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讀漢史
丈夫一死誰能惜,
直把微軀脫漢王。
不學貪生求富貴,
族夷身戮恨尤長。
丈夫一死誰能惜,
直把微軀脫漢王。
不學貪生求富貴,
族夷身戮恨尤長。
大丈夫慷慨赴死有誰會吝惜,直接用自己微小的身軀為漢王劉邦解圍。不像那些貪生怕死追求富貴的人,最后落得全族被滅、自身被殺,遺恨深長。
丈夫:指大丈夫,有氣節的人。
直:直接。
微軀:微小的身軀,指自己。
脫:使……脫離危險。
族夷身戮:全族被滅,自身被殺。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推測是詩人讀漢史時有感而發。漢代歷史中忠義之士眾多,也不乏貪生怕死之徒,詩人借此表達對不同人生選擇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在于贊揚為正義犧牲的精神,批判貪生逐利的行為。其特點是對比鮮明,情感強烈。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體現了傳統的忠義價值觀。
朝來鵲噪。噪得儂煩惱。且把離情吟草草,一幅花箋殘稿。
無聊獨倚闌干。思思想想心酸。嘗盡世間愁味,幾時淚眼才乾。
昌江直下水能平,
卻愛瀧流激激聲。
頻歲水災何自拯,
政由疏鑿欠流行。
年年病里度秋風,雙鬢蕭蕭對轉蓬。今日鄰家聞玉笛,不堪吹入思悲翁。
西北浮云白日微,蕭蕭木葉傍人飛。那知十載窮途淚,并向秋風濕我衣。
西風玉樹一枝殘,猶自蕭蕭月影寒。白發只堪供伏枕,那教雙淚更漫漫。
憶昔玉山與誠堂,群木聳秀四季芳。窗前古梅弄疏影,簾外叢竹生幽涼。
編籬一桁遮幾曲,林花草卉紛丹綠。重慈忽殞北堂萱,驚心歲月風馳促。
羈人轉瞬十六年,別歸時憶草堂前。值今五月筍爭發,低筱透楹高出檐。
誰期咫尺成今古,遠聞芳徑為荒圃。蘭陵三載憶初地,枉逢佳節思南武。
水閣黃梅接雨風,潺湲聲雜櫓聲中。恰才僑寓謀安席,那更移家再掛篷。
我生孩小捐鄉宅,早隨親任勞行役。故園歸后僅三秋,如何又去家為客。
去馬來車聲已闌,雪云低壓暮檐寒。地爐山蘗燒初熟,軟語聊為世外歡。
碧瓦爐焚裊裊香,紅柑紫栗更分嘗。從來樂事人間少,不惜歸途夜漏長。
多病山人能放曠,忘緣居士解逍遙。蒲團疊足清相向,誰道云林勝市朝。
綠楊移傍小亭栽,
便擁秾煙撥不開。
誰把金刀為刪掠,
放教明月入窗來。
近峰如黛接平沙,蔀屋翛然道者家。
萬頃雪波魚散子,半簾山雨鳥銜花。
金燈夜照胡僧錫,銀漢初回漢使槎。
自古清江幽勝地,會分禪室課楞伽。
白日欲盡東方高,寒云黯黯天風號。
故人束裝已逾月,欲發不發心勞勞。
北登大庾阻舟楫,西瞻郁水多旌旄。
同人餞送每不及,各自掩戶依蓬蒿。
孤帆明發掛珠海,賦詩我獨含霜毫。
往時有句用不得,昨日事勢非前朝。
夫子文章擅時譽,千金揮灑真人豪。
盡披肝膽與時輩,每思羽翼乘煙濤。
曷不歸飛向林皋,岸花三月湖水闊。
為君把釣連巨鰲,請君酌酒傾葡萄。
青天會得開老眼,綠鬢應須減二毛。
兩眼迷離兩鬢華,落梅不問壽陽花。
錦囊日探償詩債,烏寶時分入酒家。
豐草長林同鹿豕,殘山剩水伴煙霞。
閉門高枕無馀事,卻喜年衰歲月賒。
縱橫才略領千兵,
雕鶚群飛戰艦輕。
海浪掀天須破賊,
始知名將是儒生。
眾山郁氤氳,蒼冥逼諸天。
平野豁然開,下有陌與阡。
人家傍山澗,繞屋飛流泉。
新晴融地脈,草木增清妍。
鳴雞互相答,喔咿破朝煙。
山翁晝出汲,挹露拾秋綿。
顧人輿蓋客,咤嘆驚神仙。
人生有定分,豐嗇理難全。
安知奔走勞,詎若安居賢。
吾方私愧汝,未謀二頃田。
一徑喬林下黃葉,
三山翠壁繞禪居。
共君將住還歸去,
欲問安心知已疏。
一死誰為不朽身,惟公致命備艱辛。
提刀壯志催妖賊,冒刃傷心訣故人。
遼海士原多氣節,浣花祠可慰忠純。
天恩議恤兼榮蔭,好勒貞珉載筆新。
母病當年獨慣扶,
宵來衣帶解全無。
果然天性生成厚,
移孝雙親孝阿姑。
你家醬一缸,
內有毒蛇藏。
若無老僧說,
人口俱被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