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韻和曹云霖「浯島秋懷」二首
荒煙殘燒越王臺,憶昔雄圖今倍哀。丹葉三秋何事老,翠華六詔幾時回?才從鷺島懷人遠,忽得魚書對客開。詩律邇來知漸細,高吟低唱且徘徊。
天長地闊總傷秋,閩嶠寒云路更悠。戴漢節旄空自脫,沼吳薪膽向誰謀!百年形勝留天塹,一望風煙達帝溝。堪笑魚龍還寂寂,祗應陵樹鎖江流。
荒煙殘燒越王臺,憶昔雄圖今倍哀。丹葉三秋何事老,翠華六詔幾時回?才從鷺島懷人遠,忽得魚書對客開。詩律邇來知漸細,高吟低唱且徘徊。
天長地闊總傷秋,閩嶠寒云路更悠。戴漢節旄空自脫,沼吳薪膽向誰謀!百年形勝留天塹,一望風煙達帝溝。堪笑魚龍還寂寂,祗應陵樹鎖江流。
越王臺上荒煙與殘留的火燒痕跡,回憶往昔的宏偉藍圖如今更覺悲哀。楓葉在深秋為何會凋零,帝王的車駕何時能從西南返回?剛在鷺島懷念遠方友人,忽然收到書信對著客人打開。近來作詩韻律越發精細,時而高吟時而低唱,徘徊沉思。天地廣闊總是讓人傷秋,閩地山嶺寒云籠罩路途更遙遠。出使的節旄白白脫落,復國的謀略又向誰去謀劃!百年的險要地勢留存為天塹,一眼望去風煙直抵京城。可笑水中魚龍依舊寂靜無聲,只有陵墓旁的樹木鎖住江流。
越王臺:可能是古代越王所建的高臺,象征往昔的輝煌。
丹葉:楓葉。
翠華:帝王儀仗中用翠鳥羽毛裝飾的旗幟,這里指代帝王。
六詔:唐時西南少數民族稱王為詔,有六詔,這里泛指西南地區。
鷺島:廈門別稱。
魚書:書信。
詩律:作詩的韻律。
閩嶠:福建的山嶺。
戴漢節旄:指持節出使的人。節旄,節上所綴的牦牛尾飾物。
沼吳薪膽:春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最終滅吳,這里指復國的謀略。
天塹:天然的壕溝,這里指險要的地勢。
帝溝:京城。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明確。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可能處于社會動蕩、朝代更迭或國家面臨困境的時期。詩人或許看到歷史遺跡的破敗,聯想到國家的興衰,從而抒發感慨。同時,可能也有對友人的思念以及自身抱負無法實現的苦悶。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對歷史與現實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意境雄渾,情感深沉,運用典故增添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較高的創作水平和對時代的思考。
江南九月未飛霜,木葉蕭蕭已半黃。 行遍疏山山下路,滿山唯有桂花香。
雙槳浪花平,夾岸青山鎖。你自歸家我自歸,說著如何過。 我斷不思量,你莫思量我。將你從前與我心,付與他人可。
沖虛脫屣世綿綿,勝地人來尚凜然。 不見彩云迎皓鶴,空留怪石漱清泉。 侵階蔓草迷香逕,偃蓋寒松雜暮煙。 靜化信從無妄得,堪思漢武亦神仙。
春風吹碧,春云映綠,曉夢入芳裀。軟襯飛花,遠連流水,一望隔香塵。 萋萋多少江南恨,翻憶翠羅裙。冷落閑門,凄迷古道,煙雨正愁人。
何須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開金餅。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 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簫。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檐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 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十二雕窗六曲屏,題遍傷春句。
夢湘云,吟湘月,吊湘靈。有誰見、羅襪塵生。凌波步弱,背人羞整六銖輕。娉娉裊裊,暈嬌黃、玉色輕明。 香心靜,波心冷,琴心怨,客心驚。怕佩解、卻返瑤京。杯擎清露,醉春蘭友與梅兄。蒼煙萬頃,斷腸是、雪冷江清。
水外輕陰,做弄得飛云,吹斷晴絮。駐馬橋西,還系舊時芳樹。不見翠陌尋春,每問著、小桃無語。恨燕鶯、不識閑情,卻隔亂紅飛去。 少年曾識春風意,到如今、怨懷難訴。魂驚冉冉江南遠,煙草愁如許。此意待寫翠箋,奈斷腸、都無新句。問甚時、舞鳳歌鸞,花里再看仙侶。
春風吹綠湖邊草,春光依舊湖邊道。玉勒錦障泥,少年游冶時。 煙明花似繡,且醉旗亭酒。斜日照花西,歸鴉花外啼。
露條煙葉。惹長亭舊恨,幾番風月。愛細縷、先窣輕黃,漸拂水藏鴉,翠陰相接。纖軟風流,眉黛淺、三眠初歇。奈年華又晚,縈絆游蜂,絮飛晴雪。 依依灞橋怨別。正千絲萬緒,難禁愁絕。悵歲久、應長新條,念曾系花驄,屢停蘭楫。弄影搖晴,恨閑損、春風時節。隔郵亭,故人望斷,舞腰瘦怯。
玉闌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風如扇雨如簾,時見岸花汀草、漲痕添。(闌:欄) 青林枕上關山路,臥想乘鸞處。碧蕪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時涼夢、到南州。
碧云闕處無多雨,愁與去帆俱遠。倒葦沙閑,枯蘭溆冷,寥落寒江秋晚。樓陰縱覽。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怕挹西風,袖羅香自去年減。 風流江左久客,舊游得意處,朱簾曾卷。載酒春情,吹簫夜約,猶憶玉嬌香軟。塵棲故苑,嘆璧月空檐,夢云飛觀。送絕征鴻,楚峰煙數點。
擁紅妝,翻翠蓋,花影暗南浦。波面澄霞,蘭艇采香去。有人水濺紅裙,相招晚醉,正月上、涼生風露。 兩凝佇。別后歌斷云間,嬌姿黯無語。魂夢西風,端的此心苦。遙想芳臉輕顰,凌波微步,鎮輸與、沙邊鷗鷺。
不肯樓邊著畫船。載將詩酒入風煙。浪花濺白疑飛鷺,荷芰藏紅似小蓮。 醒醉夢,喚吟仙。先秋一葉莫驚蟬。白云鄉里溫柔遠,結得清涼世界緣。
屋頭明月上。此夕又秋分。 千里人俱共,三杯酒自醺。 河清疑有水,夜永喜無云。 桂樹婆娑影,天香滿世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