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舟紀遇 其二
只在波光淡蕩中,櫓枝無力忽西東。
難從白日回驚電,反恨青天轉順風。
燕子逼簾時遠近,桃花隔竹更玲瓏。
如何十二峰巒遠,只與闌干一抹同。
只在波光淡蕩中,櫓枝無力忽西東。
難從白日回驚電,反恨青天轉順風。
燕子逼簾時遠近,桃花隔竹更玲瓏。
如何十二峰巒遠,只與闌干一抹同。
人只在波光蕩漾的水面上,船櫓無力地忽左忽右擺動。難以讓白日倒回如驚電般逝去的時光,反而怨恨青天送來順風(不能讓船停下)。燕子時而靠近時而遠離船簾,隔著竹林的桃花更顯嬌俏可愛。為何那十二峰如此遙遠,看起來卻只和欄桿外一抹景色相同。
淡蕩:形容水波蕩漾的樣子。
驚電:形容時光流逝之快。
玲瓏:形容桃花嬌俏可愛的樣子。
十二峰:通常指巫山十二峰。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詩人可能是在乘船途中,面對波光美景、時光流逝有所感觸,結合遠處的山巒等景象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發時光易逝、美景難近的感慨。其特點是景中含情,通過細膩的景物描寫傳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創作才華。
靈跡從來擅勝游,茲山亦復甲吾州。
杉腰一殿懸金屋,云腳千家聳畫樓。
鐘鼓鄰僧新院宇,桑麻平世舊田疇。
乾坤大數誰能問,生者聊存死即休。
每日看天色,今年厭雨聲。
重新六甲換,喜得一朝晴。
疲卒淹窮谷,饑民守壞城。
竹深荷凈處,猶憶舊承平。
反治非反治,繆刺豈繆刺。
不同將無同,不異所以異。
寒熱故殊途,左右肯易位。
圣賢善用權,初不失經意。
卷舒來卷徹初終,物象惟君指呼中。
夜鶴一聲醒閴寂,晚霞千變繪虛空。
市朝往事驚陽燄,林壑幽居勝閬風。
如許高流吾未識,半生湖海浪萍蓬。
我能納祿君辭聘,大覺蓑衣勝袞衣。
有徑弗行緣畏險,無形可見要研幾。
就令枵腹常亡頼,盡勝枯骸永不歸。
何限戟門委荒草,高堂猶記舊巍巍。
小難和氣如三春,大難色瑩清無塵。小難作詩到圣處,大難更自髯絕倫。
天憐今年窮已極,稍慰蒹葭霜露身。惡風劇雪走千里,一識頓有兩玉人。
西岡李氏自五代,彩棒作尉金沙津。神堯之子太宗弟,鄭王枝葉元至親。
衣冠不絕七百歲,至今寶藏唐告綸。吾家秋崖與題跋,樂石刻玉高嶙峋。
龍準子孫鴻雁行,仿佛猶見青蓮真。江東浙右喬木國,小卻管領儒簪紳。
雅衰風息離騷降,邇來此道尤荊榛。少陵一老擅古今,學所從入須黃陳。
后世口耳逐世好,九苞一角誰鳳麟。君家兄弟名驟起,傳者驚嘆筆有神。
門第既已推第一,人品學問俱不群。嗚呼宇宙之大我輩未嘗少,高歌一曲吾氣其庶伸。
往年燈火醉樊樓,月落吹簫未肯休。
不惜黃金追勝事,肯回青眼顧時流。
燕來鴻去春光在,死易生難病脈浮。
更問西池賞花約,心雖欲往豫兮猶。
暮雨蕭蕭鼓角風,草枯木落雁橫空。
每逢九日不勝感,垂近七旬無奈窮。
螃蟹今年猶未有,茅柴我輩亦堪中。
籬邊瘦菊青如粟,已勝芙蓉萬朵紅。
春盡雨還雨,山寒云更云。
晝常無日色,夜不見星文。
蜂起此狂賊,馬來皆勁軍。
尅期可平盡,玉石恐難分。
大門祖父昔聞聲,交臂差池恨晚生。
欲與萬山修郡志,誰能三世擅詩名。
故知龍頷無魚目,更覺松心異舜英。
字穩句圓經幾煉,定應九轉已丹成。
閑愁不斷連天遠,濁醪快似并州剪。
興亡得喪橫胸中,冰消雪釋春風轉。
我本不學抱樸翁,何修致此丹砂容。
服食呼吸能還童,不如但飲瑠璃鐘。
寶蓮山南屢簪聚,醉鄉不省歸來處。
東鄰西舍姓名誰,但記門前大樗樹。
寒燠分時序,生成續化工。
竊遲登麥日,肯怨落花風。
春氣何曾絕,天機豈易窮。
誰云老圃淡,早著石榴紅。
慷慨懷人獨倚樓,定應故國此神游。
共知道派傳洙泗,猶覺文星貫斗牛。
八佾舞移誰有魯,兩楹夢斷已無周。
先生不遇關何事,更作離騷一段愁。
登畿稍借隙陰賒,告后謀猷豈不嘉。
未斷周妻及何肉,已忘黨酒與陶茶。
病軀度日惟憑藥,禿鬢經春不識花。
頼有公詩滿歸橐,定成多寶駭貧家。
所至無嚬蹙,當今亦鮮哉。
名譽非易致,悅服有從來。
漢令更泉幣,吳儂告水災。
忽聞自天下,何策可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