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二首
風動邪,幡動邪,風鳴邪,鈴鳴邪。非風鈴鳴,非風幡動。此土與西天,一隊黑漆桶。誑惑世間人,請看滅胡種。
山僧不奈何,趁后也打鬨。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
結夏時左眼半斤,解夏時右眼八兩。謾云九十日安居,贏得一肚皮妄想。
直饒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
風動邪,幡動邪,風鳴邪,鈴鳴邪。非風鈴鳴,非風幡動。此土與西天,一隊黑漆桶。誑惑世間人,請看滅胡種。
山僧不奈何,趁后也打鬨。瓠子曲彎彎,冬瓜直儱侗。
結夏時左眼半斤,解夏時右眼八兩。謾云九十日安居,贏得一肚皮妄想。
直饒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
是風在動嗎,是幡在動嗎,是風在鳴響嗎,是鈴在鳴響嗎。并非是風讓鈴鳴響,也不是風讓幡飄動。這中土和西天的一些人,就像一群黑漆桶。他們誑騙迷惑世間人,看看他們那可惡的樣子。我這山僧也沒辦法,只好跟著湊個熱鬧。瓠子彎彎的,冬瓜直直的。結夏時左眼好像有半斤重,解夏時右眼好像有八兩重。別說什么九十天的安居修行,不過是落得一肚皮的妄想。就算你有再多的神通,也免不了要受我這山僧的拄杖教訓。
偈:梵語“偈佗”的簡稱,即佛經中的唱頌詞,也泛指和尚唱的詞句。
幡:旗幟。
此土:指中國。西天:指印度。
黑漆桶:比喻糊涂、不明事理的人。
結夏:佛教僧眾在夏季的三個月里安居修行。
解夏:結夏期滿,僧眾結束安居。
直饒:即使,縱然。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在佛教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修行者打著佛法的旗號誑惑世人,詩人看到這種現象,以偈語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批判。
這首偈語主旨是批判修行中的虛妄和不良現象。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形象,以生活中的常見事物作比喻。在佛教文學中,它以獨特的視角和表達方式,起到了警醒世人、弘揚正見的作用。
處世唯披衲,禪門幾歲寒。
法空無所染,性悟不多看。
竟日門長掩,相逢草自殘。
有時尋道侶,飛錫度峰巒。
官焙春綠入貢時,
擔頭獵獵小黃旗。
甘香不數嘗陽羨,
密侍天顏喜可知。
爾學五古子,緣何繪九師。
堂高秋月淡,日用少人知。
供帳都門贈柳條,仙郎銜命下丹霄。
浮云萬里辭燕甸,明月孤亭擁漢軺。
碧草漸迷揚子渡,青溪還問謝公橋。
過家莫羨南昌尉,鳴玉含香滿圣朝。
映水遮樓柳弄絲。建章門戶囀鶯遲。第四五番風信到。寒峭。小桃才著淡胭脂。
記得花間同試酒。纖手。綠箋親寫草堂詞。今日簪花人不見。雙燕。啄花還上去年枝。
孟光憔悴病來容,昨夜蒼茫夢里逢。還似往年臨別日,匆匆勞苦為紉縫。
經時未遂葬山丘,賢行終身慟不休。勤儉成家長兒女,一生辛苦為黔婁。
春來何處最關情,一半垂楊一半鶯。
不定曉煙空鎖恨,易闌殘夢慣聞聲。
草飛蝴蝶愁千里,風冷棠梨月二更。
欲把相思寄流水,小樓深夜坐調笙。
溪上江山似故鄉,朅來卜筑近魚梁。會須一葉浮秋浪,臥看驚飛白鳥行。
文章風節冠中朝,聳壑昂霄太華高。想見山陽賓從上,醉圍佳麗寫臨皋。
孤鳳丹山五色雛,人呼身后秘行書。高標秀徹如春曉,更愛含風萬頃湖。
云滿空階書滿床,
開門對面是清江。
多時不看梅花影,
閒卻中庭月一窗。
波心未吐心如結,水葉初齊葉尚含。脂自凝膚柔繞指,轉教風味憶江南。
鮫纻紛紛散作絲,龍涎宛宛滑流匙。詩人采茆元從水,莫誤嘉蔬嗔露葵。
平湖倒影南山綠,中?三潭靈怪潛。蕩槳忽驚云霧氣,驪龍頷下割龍髯。
誰握冰絲摘露叢,水晶簾展玉璁瓏。魚須細細龍油滑,道是鮫人織錦宮。
兔絲自是難勝織,試比莼絲總不任。聞說西陵蘇小小,當年戲采結同心。
莼絲不似藕絲輕,傍腕纏綿入手縈。漫詠東人空杼軸,西湖經緯自縱橫。
歲月不可玩,
變遷何所無。
青衫今白發,
泉谷乃官途。
曲水流邊苔色浸,
右軍遺墨動清吟。
蕙風和暢人非昔,
香得山陰直到今。
楚水壑洞庭,湘沅勢爭大。
沅江莽西流,窮源獎州界。
西望見鳳山,突兀萬古砦。
獸蹄鳥跡間,混混鑿一派。
澹瀩凝不流,絕壁照石黛。
繁星麗金沙,駁犖得文貝。
根蟠水府深,岸陀斷峽隘。
長年色慘沮,板坼百舟壞。
射工掠浮影,暗伏虺與蠆。
日月避其幽,晝夜云雨晦。
中流夐回首,艱遠念行邁。
浩蕩越鄉心,崎嶇五溪外。
二月長干天晝昏,都人爭舉李膺幡。
笑將涕淚酬知己,坐索衣冠謝主恩。
無路請還先軫首,何人招返屈原魂!
當年北寺留皮骨,此日南朝仗爾存!
蕭蕭官柳拂長堤,
馬上詩情倚醉題。
且向黃公壚下憩,
歸時忘卻日沈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