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道中示蘊山
從我負書非曰歸,詩情先逐曉云飛。
重陽細雨遲黃菊,六代精藍冷翠微。
遠眺合教青眼共,深談喜未素心違。
洞天且莫題名姓,苔蘚濛濛恐濕衣。
從我負書非曰歸,詩情先逐曉云飛。
重陽細雨遲黃菊,六代精藍冷翠微。
遠眺合教青眼共,深談喜未素心違。
洞天且莫題名姓,苔蘚濛濛恐濕衣。
我帶著書同行并非是要歸去,詩情早已隨著清晨的云朵飄飛。重陽節的細雨讓黃菊遲遲未開,六朝的佛寺在青山中透著冷意。遠望美景正適合與你一同欣賞,深入交談欣喜彼此心意相符。仙洞啊暫且不要題寫姓名,那濛濛的苔蘚恐怕會沾濕衣裳。
負書:帶著書。
非曰歸:并非說要回去。
重陽: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精藍:佛寺。
翠微:青山。
青眼:表示對人喜愛或重視。
素心:本心,真情實意。
洞天: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棲霞道中與友人蘊山同行,途中看到重陽節細雨中的景色,觸景生情寫下此詩,當時詩人心情閑適愉悅,與友人交流甚歡。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旅途所見之景,表達與友人相處的愉悅。其特點是景美情真,語言清新。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的才情和當時的生活片段。
吾生詎料,也曾經,親聽諸姨法曲。非月非煙非霧雨,非肉非絲非竹。不易描摹,最難忘記,耿耿縈心目。依稀梁畔,暗塵飛墮千斛。
昨者我渡江來,正沙深月冷,浪花堆簇。饑蜃饞蛟渾不怕,我有聽歌奇福。拍到殘時,人將散處,樂往傷幽獨。重逢難必,岸巾且吸船玉。
新安昔上郡,黃山秀而起。
程氏重黎后,居此古仁里。
異代見孤操,眼中得吾子。
結茅山之隈,行歌青澗底。
飲泉義固在,饑凍未應恥。
千載于陵翁,可以同此理。
孤館凄清睡不成,
宦情羈思雨中生。
買山有愿今將遂,
愧乏涓埃報圣明。
參侍給孤園,皈依得世尊。
雙林一以寂,半偈兩無言。
慧劍宜剸象,禪枝足叩閽。
達人無不可,莫羨隱空門。
可憐景陽山,苕苕百尺樓。
上有明天子,麟鳳戲中州。
蓬戶青燈照夜長,
觀星玩月水云鄉。
候當小雪寒猶淺,
十月初旬始降霜。
酴醾薔薇香最奇,
古人不聞今始知。
世間此輩復何限,
零落深林方足悲。
乘露看花過小園,
海棠明潤轉芳鮮。
無人伴我尋詩立,
時有雙雙戲蝶翩。
絕田一徑夾修禾,積綠連林出澗阿。
歷歷岡原無改景,苕苕沙路久遷河。
山圍封樹行楸地,日在衰楊野雀窠。
引領墓門腰腳健,登高吾敢謝蹉跎。
尊前新舊淚,對西風行人,幾多愁悴。照眼紅桑,數去程偏在,剩山殘水。百折寒潮,空涴盡、蓬萊珠翠。故國離情,分付年年,短檣吟倚。
次第婪杯沈醉,嘆消息天涯,頓成悽異。流轉經時,想夢華銷與,舊家羅綺。海氣冥冥,料今夜、魚龍應睡。目斷頹波東注,秋陰又起。
八年伏枕今安樂,
安樂常思病苦時。
苦樂本來真實義,
要須猛省力扶持。
人間編削要研摩,富貴聲名不奈多。似我豈容窺玉海,如公真合上鑾坡。依光日月心應在,回首湖山意若何。白鷺洲前留不得,卻歸京洛擁鳴珂。
晚竊官囊五斗陳,笑談猶喜奉冠巾。望塵羅拜何曾解,拄笏看山了不嗔。自古知心能有幾,如公厚德更何人。錦帆畫舸江邊路,愁看飛花落絮春。
笑揭槽頭酒甕開,連連獨酌兩三杯。
舞青楊柳風生袖,影白梧桐月滿臺。
會釣客方回艇去,約樵人又上門來。
等閒更唱無腔曲,醉臥門前亂草堆。
杏花村館酒旗風。水溶溶。揚殘紅。野渡舟橫,楊柳綠陰濃。望斷江南山色遠。人不見,草連空。
夕陽樓外晚煙籠。粉香融。淡眉峰。記得年時,相見畫屏中。只有關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久別侵懷抱,
他鄉變容色。
月下調鳴琴,
相思此何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