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別
長道何年祖??休,風帆不斷岳陽樓。
佳人挾瑟漳河曉,
至今長樂坡前水,不啻秦人怨隴頭。
長道何年祖??休,風帆不斷岳陽樓。
佳人挾瑟漳河曉,
至今長樂坡前水,不啻秦人怨隴頭。
這漫長的道路啊,不知從哪一年開始餞行的儀式才停止。那風帆接連不斷地駛向岳陽樓。美麗的女子拂曉時在漳河邊挾著瑟。直到如今,長樂坡前的水,就如同當年秦國人在隴頭的哀怨一樣深沉。
祖??(zǔ bá):古代出行時祭祀路神的儀式,引申為餞行送別。
不啻(chì):無異于,如同。
隴頭:隴山的山頭,古人常以隴頭流水表示愁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離別之事頻繁,詩人或許經歷或目睹諸多離別場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離別之愁,以古別之事引發感慨。其特點在于借景與用典,增強了情感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不十分著名,但展現了古人對離別主題的獨特表達。
九江淵輪彭蠡東,江??上下懸石鐘。
洪爐大冶見奇怪,千仞硉矹云濤沖。
旁羅簨虡萬石從,側立跂行勢飛動。
螭蟠蛇結增層崖,神剜鬼劃森幽洞。
有如萬鈞陳未央,猛獸怒翅將騰驤。
豈同九耳豐山上,欲鳴猶待天雨霜。
南音函胡北清越,未許人人盡幽絕。
小聲鏜鞳大噌??,留與坡仙泛明月。
長風巨浪相吐吞,金鏞自奏天然聲。
非雷非霆中清濁,龍淵蛟窟驚鏗鍧。
獻子歌鐘景無射,千載寥寥聲寂寂。
此石長留天地間,海若馮夷能拊擊。
水拍荒籬外,山攢落照邊。
鴉鴉乘犢去,鴨鴨伴鷗眠。
思淡秋云薄,情高隴月圓。
武陵知避世,初不為求仙。
門直九江水,人閑五柳家。
曉看沙上霧,暮對淮南霞。
幾席墮山影,軒窗臨浪花。
悠悠寄食客,坐愁霜鬢華。
桂林使者赤松人,爭得匡廬自在身。
蟬蛻一官驚俗子,鸛鳴雙??壓江神。
人生到此方為樂,世路新來可具陳。
開盡朱門無鎖鑰,滿城桃李萬家春。
水邊得月共樓臺,此處風光可認梅。
萬態爭如疎影好,一尊何惜笑顏開。
東君為爾饒先著,俗子逢之倒射回。
莫恨隴寒無驛使,江南沖暖望歸來。
離四句,絕百非。
清寥寥,白滴滴。
直透萬重關,不住青霄外。
千手大悲提不起,爍迦羅眼莫能窺。
桃花水起問行舟,時不能留跡自留。
何有聲名呼子慎,儻能饑渴念之罘。
前車或向中涂廢,古井難持短綆求。
聞說下帷書已就,愿從繁露識春秋。
霜晴寶殿轉春風,瀲滟金卮酒色濃。
百戲叢中呈霧豹,萬花深處仰云龍。
笙簧對御呈三弄,鼓吹成行疊幾重。
衰落謬令陪翰苑,小臣何以寓形容。
肯將苛政削民廬,好把寬仁答乘輿。
襦袴賸夸今日富,春秋欣見有年書。
門施水薤何須爾,庭臥桁楊只晏如。
擬頌中和獻天子,鯫生無語卻躊躇。
毀不得,贊不得,天臺出得個般僧,一似青天轟霹靂。
走京城,無處覓。業識忙忙,風流則劇。
末后筋斗背翻,煅出水連天碧。
稽首濟顛,不識不識。狹路相逢捻鼻頭,也是普州人送賊。
知己林和靖,論心何水曹。
平生懷玉雪,獨立占風騷。
月落香方覺,天寒韻更高。
冥搜吟未就,清夢滿江皋。
九月離東嘉,長安了歲華。
未登楊子渡,先訪葛翁家。
天作今朝雪,燈開昨夜花。
一杯能強飲,不必問丹砂。
舒郡驚冬節,吳門憶歲時。
天寒城閉早,凍合水行遲。
再拜為兄壽,同聲念母慈。
窮年終是客,至日始題詩。
我家尺五天,行人指城東。
老槐閱世故,高蔭自清風。
叵量陵谷變,猶嘆斤斧空。
故國豈喬木,遂應人與同。
野迥塵襟豁,湖平望眼寬。
山蹊新雪潤,木葉半霜干。
歲晚成三友,清游集四難。
樂哉忘爾汝,臭味本芝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