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寶峰馬大師塔
舌貫鼻端,牛行虎視。
祇者形模,轉增聾戾。
萬丈寒潭兮泐水無波,千仞寶山兮浮圖鎖翠,八十四人兮猶居學地。
舌貫鼻端,牛行虎視。
祇者形模,轉增聾戾。
萬丈寒潭兮泐水無波,千仞寶山兮浮圖鎖翠,八十四人兮猶居學地。
舌頭穿過鼻端,走路姿態如牛,眼神如虎般威嚴。就這副模樣,反而讓人更加愚昧不明。那萬丈深的寒潭,潭水平靜沒有波瀾;千仞高的寶山,佛塔被翠綠環繞;那八十四人啊,還處在學習修行的階段。
舌貫鼻端:一種特殊的形象表述,可能象征某種修行的極端狀態或特殊行為。
牛行虎視:形容人的姿態和眼神,牛行表示穩重,虎視表示威嚴。
祇者:即這,這個。
聾戾:愚昧不明。
泐水:潭水。
浮圖:佛塔。
學地:學習修行的階段。
此詩可能創作于佛教修行氛圍濃厚的時期,作者或許是一位修行者或對佛教修行有深入了解的人。詩中提到禮馬大師塔,可能是在祭祀馬大師時有感而發,當時佛教修行者眾多,大家對修行境界有不同的追求和理解,作者借此詩表達自己對修行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馬大師修行境界的尊崇以及對普通修行者的思考。其突出特點是運用獨特的意象和簡潔的語言傳達深刻的哲理。在佛教文學中,此詩為研究當時的修行觀念和對高僧的尊崇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浮世生涯藥籠中,佩聲飛渡碧云重。沙河水暖龍遺骨,山苑風晴鹿有茸。九轉盡傳丹灶訣,萬言寧待皂囊封。吳江歸去春如海,滿眼鶯花錦繡濃。
圣主當天恤遠人,分封有詔選能臣。錦衣榮動江南晝,玉節光搖海外春。定使百蠻皆感化,從今重譯盡來賓。古來豪杰多名世,接武相期繼后塵。
廣譽薄文繡,美德賢膏梁。信道茍不篤,不幾茲言狂。春風散天和,宇宙森眾芳。盛德固莫及,千載遙相望。
玉堂晝永暑風微,蔌蔌飛花落小池。徙倚幽欄憑問訊,夏鶯飛出萬年枝。小池倒影弄馀輝,照耀虛檐極出奇。木杪不鳴風力軟,闖萍翻藻有魚嬉。
欲學名書笑未莊,斜箋信手亂成行。每從余墨思山岳,獨有濃青到草堂。鳥道蠶叢空近遠,天梯石棧自低昂。孤懷已似秋江冷,何處蒹葭暮正蒼。
片玉山前人最良,文章體物寫謀長。古來望族推吳郡,直到云仍姓字香。
一家純孝祖孫同,狂卒何知亦斂戎。看取弟兄爭死日,古人何必是褒融。
海風吹雨夜瀟瀟,一滴愁魂一種消。自是客邊聽不得,不關窗外有芭蕉。
飶馨既歆,籩豆尚列。始終匪懈,肅雍以徹。禮文有序,樂舞有節。洋洋在上,無意弗達。
櫻桃拋過隔墻莟,芍藥叢抽刺土芽。最是蜜蜂無意思,忍將塵腳踏梅花。
煙雨涳濛翠影雙,滿林清氣逼寒江。云間禁直青綾夜,一片秋聲起瑣窗。
去年扶病上新塋,歌管杯盤水曲亭。今日重來人不見,杏花零落柳條青。蘭枯蕙槁不禁風,一夕吹香入殯宮。把酒試澆橋下水,不容將恨到湘東。
人生百年,晝夜平分。與我之日,三萬六千。日月周天,上有仙人。勞勞災咎,為束星躔。厚恩高義,揮手量錢。所求不應,兄弟失歡。顯名厚寔,畏盜憂讒。念為貧賤,其如子孫。大鳥翩翩,羨乘長風。會舉兩翼,安得息肩。成金點石,所貴神丹。慷慨結客,毋有貳心。
把酒看三國,飛揚恨不能。小城今偶到,殘堞古難憑。大將孫公禮,地仙嚴子陵。江山歸寂寞,月照一襟冰。
人來種杏不虛尋,彷佛廬山小徑深。常向靜中參大道,不因忙里慶清吟。愿隨化雨之春澤,未許云間一片心。老我近來多肺疾,如另紫雪把煩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