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靈隱老
一笑相逢語上方,水云旂跡覺清涼。
未論方丈葛藤話,且喜齋廚蔬筍香。
閑拄瘦筇隨意立,卻愁款段入城忙。
宿山更作他時約,枕簟茶瓜冷不妨。
一笑相逢語上方,水云旂跡覺清涼。
未論方丈葛藤話,且喜齋廚蔬筍香。
閑拄瘦筇隨意立,卻愁款段入城忙。
宿山更作他時約,枕簟茶瓜冷不妨。
微笑著與靈隱寺的長老在佛殿相逢交談,這里水云相伴的蹤跡讓人頓感清涼。先不說禪房里那些玄奧的話語,只欣喜于齋廚中蔬菜竹筍的香氣。閑暇時拄著瘦竹杖隨意站立,卻發愁騎著劣馬進城的忙碌。約定以后再來山中住宿,即便枕席茶瓜都帶著涼意也無妨。
上方:指佛寺。
旂跡:疑為“蹤跡”。
方丈:佛寺住持的居室,也代指住持。葛藤話:指禪家的機鋒、公案等玄奧話語。
齋廚:寺廟的廚房。
瘦筇:瘦竹杖。
款段:本指馬行遲緩,這里指劣馬。
枕簟:枕頭和竹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在游覽靈隱寺時,與寺中長老相遇交談,被靈隱寺的清幽環境和閑適生活所吸引,從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紛擾,詩人在山寺中尋求到了寧靜與慰藉。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靈隱寺生活的喜愛和對塵世的超脫。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佛教文化和山林生活的追求。
好詩如靈丹,不雜膻葷腸。
子誠欲得之,潔齋祓不祥。
食飲屑白玉,沐浴春蘭芳。
蛟龍起久蟄,鴻鵠參高翔。
縱橫開武庫,浩蕩發太倉。
大巧謝雕琢,至剛反摧藏。
一技均道妙,佻心詎能當。
結纓與易簀,至死猶自強。
東山七月篇,萬古真文章。
天下有精識,吾言豈荒唐。
白首逢人只累欷,今雖未是昨真非。
文章才盡欲焚稿,仕宦興闌當拂衣。
浪出自應為后戒,放言那計墮危機。
遼天華表蒼茫里,千載何人識令威。
櫓枝揺碎碧琉璃,織女潭東白塔西。
帶犢吳牛依茂樾,添巢海燕啄新泥。
山谿曲折遙通谷,沙水淙潺各赴溪。
猶恨兒曹不同載,一尊他日要重攜。
天亦知予懶是真,莫年乞與自由身。
幽尋東浦鷺迎櫂,獨臥北窗鶯喚人。
野卉滿頭狂取醉,草廬容膝樂忘貧。
死時是處堪藏骨,不用要離更作鄰。
山城殘角伴疏鐘,擁褐頹然一病翁。
紙帳燈明蹙龜甲,銅瓶火熟起松風。
雨來尤覺睡味美,酒后不知愁思空。
忽憶江湖泊船夜,號鳴避弋閙群鴻。
臨水依山偶占家,數間茆屋半欹斜。
云邊腰斧入秦望,雨外舞蓑歸若耶。
從宦只思乘下澤,忤人常悔讀南華。
病來更怯還鄉夢,頻鬻簾泉試露芽。
來從云棧北,行度雪山西。
故事談金馬,遺蹤訪石犀。
閑情淡于水,豪飲醉如泥。
壊壁塵封遍,何人拂舊題。
城市方炎熱,村墟乃爾涼。
拂窗桐葉下,繞舍稻花香。
獨鶴警秋露,雙螢明屋梁。
臥聞機婦織,感嘆夜初長。
錦城如海行不極,馬跡重重車轂擊。
家住城西三十年,聞說城東未曾識。
看花走馬宿中路,經月酒徒無覓處。
露香風暖海棠開,碧雞坊中倘相遇。
放翁憔悴鬢成絲,空有西游千首詩。
今朝雨霽上危榭,意氣頗如年少時。
持杯欲作消愁計,酒未著人愁已醉。
不成題句寫幽情,一幅鮫綃空寄淚。
橫林吹葉水生洲,身落窮山古睦州。
到枕雨聲酣旅夢,背窗燈影動清愁。
氣沖星斗有孤劍,力挽棟梁無萬牛。
未滅匈奴身已老,此生虛負幄中籌。
老作孤舟客,秋濤漲小江。
林昏見飛燐,村近有驚尨。
天濶三更月,篷低一尺窗。
魚飧雖草草,聊喜到吾邦。
胡床移就菊花畦,飲具酸寒手自攜。
野實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復如韲。
傳芳那解烹羊腳,破戒猶慚擘蠏臍。
一醉又驅黃犢出,冬晴正要飽畊犂。
數椽茆屋鏡湖旁,喬木蒼煙一徑長。
酒賤過門多醉叟,天寒棲畝有余糧。
歌呼草市知人樂,簫鼓叢祠喜歲穰。
只道老來詩思盡,未妨擊壤頌時康。
江平無風面如鏡,日午樓船帆影正。
忽看千尺涌濤頭,頗動老子乘桴興。
濤頭洶洶雷山傾,江流卻作鏡面平。
向來壯觀雖一快,不如帆映青山行。
嗟余往來不知數,慣見買符官發渡。
云根小筑幸可歸,勿為浮名老行路。
老境侵凌病滿軀,火攻下策得枝梧。
沽來村酒初判醉,叱去山童不遣扶。
霜重木凋鴉可數,溪清魚見鸛相呼。
興闌卻掩齋扉臥,閑看青燈照藥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