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同朱竹庵陳咸懋白云山訪檀園范成兩師失路尋源得至蒲澗
散步訪云闕,行行信所之。
尋源知有路,入室已忘歧。
臥石聽高瀑,披云看斷碑。
空山行客寂,夜語月來窺。
散步訪云闕,行行信所之。
尋源知有路,入室已忘歧。
臥石聽高瀑,披云看斷碑。
空山行客寂,夜語月來窺。
我們散步去尋訪如仙宮般的寺廟,一路隨意前行。探尋水源知道是有路徑的,進入寺廟后已忘卻了岔路。躺在石頭上聆聽高處瀑布的聲響,撥開云霧去看那殘斷的石碑。空寂的山中行人稀少,夜晚交談時明月也來偷偷窺視。
云闕:指如仙境般的寺廟。
信所之:隨意地前往。
尋源:探尋水源。
忘歧:忘卻岔路。
斷碑:殘缺的石碑。
窺:偷看。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夏日,詩人與朱竹庵、陳咸懋去白云山尋訪檀園、范成兩位僧人,途中迷路后尋源才到達蒲澗。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逸致去山中尋訪友人,在這過程中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記錄夏日尋訪僧人途中的所見所感,突出了山中清幽的環境和詩人閑適的心境。其特點是寫景生動,意境悠遠,在描繪自然景色中融入了詩人的情感體驗,展現了古代文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寧靜生活的追求。
團團銅鏡似潭水,
心愛玉顏私自親。
一經離別少年改,
難與清光相見新。
人日春風綻早梅,謝家兄弟看花來。
吳姬對客歌千曲,
流光易去歡難得,莫厭頻頻上此臺。
別地泰華陰,孤亭潼關口。夏日可畏時,望山易遲久。
暫因車馬倦,一逐云先后。碧霞氣爭寒,黃鳥語相誘。
三峰多異態,迥舉仙人手。天晴捧日輪,月夕弄星斗。
幽疑白帝近,明見黃河走。遠心不期來,真境非吾有。
鳥鳴草木下,日息天地右。躑躅因風松,青冥謝仙叟。
不知無聲淚,中感一顏厚。青霄上何階,別劍空朗扣。
故鄉此關外,身與名相守。跡比斷根蓬,憂如長飲酒。
生離抱多恨,方寸安可受。咫尺岐路分,蒼煙蔽回首。
山上涼云收,日斜川風止。
娥皇五十弦,秋深漢江水。
初因無象外,牽感百憂里。
霜露結瑤華,煙波勞玉指。
將隨落葉去,又繞疏蘋起。
哀響云合來,清余桐半死。
女顏萬歲后,豈復嬋娟子。
不道神無悲,那能久如此。
魂魄無不之,九山徒相似。
沒沒竟不從,唯傷遠人耳。
斑斑淚篁下,恐有學瑟鬼。
細柳連營石塹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巖云入角雕龍爽,
圣人唯有河湟恨,寰海無虞在一勞。
十二峰巒斗翠微,
石煙花霧犯容輝。
青春楚女妒云老,
誰傷宋玉千年后,
留得青山辨是非。
圣母祠堂藥樹香,邑君承命薦椒漿。
風云大感精神地,野人久會神仙事,敢奏歌鐘慶萬箱。
鄉無竹圃為三徑,
貧寄鄰家已二年。
惟有素風身未墜,
世間開口不言錢。
勞者謠燭蛾,致身何營營。
雪山本師在,心地如鏡清。
往與本師別,人間買浮名。
朝光畏不久,內火燒人情。
迷路喜未遠,宿留化人城。
前心宛如此,了了隨靜生。
維持薝卜花,卻與前心行。
雕楹彩檻壓通波,
魚鱗碧幕銜曲玉。
夜深星月伴芙蓉,
如在廣寒宮里宿。
西臺御史重難言,
落木疏籬繞病魂。
一望青云感驄馬,
款行黃草出柴門。
我心勞我身,遠道誰與論。心如木中火,憂至常自燔。
披訪結恩地,世人輕報恩。女無良媒識,知入何人門。
寒日行深山,路由谷中村。田翁樵采熟,男女謳吟喧。
借問身命謀,上言愧乾坤。時清公賦薄,力勤地利繁。
下念草木年,坐家見重孫。舉案饋賓客,糟漿盈陶尊。
醉閑鹿裘暖,白發舞軒軒。仰羨太古人,余將破行轅。
遑遑問身事,師友難為言。離歌又行去,落日低寒泉。
北風送微寒,徒侶勤遠征。
憂人席不暖,殘月馬上明。
飄飄岐路間,長見日初生。
重嶂曉色淺,疏猿寒啼清。
人間多岐路,常恐終身行。
回見四方人,車輪無留聲。
空谷亦堪隱,下田非懶耕。
古人有遺訓,飽食非親榮。
我生禮義鄉,少小見太平。
圣賢猶羈旅,況復非其名。
朝草天子奏,夜語思憂琴。
因聲含香氣,其韻流水音。
仙樂朱鳳意,靈芝紫鸞心。
翻然遠求友,豈獨雙歸林。
松吹暑中冷,星花池上深。
倘俾有聲樂,請以絲和金。
憶昔開元天地平,
武皇十月幸華清。
山蒸陰火云三素,
仍聞老叟垂黃發,
猶說龍髯縹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