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雜詩九十首 其三十二
閩浙風土異,
九日未見菊。
豐枝閟秀色,
細蓓凄已綠。
當樽折野蕊,
氣味亦棖觸。
詎知三徑中,
采采不一足。
閩浙風土異,
九日未見菊。
豐枝閟秀色,
細蓓凄已綠。
當樽折野蕊,
氣味亦棖觸。
詎知三徑中,
采采不一足。
福建與浙江風土不同,重陽節竟未見到菊花。茂盛的枝條藏起秀色,小花蕾已泛出凄冷綠意。面對酒杯采摘野菊花,那氣味也令人心頭觸動。哪里知道在隱士庭院里,采摘的菊花還不夠繁多。
閩浙:福建與浙江的合稱。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傳統有賞菊習俗。
閟(bì):隱藏、閉合。
細蓓:未綻放的小菊花蕾。
樽(zūn):酒杯。
棖觸(chéng chù):因接觸而引發的感觸。
三徑:代指隱士的居所,典出漢代蔣詡隱居時于院中開三徑,只與隱士往來。
此詩為宋代曹勛《山居雜詩九十首》之一。曹勛晚年隱居,組詩多寫山居日常。此篇或作于其游歷閩浙期間,時值重陽,當地未現常見的菊花,觸發其對地域差異與隱逸生活的觀察與思考。
詩以重陽無菊的小視角切入,通過異鄉風土與隱逸意象的對照,含蓄表達對生活細節的敏感與對隱逸理想的微妙審視,語言平淡而意蘊悠長,體現山居詩自然質樸的特色。
解躍穿花轡,學披細葉衣。
詩于七字長,面較別時肥。
怒石當江立,腥鳶跕水飛。
他時蒲社飲,倍感友朋稀。
矯矯云中鶴,劉郎天骨高。文章駕楊馬,詩句邁劉曹。
意氣同明月,交情似濁醪。鼓盆休戚戚,扣角且陶陶。
材力矜予薄,襟期羨爾豪。讀書儼剝繭,作畫快揮毫。
得意晨忘食,研求夜繼膏。鄭虔難再得,潘岳志何勞。
秋水懷良友,春風戀綈袍。樓頭已綠柳,洞口欲紅桃。
良覿渺難慰,離思釋愈牢。挹青開宴會,詩伯樹風騷。
昨日歡攜手,今朝嘆二毛。流光弦上箭,人事海中濤。
貧也何妨達,時哉不我操。賈生悲獻策,莊子樂觀濠。
賦命誠前定,憂心空自忉。好攜幾兩屐,去泛五湖舠。
白袷人無恙,青山我待遨。何當重剪燭,細酌碧葡萄。
詩以言吾志,忠貞許國情。
不逢知遇賞,只搏困愁生。
窈窕惟尋壑,滄浪可濯纓。
舞雩同數子,春服幾時成。
舉世醒皆醉,斯人邇亦遐。
五車梁惠子,七葉漢張家。
每有乘桴嘆,常深彼黍嗟。
乾坤無故國,白首尚天涯。
雁高呼不下,憑汝報平安。
作客年年別,為官事事難。
黑貂孤淚夜,白發一絲寒。
愁絕江南信,梅花雪后殘。
毿毿雙袖淚痕乾,
何意偏憐范叔寒。
一榻云煙分半席,
長宵擁毳共團圞。
桃花初乞楚山春,歌罷新辭已動人。
雙井密云香詎歇,八公甘露跡空陳。
湘瓷聞色寧同格,盧碗澆煩覺有神。
歲晏因君方賞味,小齋擎盞憶相親。
八十四人善知識,
亮公把手不同歸。
知君家住西江上,
休聽灘聲說是非。
殘葉已無多,苦孕寒苞小。
瑟瑟風前尚半開,一縷幽香裊。
梅也正為鄰,菊也曾爭俏。
三月猶堪比百花,春意枝頭鬧。
驟雨驚傳屋下泉。
短檠持向傘邊燃。
明朝講稿待重編。
室靜自聞腸轆轆,
風搖時見影懸懸。
半枝燒剩什邡煙。
舊學相期祗自云,一言群議正紛紛。
白頭看盡浮云過,明道先生果是君。
誰制鸞箋迥出群,云英膩白粲霜氛。
薛濤井上凝清露,江令筵前擘綵云。
窈窕翠藤盤側理,連環香玉剪回文。
老來無復生花夢,錦字泥緘付墨君。
珠履爭圍。小立春風趁拍低。態閑不管樂催伊。整銖衣。
粉融香潤隨人勸,玉困花嬌越樣宜。鳳城燈夜舊家時。數他誰。
洛城花美四方歸,獨有姚黃得見稀。曾入黼闈參近侍,分明新染赭黃衣。
花得新朋自我公,潔如明玉狀玲瓏。芳心有待人難見,小圃深藏洛水東。
八載湖湘歸夢頻,乞骸得遂倦游身。
園中薜荔生鮮色,枝上鳴禽認主人。
聞道仙城多橘樹,遙知丹室溥陽春。
采真若念投閑者,阮水磯頭訪釣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