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縣
落日石門路,
語溪明夕波。
女墻才幾尺,
一半入藤蘿。
落日石門路,
語溪明夕波。
女墻才幾尺,
一半入藤蘿。
夕陽映照在通往石門縣的路上,語溪的水波在暮色中閃爍著微光。城墻上的矮墻只有幾尺高,一半已經被藤蘿覆蓋纏繞。
女墻:指城墻上的矮墻,也叫埤堄,主要起防護作用。
藤蘿:泛指藤本植物,如紫藤、葛藤等,常攀附于墻壁或樹木生長。
語溪:可能指石門縣境內的一條溪流,具體所指需結合當地地理考證,此處泛指清澈流動的溪水。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無明確史料記載,推測為詩人途經石門縣時,于黃昏時分觀察當地景致所作。石門縣地處山區,詩中‘女墻’‘藤蘿’等意象或反映其小城風貌,體現詩人對沿途風物的敏銳捕捉。
全詩以‘落日’起筆,由遠及近描繪石門縣黃昏景色,聚焦‘女墻’與‘藤蘿’的細節,既展現自然生機,又暗含歲月侵蝕的痕跡,是一首以小見大、平淡中見深意的寫景小詩。
相逢懷抱各全開,蔚結才舒倏又來。
傾倒已辜將進酒,追隨休賦上林回。
臨分莫作楚愁嘆,故事須詢河朔杯。
看取滁翁宜自警,空將遺恨感蘇梅。
涔涔一夜雨,皎皎百年心。
歲路無多日,僧床有剩衾。
長卿空滌器,季子漫多金。
頼有綈袍舊,春風定可尋。
法云會中,多聞第一。
瑞竹堂上,說法無雙。
降徑山龍,則雨必應候。
祝崇寧壽,則香不妄拈。
將謂有多少神通,元來只這般面目。
膏肓有前人,老意系叢樾。
差池紛鬢霜,味蠟火已絕。
一啜風潄液,幽思起復滅。
詎慚數及七,緬予在明月。
疏更蹇修途,景耿重激發。
泠然儻可御,千古同一轍。
平日鹓鸞接武中,汪汪每嘆不能窮。
??煩朱轂圖遺愛,方信清時是至公。
千載難期人物盛,一時休嘆馬群空。
何妨坐嘯追陳跡,應有新詩襲素風。
竹批雙耳,風激四蹄。
振尾頓鬣,會于一時。
惟伯時父,神而明之。
千載相遇,非公而誰。
夜久露華重,寒鴉不肯棲。
月推銀海上,斗過玉繩西。
風脫林衣瘦,山擎云帽低。
流螢三四點,趁隊過前溪。
湖山勝處得君家,懷祖曾于膝上夸。
不見多年應宦遠,相逢何事卻天涯。
朱弦無復來湘水,駿骨分明產渥洼。
聞道賢勞多野處,新醅聊寄傲霜花。
袞毬輸了一只腳,答語失了一只眼。
卻將兩只殺人手,不妨撈蝦只摸蜆。
踏翻船子月是誰,撞破煙樓如掣電。
樹倒藤枯笑呵呵,春光更覺家家遍。
采蓮涉江湖,采菊度林藪。
插鬢不成妍,誰憐飛蓬首。
平生耦耕地,風雨深稂莠。
謝公遂如此,永袖絕弦手。
矞云從龍小蒼璧,元豐至今人未識。壑源包貢第一春,緗奩碾香供玉食。
睿思殿東金井欄,甘露薦椀天開顏。橋山事嚴庀百局,補袞諸公省中宿。
中人傳賜夜未央,雨露恩光照宮燭。右丞似是李元禮,好事風流有涇渭。
肯憐天祿校書郎,親敕家庭遣分似。春風飽識大官羊,不慣腐儒湯餠腸。
搜攪十年燈火讀,令我胸中書傳香。已戒應門老馬走,客來問字莫載酒。
官輟蓬萊直,身從帝所回。
文章孔庭奧,事業傅巖隈。
多士朝廷念,諸公殿閣來。
英雄須入彀,應有濟川才。
端門風月十年拋,垂老山林寄一瓢。
可得故人來市腳,共尋陳跡到江郊。
麥黃且置塵中累,眉白欣投世外交。
只恐話長清夜短,明朝去路不相饒。
一番霖雨下商巖,末路方收破冢帆。
雞肋未能忘甽畝,驪珠還見發囊函。
潤分余浸回枯轍,色借陽春起陋緘。
自是亨嘉相際會,便應從此出塵凡。
高談初喜聽懸河,未厭鄰房日夕過。
蝴蝶乍回塵外夢,蜘蛛看結雨中羅。
銀袍較藝觀勍敵,玉帳收功聽凱歌。
共是當年廷試客,鎖闈今日合如何。