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五首 其八
離四句,絕百非。
清寥寥,白滴滴。
直透萬重關,不住青霄外。
千手大悲提不起,爍迦羅眼莫能窺。
離四句,絕百非。
清寥寥,白滴滴。
直透萬重關,不住青霄外。
千手大悲提不起,爍迦羅眼莫能窺。
超脫言語概念的四句分別,斷絕一切錯誤的見解。心境清凈寂寥,純凈潔白。能直接穿透重重關卡,卻又不執著于高遠的境界。千手觀音也無法提起它,具有洞察一切的慧眼也不能窺視它。
離四句:佛教用語,指遠離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四句分別,即超越言語概念的分別。
絕百非:斷絕一切錯誤的見解。
清寥寥:清凈寂寥的樣子。
白滴滴:形容純凈潔白。
萬重關:比喻重重的障礙。
青霄:高遠的天空,這里指高遠的境界。
千手大悲:即千手觀音,佛教認為其有千手,能救度眾生。
爍迦羅眼:佛教所說的一種具有洞察一切的慧眼。
偈頌是佛教僧人的唱誦之詞,這首偈頌創作于佛教修行和傳播的環境中。當時佛教思想盛行,僧人通過偈頌來表達對佛法的理解和感悟,以啟迪修行者。作者創作此偈可能是在修行過程中有所體悟,用簡潔的語言將這種對佛法高深境界的認識表達出來,供修行者參詳。
這首偈頌主旨是宣揚佛法超越言語和概念的高深境界。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簡潔卻富含哲理,以形象的意象和夸張的手法來表達佛法的難以捉摸。在佛教文學中,這類偈頌起到了傳播佛法思想、引導修行者的作用。
出關棄繻子,南征笑狂生。左右無黃發,淫夫抰之行。戮殺漢使者,君臣起大兵。尉他羈漢綬,何曾請長纓。
湖山錦繡照青春,烽火驚心歲在辰。文武衣冠全盛日,旄倪歌舞太平人。金戈鐵馬消氛祲,翠閣朱樓起戰塵。賴有總戎云鳥陳,闞如虓虎捷如神。
瘡痍滿目盡蟲沙,人自昏眠醉夢賒。報國有心空獻策,椎秦無力總憂家。九州文物憐灰燼,萬里悲聲咽暮笳。世上難尋乾凈地,豈容林壑老煙霞。
群山緊抱一明湖,料是銀河遣巨珠。矗岸云松沉碧影,穿霄雪巘倒穹廬。魚翻白浪層巔過,鳥逝青崖腳下浮。極目江山天地闊,金湯萬里入輿圖。
公孫昔日據玄菟,北連蹋頓騁狼顧。曹公萬里動征師,到此沮洳不得渡。田生義俠久知名,駐車虛左親邀迎。屏人慷慨談心腹,兵家詭道先虛聲。盧龍小路才一騎,佯言返旆潛度兵。夜半遂斬名王首,天矢不折鯨鯢清。功成笑擲封侯印,依然被褐返茅荊。當時策士如云擁,奇謀卻屬一書生。山川寂歷霸圖歇,薜蘿滿眼高蹤絕。瀚海陰風鼓角悲,燕山寒月掛旌旗。秪余今人守塞處,猶似昔人出塞時。俛仰乾坤一回首,賢達伏藏何不有。不見華陰鬻屐生,□□□原賣漿叟。自憐局促畏簡書,安得停車訪巖藪。
不有文章驚海岳,焉將盛事傍蓬薇。伍喬逸興猶邀我,賽殺高陽酩酊歸。
秋山積雨清浮埃,曉日照耀金銀開。草堂陰深冷竹樹,石梁滑澾攲莓苔。千峰蒼翠凈如拭,白云不放楓葉赤。何人艇子出清江,水落山高如赤壁。昨夜天寒霜露零,山人不歸猿鶴驚。孤松三徑依舊在,僮仆正遲陶淵明。
雪壓蒼巖綠暗滋,燈黃山靜墨淋漓。一庭檐溜響云外,知有春星夜布棋。
山人每為看山出,唯有山云不待期。草長乍經春雨后,江明偏近夕陽時。前林犬吠僧歸遠,古殿鐘鳴客散遲。除卻陶潛貪酒盞,不知蓮社復容誰。
自我離鄉井,棲棲又十秋。一身渾是累,此世可無憂。道路誰青眼,風塵自白頭。但求歸葬地,馀事總休休。
入春風雨閉書齋,青草穿泥欲上階。柳放長條遮醉眼,梅留殘蕊伴吟懷。舞干苗格聞虞舜,鍊石天成憶女媧。未有涓埃能報主,登臨容我著青鞋。
乘風先到鳳麟洲,二舅星冠話昔游。樹樹棠梨婁水上,殯宮何處問曹丘。
崔巍黃道自天開,婉娩青陽驀地來。冰泮河流魚欲上,雪晴沙渚雁初回。行逢新歲虛增算,慚負先皇誤育才。憂國寸衷殊未泯,愿看玉燭炤春臺。
島嶼潮來日欲曛,聱牙蠻蜑動成群。拿舟盡入沙灣泊,為避犁頭海上云。
雄冠南來二百州,相君金虎領貔貅。西山云氣三天竺,東海潮聲八月秋。圣代只今文物盛,名藩自古庶民稠。狂飆一夜煙塵起,太白行天大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