在寺院的門上。
岐陽狩:指皇帝在岐陽的狩獵活動。岐陽,古地名。
簪纓:代指達官顯貴。翠微:指青山。
曳尾龜:出自《莊子·秋水》,比喻自由自在的生活。
乘軒鶴:春秋時衛懿公讓鶴乘軒,比喻徒有其表而無實際才能的人。
巖扉:指寺院的門。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曾經歷過官場或熱鬧的生活場景,如今送友人回歸西林,引發了他對過去的回憶和對人生的思考。可能當時詩人已對世俗的名利有了新的認識,向往一種更為自由、超脫的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借送友人歸寺,表達對往昔的懷念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通過對比鮮明地展現了詩人的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和思考。
寒潭黑虬老不死,偶向潭中攫云起。
雪深霜厚忽僵立,萬點驪珠綴花蕊。
清芬微動月皆香,古干屈蟠鐵難比。
天荒地老不知年,仿佛傳聞自唐始。
唐家鐵柱支炎天,荊榛久沒蠻中煙。
玉斧劃斷梁益土,冷落又閱三百年。
此時靈虬在何處,抱珠想復潭中眠。
時平神物再出世,騰拿依舊蟠蜿蜒。
從此花開有常歲,歲歲天地春先旋。
嗚呼!和羹自古須此材,蒟醬乃使西南開。
金馬去已久,碧雞不再來。
余此一樹好枝格,不知幾生始修得。
莫更踴躍變化入潭中,使我華山昆水無顏色。
君有醫人術,春來亦抱痾。
良以憂恤故,不為簿書多。
吾鄉沐休澤,節候入陽和。
谷風吹廣野,晴日動寒柯。
臥理自高才,心賞其如何。
意況本閒適,端不廢弦歌。
我病偶相似,芳歲俱蹉跎。
寥寂仲蔚宅,華軒幾時過。
落木滿天涯,孤帆逐暮霞。
凄涼舟一葉,曲折路三叉。
樹影隨波動,山光隔岸遮。
篷窗凝望處,寒雁落平沙。
荷花明滅水煙空,
惆悵來時徑不同。
欲到前洲堪入處,
鴛鴦飛出碧流中。
粉蝶花間醉。小頞宮黃退。夢中喚取小名兒,翠翠翠。梅熟猶酸,梨紅更酢,可人風味。
樓下玻瓈水。枕上珍珠淚。渡江雙楫幾時來,未未未。蘭葉溪邊,枇杷門里,一般無睡。
學士風流玉雪標,早陪鳳輦聽仙《韶》。光分蓮炬從天下,香帶爐煙近日飄。書擬漢秦夸二篆,史修南北見三朝。承恩曾記東來日,繡斧光華擁使軺。
江淮烽火數州連,分鎮東吳有歲年。化雨早清蛟蜃氣,文星夜動斗牛躔。貢來南粵終歸漢,書入聊城遂破燕。天下澄清今日望,角巾未許賦歸田。
左刀如白虎,
右劍象蒼龍。
直走長城北,
風云滿路中。
青布為巾白布裘,
逢人不拜肯低柔。
一缸濁酒凝春綠,
只與云山相獻酬。
酒邊昵汝更嬌歌,
破碎河山可奈何。
彈罷四弦春寂寞,
海紅簾外落花多。
宦忙未抵作詩忙,
九十春光自短長。
三徑可歸誰是伴,
若人風節慕求羊。
修行不落與不昧,盡作野狐涎唾腥。拾取娘生窮相口,拶開云路吸雷霆。
玉簫吹作鳳鸞吟,惹動游人離別心。一陳東風捲寥廓,四方八面少知音。
高堂公子醉雙陸,亂撒明珠發異光。一擲輸嬴誰辨得,滿盤骰子不成雙。
劫火洞然俱敗壞,青天白日愈光輝。王孫醉寢迷春夢,不覺鶯啼柳絮飛。
百千諸佛眉彎曲,無訂無修眼搭癡。踏著未消連底凍,一時認作碧琉璃。
波斯捧出海南香,白眼昆崙與論量。賈客不諳彈舌語,只看兩個鼻頭長。
芭蕉拄杖與奪,直要當風眼活。剎那才昧隔生,鼻孔遭他牽撮。
清凈法身花藥欄,眉毛刺倒須彌山。誰將玉笛傳凄怨,吹過蘆叢明月彎。
久雨不晴,云門道劄。陽烏奮羽翰,蛟龍縮鱗鬣。
為是時節,為是佛法。一箭兩垛謾猜量,眼里瞳人眉搭颯。
一喝喝上四禪天,
臨濟元來不會禪。
盡道朝陽生戶外,
不知夜月落階前。
檐下枯槎拂荻梢,
山川迤邐費公瓢。
幽泉細細流巖鼻,
盆水瀰瀰漲海潮。
但愛堅如湖上石,
誰憐收自灶中焦。
蒼崖寒溜須佳蔭,
尚少冬青石繭苗。
林寂鳥聲頻喚,簾閒花影密移。
懶處惟堪習靜,靜里自覺忘機。
浣花溪上昭忠祠,忠魂縹緲揚靈旗。春秋享祀釃清酒,英風颯爽來階墀。
當年昔嶺崎嶇路,舊是我公殉身處。平原罵賊正氣昭,風撼林嵐尚含怒。
來從羽檄佐戎麾,輕裘緩帶軍前馳。饒將象琯題龍虎,還伏青虹戮鯨鯢。
誰虞封豕忽跳梁,竟爾蟾蜍食月光。西充父老盡悲泣,金川軍士多嗟傷。
天兵迅掃殲群逆,恤典矜亡書竹帛。姓氏常留天地間,血涌千秋欲成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