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子山懷古 其二
鐵鎖何曾斷上流,
臨江卻使五官愁。
阿童他日風偏利,
容易樓船下石頭。
鐵鎖何曾斷上流,
臨江卻使五官愁。
阿童他日風偏利,
容易樓船下石頭。
鐵索怎能阻斷上游來的敵軍,臨江駐守卻讓將領發愁。王濬(阿童)那一天風向特別有利,輕易地就率領著戰船順流直下石頭城。
鐵鎖:三國時吳國為抵御晉軍,在長江險要處用鐵索橫截江面。
五官:泛指將領。
阿童:指王濬,小字阿童,西晉將領。
樓船:王濬伐吳時造大船,名樓船。
石頭:指石頭城,今江蘇南京。
此詩創作可能與作者對歷史上戰爭成敗的思考有關。西晉時期,王濬率樓船艦隊順江而下,吳國用鐵索攔江卻未能阻擋晉軍,最終吳國滅亡。作者或許是游覽城子山,聯想到這一歷史事件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借古諷今,通過西晉滅吳的歷史事件,揭示了防御措施若不得當,即便有堅固防線也難以抵擋進攻。它以簡潔的語言和鮮明的對比,展現出歷史的教訓,在詠史詩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函蓋乾坤句,隨波逐浪句,截斷眾流句,三句盡在此。
不多一字,不少一字。
眾眼難瞞,分明舉似。
風木含悲臥草萊,忽驚霄漢璽書來。
烏私獨行原天植,龍袞殊褒自圣裁。
名動京華青史紀,光搖嶺表紫泥開。
芳標不但儀鄉國,風軌崇朝遍九垓。
十里崇因寺,
臨江水氣中。
病枕不成眠。百計湛冥夢小安。際曉東窗鶗鴂喚,無端。一度殘春一惘然。
歌底與尊前。歲歲花枝解放顛。一去不回成永憶,看看。惟有承平與少年。
流蘇盡日垂珠箔,門外紫苔斑。喚茶鸚鵡,金籠前后,徐露青鬟。
自憐纖指,大家風調,寫盡幽閒。繡臺深掛,撥殘香獸,一片寒山。
蕭蕭補被寄星艭,
脈脈離情恨未降。
帆掛曉風吹落月,
棹分秋水渡澄江。
遠山青處勞雙屐,
霜葉紅時醉一缸。
此去苕溪何日到,
好遺尺素慰寒窗。
晚來雨過云開處,涼月如鉤。羅袂清秋。定子當筵薦酒籌。三更唱罷登車去,燭淚難收。從此西樓。十二回闌四面愁。
天教人伴衡陽雁,歲歲南征。病羽孤程。冷宿沙洲夜五更。眼前若遇琵琶手,寫入新聲。雁過人行。彈與天涯掩淚聽。
青溪十里閒明鏡,小妹祠邊。霧鬢風鬟。詞女經過感易安。
郵亭直北人來路,金鼓關山??屠锇?。濩索聲聲日未殘。
朔風慘凜寒更逼,
殘葉蕭蕭砌階積。
攬衣起步月初上,
寥天夜氣澄虛白。
予懷浩浩何所營,
月影徘徊如有情。
板橋南畔無家客,
謫棄人間處士星。
臥聽鳥雀啄莓苔,睡起松窗素月來。
草際蛩喧轉幽寂,花間露重為徘徊。
恩深暫輟林泉志,事急方知將帥才。
淡淡銀河舒倦眼,天狼不見見三臺。
雙燕窺簾。簾外落花如雪。斷云飛,殘雨歇。嫩寒尖。
潮生潮落淚波添。前度去舟天遠。柳千條,山一片。日西銜。
朱閥迎齊女,
金箱貯楚云。
高閣傍斜曛。
阿誰居閣上,
濟陽君。
昭陽月冷浸云和,閣道雙星望里過。太液池頭三尺水,莫教渾語是天河。
輦道頻年積綠陰,人間天上兩沈沈。橋邊機杼勞相待,何似渾忘去住心。
前殿初傳乞巧詞,月光如練印瑤池。常時一片悲秋思,未許牽牛織女知。
團扇輕寒度翠樓,金針穿罷理箜篌。君王萬歲方行樂,愿與年年井樹秋。
獄訟已聞冤滯雪,
田農還喜土膏勻。
只應野叟猶相笑,
不與溪山作主人。
渺然今日望人材,每見紫芝眉宇開。又觸惠文江海去,快帆誰與挽令回。
謫官猶得住蓬萊,抱牘人稀書卷開。張敞憮眉應急召,董宣強項莫低回。
昭華鳳琯知名久。嬌妙如花輕似柳。盡將紅淚濕湘裙,幾處睡痕留醉袖?;〞r惱得瓊枝瘦。惟有花閒人別后。至今猶作斷腸仙,悵恨不逢如意酒。
珠簾不禁春風度。欲減羅衣寒未去。初將明月比佳期,試等夜闌尋別緒。輕春織就機中素。遠水來從樓下路。可憐人似水東西,縱得相逢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