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岱峰將至以詩迎之用東坡喜劉景文至韻
十年晨夕相招呼,
五年相望天一隅。
離情欲寫不可寫,
往往匝月一字無。
君詩數寄未屬和,
聞敵而退慚非夫。
不虞君將涉我地,
旗幟欲豎無人扶。
急修壁壘待強敵,
挑戰豈敢捋虎須。
去年病中君訪我,
觀潮后時自笑迂。
吾儕謀事百未遂,
敢云磨蝎如韓蘇。
惟余狂熊老不改,
嫫母自詫傾城妹。
當時同好各星散,
握手猶得君與吾。
與君準備十日飲,
我夢已落鴛鴦湖。
十年晨夕相招呼,
五年相望天一隅。
離情欲寫不可寫,
往往匝月一字無。
君詩數寄未屬和,
聞敵而退慚非夫。
不虞君將涉我地,
旗幟欲豎無人扶。
急修壁壘待強敵,
挑戰豈敢捋虎須。
去年病中君訪我,
觀潮后時自笑迂。
吾儕謀事百未遂,
敢云磨蝎如韓蘇。
惟余狂熊老不改,
嫫母自詫傾城妹。
當時同好各星散,
握手猶得君與吾。
與君準備十日飲,
我夢已落鴛鴦湖。
十年間我們朝夕相處互相問候,五年分離只能在天的一方遙遙相望。離別的情思想要抒寫卻難以表達,常常整月都沒有只言片語。你多次寄來詩作我卻未能應和,像臨陣退縮的懦夫般羞愧。沒想到你即將來到我的地方,如要豎起旗幟卻無人扶持。我急忙修整壁壘等待強敵,哪敢冒險挑戰如捋虎須般危險。去年病中你曾來探訪,因錯過觀潮自嘲迂腐。我們謀劃的事多未成功,哪敢說像韓愈、蘇軾般遭遇磨蝎星厄。只剩我這老狂徒本性未改,如嫫母自夸是傾城美女。當年同好如今各奔東西,還能握手敘舊的只剩你我。我已準備好與你痛飲十日,夢中已到了鴛鴦湖畔。
匝月:滿一個月;整月
屬和(zhǔ hè):和詩;接續他人詩作的韻腳或內容
捋虎須:比喻觸犯強者,冒險行動
磨蝎:星名,古人認為主厄難,韓愈《三星行》有“我生之辰,月宿南斗。牛奮其角,箕張其口。牛不見服箱,斗不挹酒漿。箕獨有神靈,無時停簸揚。無善名已聞,無惡聲已讙。名聲相乘除,得少失有余。三星各在天,什伍東西陳。嗟汝牛與斗,汝獨不能神。”蘇軾亦曾言“磨蝎為身宮”,指命運多舛
嫫母:傳說中黃帝之妃,容貌丑陋但德行高尚,后泛指丑女
十日飲:典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范雎曰:‘吾聞齊有田文,不聞其有王也。今吾聞秦之有太后、穰侯、華陽、高陵、涇陽,不聞其有王也。夫擅國之謂王,能利害之謂王,制殺生之威之謂王。今太后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等擊斷無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備而國不危者,未之有也。為此四貴者下,乃所謂無王也。然則權安得不傾,令安得從王出乎?臣聞善治國者,乃內固其威而外重其權。穰侯使者操王之重,決制于諸侯,剖符于天下,政適伐國,莫敢不聽。戰勝攻取則利歸于陶,國弊御于諸侯;戰敗則結怨于百姓,而禍歸于社稷。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崔杼、淖齒管齊,射王股,擢王筋,縣之于廟梁,宿昔而死。李兌管趙,囚主父于沙丘,百日而餓死。今臣聞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華陽、涇陽佐之,卒無秦王,此亦淖齒、李兌之類也。且夫三代所以亡國者,君專授政,縱酒馳騁弋獵,不聽政事。其所授者,妒賢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不為主計,而主不覺悟,故失其國。今自有秩以上至諸大吏,下及王左右,無非相國之人者。見王獨立于朝,臣竊為王恐,萬世之后,有秦國者非王子孫也。’昭王聞之大懼,曰:‘善。’于是廢太后,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于關外。秦王乃拜范雎為相。收穰侯之印,使歸陶,因使縣官給車牛以徙,千乘有余。到關,關閱其寶器,寶器珍怪多于王室。秦封范雎以應,號為應侯。當是時,秦昭王四十一年也。范雎既相秦,秦號曰張祿,而魏不知,以為范雎已死久矣。魏聞秦且東伐韓、魏,魏使須賈于秦。范雎聞之,為微行,敝衣間步之邸,見須賈。須賈見之而驚曰:‘范叔固無恙乎!’范雎曰:‘然。’須賈笑曰:‘范叔有說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過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說乎!’須賈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為人庸賃。’須賈意哀之,留與坐飲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綈袍以賜之。須賈因問曰:‘秦相張君,公知之乎?吾聞幸于王,天下之事皆決于相君。今吾事之去留在張君。孺子豈有客習于相君者哉?’范雎曰:‘主人翁習知之。唯雎亦得謁,雎請為見君于張君。’須賈曰:‘吾馬病,車軸折,非大車駟馬,吾固不出。’范雎曰:‘愿為君借大車駟馬于主人翁。’范雎歸取大車駟馬,為須賈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見,有識者皆避匿。須賈怪之。至相舍門,謂須賈曰:‘待我,我為君先入通于相君。’須賈待門下,持車良久,問門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門下曰:‘無范叔。’須賈曰:‘鄉者與我載而入者。’門下曰:‘乃吾相張君也。’須賈大驚,自知見賣,乃肉袒膝行,因門下人謝罪。于是范雎盛帷帳,侍者甚眾,見之。須賈頓首言死罪,曰:‘賈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賈不敢復讀天下之書,不敢復與天下之事。賈有湯鑊之罪,請自屏于胡貉之地,唯君死生之!’范雎曰:‘汝罪有幾?’曰:‘擢賈之發以續賈之罪,尚未足。’范雎曰:‘汝罪有三耳。昔者楚昭王時而申包胥為楚卻吳軍,楚王封之以荊五千戶,包胥辭不受,為丘墓之寄于荊也。今雎之先人丘墓亦在魏,公前以雎為有外心于齊而惡雎于魏齊,公之罪一也。當魏齊辱我于廁中,公不止,罪二也。更醉而溺我,公其何忍乎?罪三也。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意,故釋公。’乃謝罷。入言之昭王,罷歸須賈。須賈辭于范雎,范雎大供具,盡請諸侯使,與坐堂上,食飲甚設。而坐須賈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兩黥徒夾而馬食之。數曰:‘為我告魏王,急持魏齊頭來!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須賈歸,以告魏王。魏齊恐,亡走趙,匿平原君所。范雎既相,王稽謂范雎曰:‘事有不可知者三,有不可奈何者亦三。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君卒然捐館舍,是事之不可知者二也。使臣卒然填溝壑,是事之不可知者三也。宮車一日晏駕,君雖恨于臣,無可奈何。君卒然捐館舍,君雖恨于臣,無可奈何。使臣卒然填溝壑,君雖恨于臣,無可奈何。’范雎不懌,乃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內臣于函谷關;非大王之賢圣,莫能貴臣。今臣官至于相,爵在列侯,王稽之官尚止于謁者,非其內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為河東守,三歲不上計。又任鄭安平,昭王以為將軍。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戹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范雎相秦二年,秦昭王之四十二年,東伐韓少曲、高平,拔之。秦昭王聞魏齊在平原君所,欲為范雎必報其仇,乃詳為好書遺平原君曰:‘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飲。’平原君畏秦,且以為然,而入秦見昭王。昭王與平原君飲數日,昭王謂平原君曰:‘昔周文王得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范君亦寡人之叔父也。范君之仇在君之家,愿使人歸取其頭來;不然,吾不出君于關。’平原君曰:‘貴而為交者,為賤也;富而為交者,為貧也。夫魏齊者,勝之友也,在,固不出也;今又不在臣所。’昭王乃遺趙王書曰:‘王之弟在秦,范君之仇魏齊在平原君之家。王使人疾持其頭來;不然,吾舉兵而伐趙,又不出王之弟于關。’趙孝成王乃發卒圍平原君家,急,魏齊夜亡出,見趙相虞卿。虞卿度趙王終不可說,乃解其相印,與魏齊亡,間行,念諸侯莫可以急抵者,乃復走大梁,欲因信陵君以走楚。信陵君聞之,畏秦,猶豫未肯見,曰:‘虞卿何如人也?’時候嬴在旁,曰:‘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夫虞卿躡屩擔簦,一見趙王,賜白璧一雙,黃金百鎰;再見,拜為上卿;三見,卒受相印,封萬戶侯。當此之時,天下爭知之。夫魏齊窮困過虞卿,虞卿不敢重爵祿之尊,解相印,捐萬戶侯而間行。急士之窮而歸公子,公子曰“何如人”。人固不易知,知人亦未易也!’信陵君大慚,駕如野迎之。魏齊聞信陵君之初難見己,怒而自剄。趙王聞之,卒取其頭予秦。秦昭王乃出平原君歸趙。范雎于是散家財物,盡以報所嘗困戹者。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此處指長時間的歡飲
鴛鴦湖:即南湖,在今浙江嘉興,因湖中有鴛鴦而得名
此詩應為詩人與友人岱峰長期交往后所作。詩中提到“十年晨夕相招呼,五年相望天一隅”,可見二人曾有十年朝夕相處的深厚情誼,后因分離五年僅靠書信維系。“去年病中君訪我”表明去年岱峰曾探訪病中的詩人,而此次“聞岱峰將至”,詩人欣喜之下以東坡韻作詩相迎,創作背景當為得知舊友即將重逢時的激動心境。
全詩以時間為線,回憶十年相聚之樂、五年分離之思,穿插未能應和詩作的愧疚、病中探訪的溫暖,最終落腳于重逢的期待。通過質樸的語言和生活化的細節,展現了友情的綿長與真摯,是一首情感飽滿、貼近日常的友人贈答詩。
仲春風漸柔,吹縐半篙綠。
窈窕剡口嵐,新翠點腰腹,
林樾互蔽虧,埼岸屢回復。
飽拽數幅帆,婀娜擺風竹。
塔明雉堞圍,灘迥鷺濤蹙。
墟煙升為云,皛皛蕩晴麓。
首延足所經,目玩心向熟。
昔歡無今留,舊夢有新續。
青山已幾霜,我面何由玉。
蕭散緬鼓琴,惆悵戴公屋。
姜芽斂手人非拙,
珠玉揮毫我太癡。
便恐求書穿戶限,
何須遠過永禪師。
造物工夫拙剪裁,
群芳各自得春開。
梨花嫁與東風去,
隨后荼蘼作媵來。
微風過處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墻。
相得故園成索寞,詩盟誰復為平章。
過寒食。簾外東風晚急。扶愁起、留眼看春,無奈出光去如擲。天涯況是客。凄抑。吳船夜笛。憑闌處、商女后庭,煙影離離舊淮碧。
江關賦蕭瑟。更水面飄歌,燈外欹幘。滄波一夢頭堪白,傷十載書劍,異鄉風雨,江花江草弄怨色。甚天上消息。
岑寂。翠尊側。嘆鬢怯繁枝,詩冷瑤席。斜陽獨立青蕪國。九竹院孤枕,石林雙屐。相思何許,問燕子,倘記得。
南浦春深故人去,風光駘蕩欲銷魂。
桃花柳絮隨孤棹,流水青山入遠村。
舊日蕭齋欣促坐,別余新詠關評論。
西峰主照重回首,愁對離亭酒一尊。
把酒送君歧路側。殘菊疏楊留落日。輕裘短劍入皇都,天涯誰個非相識。風流年少客。青山碧水供行色。聽旗亭,秋棠佳句,聲價重京國。
董生對罷天人策。身惹御爐香拂拂。玉階醉插杏花游,金閨夜點紅燈出。功名安可測。三公那必皆頭白。莫留連,布帆高掛,快趁西風力。
虛窗近好山,山影窺窗隙。藤穿古洞幽,月過小橋窄。
放雨一旗青,堆云半榻白。老樹作人喧,新蘿補天闕。
煨筍及烹薇,在在皆手澤。禽到學書符,客來愁水厄。
意與石俱閑,詩隨花共發。見我何殷殷,云是歲星謫。
相訂赤城游,霞光起眉額。夜夢入天臺,玉女共晨夕。
怪爾緡蠻鳥,籠來別有情。
畫眉眉不畫,無乃負虛名。
當日蘇武單于問,道是賓鴻解傳信。
學他刺血寫得書,書上千重萬重恨。
髯胡少年能走馬,彎弓射飛無遠近。
遂令邊雁轉怕人,絕域何由達方寸。
舌貫鼻端,牛行虎視。
祇者形模,轉增聾戾。
萬丈寒潭兮泐水無波,千仞寶山兮浮圖鎖翠,八十四人兮猶居學地。
盤古榜中同進士,
伏羲手里探花郎。
塞草遠連吳會去,羈懷易逐峽江平。
好清秋、江湖滿眼,畫船鷗鳥爭路。柔花嫩葉何人摘,兩兩輕舠如鶩。君莫誤。須珍重、迷離白露為霜處。滑絲凝箸。憶千里東吳,未施鹽豉,入洛舊時語。
青門外,蘋末涼風微度。片帆乘興歸去。此行但為鱸魚鲙,那得關情如許。君莫妒。須記取、青山紅樹空江渡。夢回鳴櫓。溯萬頃平波,田田荇葉,欹枕對煙雨。
古人不同時,今日不同調。嗟我二三子,攜手共言笑。
彼捐縞帶贈,此用瓊瑤報。不輟匠石斤,時動伯牙操。
豈伊形跡徇,聲氣實感召。而我忍言邁,悠悠涉遠道。
感彼雙文龍,臨風發長嘯。高云試孤騫,長風響遠音。
我身異飛鳥,安能戀故林。持子香草佩,置我幽蘭襟。
揮手自茲去,恥為游子吟。松柏但自堅,焉保寒不侵。
兩心誠相乖,萬里豈自今。愛子丈夫淚,歧路勿復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